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之绝地玩家

第五十四章 不合常理的情况

  “怎么还有木材?”

  土质的运输公路上,根据地工厂自产的运输拖拉机头哒哒作响,其内部五十马力的汽油机力量十足,简略的扭力传动机构使得拖拉机速度不高,但是牵引力十足,整整一大拖车斗的木材堆得老高,四个同样的根据地自产的大轮胎在泥土碎石路面四平八稳。

  “而且这木材质量这么好!”

  一个运输班班长摸了摸车斗上的木材,语气惊叹。

  木材是当下最佳的建筑材料,相比于麻烦的红砖,木材虽然硬度不高,而且防水防火性能不好,但是胜在方便。木材加工方便,到处都有,只要有林子的地方就有木材,排个几百人一天能在山上砍下一大堆木材,就是这四周的木材质量不好,毕竟长久的居住,木材一直都是柴火和建筑材料,好的大树很难留下来。

  而眼前这一车木材,已经被加工成长条状,从木材上的纹路来看,这都是顶级木材,至少是合抱粗的大树加工来的。

  “这是哪里砍的?”

  班长忍不住问道,他三句话连续不断,

  “牛崖谷运来的”

  拖拉机驾驶员随口回答道。

  “据说是华侨从海外运过来的,转运站那里有好大一堆”回想着堆在牛崖谷周边的那山一样大的木材堆,驾驶员他还补充了一句。那是他见过的最多的木材,换成木柴能让他们家族烧十几辈子了。

  转运站是水泥路面旁边的,那里建立的有水泥仓库,为了防止鬼子轰炸周围有正规军驻扎,还有防空机枪堡垒。

  驾驶员以前是个大家族,他家里大大小小一百多口人,只是鬼子近来见人就抢,一百多人的家当几乎被一扫而空。

  “牛崖谷!,转运站”

  班长眼睛一亮。

  他原本是想搞点好木材建造点房屋和搭建仓库,毕竟烧砖太麻烦,流程长,水泥和石料又要优先供应掩体、堡垒和隐秘仓库,如今影响根据地建设速度的就是建筑材料不够,如果木材是牛崖谷那边运输过来的,而产地又是哪位传说中的华侨大佬,那么,只要运输力量足够,木材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而最近的一个转运站距离村子只有三十多公里。

  想到这里,班长一个箭步跳下拖拉机,十几公里的速度上下车几乎不用停车,然后箭步跑向基地,他要向大队长申请去运输木材。

  “不是说一起去根据地么?”

  拖拉机驾驶员目瞪口呆看着自家的班长离开。

  离终点还有好几十公里呢!

  运输队属于民兵,而他们是专门的运输班,也就是一个小队,小队一般是一百人一个班队,其中主要运力是十辆拖拉机,这种设计尽量简略的拖拉机维修简单,故障率低,只要稍加培训,就能使用,再加上最近两年来有大量人参与了汽车驾驶培训,所以这才能勉强凑够司机。

  ······

  小坨子村。

  这是根据地一个新村落,这里原本是一个小坨子山,但是从鬼子那边逃难的人多了,于是便在这里组建了一个村落,命名为小坨子村,这里聚集这一千多从鬼子占领区逃难过来的人。

  鬼子近来对占领区实行三光政策,烧光,抢光,杀光,房屋拆了,回收钢铁,不重要的铁路和城市设施也拆了,钢铁运输回国内,城市里也是实行粮食配给制,居民每天只能获得少量粮食,连最基本的商业活动也停止,所以有着大量难民逃离。

  鬼子的本意是加强物资搜集,同时还能加重根据地的负担,使得根据地物资缺乏,最后崩溃。

  但鬼子显然低估了根据地的物资充裕度。

  原本这群仓促难民中大部分将很难存活,但是如今根据地什么都不缺,粮食,多了去了,衣服被服,来自华侨的妮子布料和棉花使得原材料十足,只需要汇集一群人生产即可,这里别的不多,人多,而且这个时期的农民家里,谁没有个擅长缝补的劳力。

  至于房屋,防水帆布和木材,搭建一个临时屋子再简单不过了。

  在这个战争年代,人们对贫苦的忍耐力大的惊人,在满足了粮食,保暖和居住之后,根据地内的人们安静祥和,大家都投入了家园的建设之中。

  参加民兵队,烧砖建设房屋仓库,开垦田地,手工纺织厂,修建公路,大家忙得不亦乐乎。

  “队长?”

  村外,一个巡逻的民兵看见自家队长炮了过来,队长可是从正规部队退休的,因为之前肺部受过伤,前线长久的战斗和训练他的身体无法适应,于是便退回担当明兵队长。

  一个民兵队一百多人,一个有过参军经历的队长。

  “集合”

  队长吹响了集合号。

  这是全村劳力的集合号。

  很快,一百多号人赶了过来,这些都是民兵队的,这些人中只有十几支枪,但是三八大盖,枪上还挂着刺刀,这倒不是枪支不够,而是为了防止意外,只有优秀的,经过正规军事培训的人才能持枪。

  随后,村子里的劳力都赶了过来,他们有的人在开挖宅基地,有的在开渠挖水井,有的则是在烧制土砖,建设一个新的村落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量工作,尤其是修建房屋。

  “都放下手里的工作,去罗村运木材,咱们的房梁和支柱有着落了”

  队长喜滋滋的说着。

  “全部都去”

  “那村里的活··”

  说话的是一个汉子,四十多岁,他是选举出来的村长。

  “先放着,反正大家都去,罗村距离这里三十多公里,带上板车,咱们这一去一来要好几天时间,记得带点粮食,半路上咱们自己埋火做饭”

  队长叮嘱道。

  “好的”

  众人回家准备去了。

  大约半小时之后,三百多个人,四十多亮板车便浩浩荡荡的朝罗村物资转运点走去。因为拉车的牲口不够,很多板车都是人力牵引的。

  众人离开后,村子里,一个受伤的人看着离开的众人,嘴角抽了抽。

  他是和村里的人一齐逃难过来的,是个日军间谍,他的任务是打探内部情报,顺便看能不能混进正规部队。

  但是最近他看到的情况有些超乎他们预料。

  日本国内也是经历过不少灾难的,他也见过不少难民,但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处理难民的。

  见面就是三套衣服,一套铁质餐具,一床被褥,一个帐篷,外加五十公斤粮食····而且是按人头算,每个人都有,小屁孩都有。

  帝国可是赶了上千万难民过来啊!

  而且帝国每个月都要搜出搜刮数百万吨粮食,他们那里搞来的这么多粮食?!!!

  难道民国人比帝国还要富裕?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