第二百四十九章 无法抵挡
宫本很清楚原因,马丁内斯平日桀骜不驯,多次公开批评华夏高级军官只顾保存实力不愿意出力对抗日寇队,并不断和其他华夏军队发生摩擦。
对于华夏高级军官陋习颇有指责,因此很多华夏高级军官都不喜欢马丁内斯,也不喜欢他的志愿兵师。
怀疑这些外国人到华夏来和敌寇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华夏的财富而来的。
马丁内斯说得敌军重炮的确已经上路了,敌军独立山地炮兵联队第一重炮大队用十辆德国进口大卡车拖着十门神户兵工厂最新生产的150毫米重炮奔驰在通往朵庄的简易公路上。
敌军旅团长中村对此十分的期待。
毕竟他的三个联队对志愿兵师的两个团接连进攻了两个昼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因此他十分期待这十门150毫米重炮可以给他带来一点惊喜。
不过,恐怕中村旅团长要失望了,因为在快要赶到朵庄的途中,也就是在距离朵庄一个多小时的公路转岔口,庄海龙带领的先头营对敌军炮兵大队发起了奇袭。
敌军卡车压响了公路上的地雷,许多敌军士兵的残肢断臂被抛向四周,一门重炮支离破碎的躺在路旁水沟里,被炸坏的汽车残骸堵塞了公路,后面的敌军炮兵车辆寸步难行。
两侧埋伏的华夏军人把手榴弹投向后面的敌军车辆,接连不断的爆炸令敌军晕头转向,手足无措,呼啸而至的碎片把敌军大队长喉咙划破了一个大口子。
敌军炮兵大队长捂着喉咙倒在路边,手脚不停抽搐,他是幸运的,因为他并没有目睹他心爱的部队全军覆灭。
敌军炮兵大队仅装备了步枪和手枪,这些轻武器不可能保护敌军炮兵坚持到援兵到来。
随着华夏军人投出最后一排手榴弹之后,他们端着刺刀冲到了还躲在汽车地下的敌军炮兵面前,嘁哩喀喳几个回合下来,二百多名敌军炮兵尽数倒在了自己的大炮旁边。
庄海龙知道敌军占有空中优势,而且他们也没有多余的兵力来使用这些笨重的大炮,因此为了避免敌寇再次利用这些火炮杀害华夏人。
庄海龙命令士兵们把手榴弹投进每一门大炮的炮膛之内,随着十几声爆炸声之后,敌军大炮统统炸膛失去了使用价值。
爆炸声吸引了志愿兵们的注意力,也许是期盼已久的援兵到来了,这些外国志愿兵顿时亢奋了起来,他们极力向远方眺望。
希望可以发现友军的踪迹,但是令他们失望的是,他们眺望了很久,也没有发现华夏军队的影子。
仿佛冥冥之中有神灵佑护,志愿兵师就这样逃过了一劫,失去了重炮的支援,包围志愿兵师的中村旅团没有时间等待另一批火炮的到达了。
面临被免职危机的宋濂指挥只能严令部队前进,配合作战的独立坦克营作战十分勇敢。
次日下午左右,敌军包围圈就被攻破,被围困了两天半的志愿兵们看到友军到来斗志倍增。
在罗内斯团长和罗伦多团长指挥下兵分两路对敌军发起了猛烈进攻,中村旅团长非常尴尬的发出了全线撤退的命令,带着自己的指挥人员狼狈而逃,全然没有了当初的潇洒风度。
李峰的部队在向东行进了一段路之后,又折向西北方,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尽快到达商丘,投入商丘战役之中。
沿途试图阻挡李峰前进的伪军和敌军部队一触即溃,甚至是闻风而逃,宫本中将也把目光投向了李峰这一边。
没有能够抓住机会消灭志愿兵师令他十分失落,如果不能够攻下商丘对于他个人而言,向上攀爬的机会就会彻底丧失,他再也不会有机会指挥千军万马了。
而他喜欢看着千万军人彼此厮杀,喜欢看到李峰血流成河的大场面,因此为了不让自己下岗,宫本就一定不能让李峰的部队到达商丘。
不过宫本可以使用的部队一共只有四个师团,大多数部队都只能用于围困商丘城内的华夏军队,可以调用的部队也只有中村和西村两个旅团而已。
为了能够把李峰包围在商丘之外,宫本决定和佐佐木旅团合作,使用西村旅团和佐佐木旅团一起消灭李峰于夏邑一带。
因为再往前就是一马平川,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止李峰继续前进了。
黄文士带领新八师作为开路先锋急行军向夏邑杀来,根据庄海龙部队的侦查,敌军目前在夏邑只有一个大队左右的兵力。
如果能够在敌军大部队到来之前占领夏邑,对于部队下一步行动无疑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新八师在黄文士的带领下,以最快的速度直奔夏邑而来。
黄文士把部队驻扎在夏邑城外二十里的文家庄,自己带领一支小部队到城外侦查敌军虚实,他发现敌军守备非常空虚,敌军盘查也不紧,防御工事只完工一半。
黄文士心中大喜,盘算这可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因此,并没有向李峰报告,立刻命令部队向夏邑发起了进攻。
新八师的将士们被敌军追了一路,心里憋着一肚子火,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仅一个回合就把城外的敌军工事一扫而空,残存的敌军败退回夏邑城内,借助城墙和机枪工事进行顽抗。
而在新八师攻城部队背后,突然冒出了一支敌军部队,人数铺天盖地,正是敌军西村旅团,他们迅速展开战斗队形,把新八师全部包围起来。
黄文士知道落入了敌军陷阱之内,他一方面派部队顶住城内敌军的进攻,一方面派人顶住外围敌军的进攻,动员其他人就地挖掘战壕,准备打持久战。
没想到敌军在夏邑城内兵力并不是一个大队,而是一个联队,因此,用于封堵城内敌军的新八师部队顷刻之间就土崩瓦解。
而遭到敌军从后面袭击的黄文士根本无法抵挡敌军的两面夹击,只能带领剩下的人边打边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