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照杨云的计划,他可以趁着这次楚国的旱灾,带上三到五万的灾民,到自己封地去发展。
可是到城头一看,他不由得头皮发麻,旬阳关城下,站着坐着躺着密密麻麻的灾民,目测下来起码有十万余人,这远远超出他原先的计划。
在与巨远光和邱泽商量一番,杨云终于下定决心,引关下这些灾民到自己的封地去。
“殿下!末将也知道您是悲天悯人之人,但您要知道,迎这些灾民入关容易,要想送他们走,那却异常艰难,您确定您的封地要接纳这些人?”负责旬阳关守卫的将军皱着眉头说道。
旬阳关守将叫康城,他是一个十分倔强的人,朝中的那些大员来到这里,他一般都不会给好脸色看。
但这一次来的是杨云,他的态度却十分友好。因为当年杨云在扶风城誓死守城的英雄壮举,让长年在军旅的康城十分敬佩。
“康将军,这楚国灾民,虽然非我大涪百姓,但是看着这些活生生的生命在我们眼前饿死,本王确实不忍心,让他们进来吧,本王与封地的百姓一起勒紧腰带,与他们共渡难关。”杨云诚恳的说道。
“那好吧!末将就做一次主,放他们进关来。说真的,天天站在关上,看着这些楚国百姓一个个饿死,我心里也不是味道。”康城也是一个干脆的人,很快做出了决定。
杨云和康城商量一番之后,决定从次日起,连续三天打开关门,放这些来自楚国的灾民进入旬阳关。
近十万的灾民,数量远远超过了杨云的预计,但现在只有硬着头皮接受他们了。
从康城那里回来之后,杨云便立即安排人,在旬阳关后面,临时挖取了许多土灶,准备提前为这些灾民煮上些粥,让他们先保住性命。
第二天一大早,这些本来已经放弃希望的楚国灾民惊喜的发现,原来紧紧关闭的旬阳关城门,今日居然大大打开了。
心喜若狂的灾民,立即扶老携幼,争先恐后地往旬阳关内奔去。由于关外的灾民实在太多,他们都想第一时间进入关内,所以不一会儿,他们全部拥堵在关门口。
康城带着手下士兵,在关门口维持秩序,见这些灾民不愿服从指挥,只知道拼命的往里挤,他一下来了火气。
康城一声令下,手下士兵拿起手中皮鞭,将挤的最凶的那些人一顿好打,立即打得他们皮开肉绽血肉模糊,这才让这些灾民老实起来,规规矩矩地服从守关士兵的安排。
在守关士兵安排一下,这些灾民有秩序的来到一个个粥棚前,各自领到一碗稀粥,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仅仅开关的第一天,就从旬阳关外拥入了六七万灾民。这次来旬阳关,杨云早有准备,足带来了许多粮草外,还带了五千多封地的百姓。
尽管早有准备,但进入的灾民实在太多,所以大家这一天十分忙碌,到晚上终于忙完的时候,大家已经疲惫不堪了。
到了第二天打开关门的时候,又从关外拥进了四五万人。大家实在忙不过来,便从灾民中找来一些手脚麻利的妇人
加入到煮粥队伍中。
第三天打开关门,从关外进入的灾民就少多了,看着稀稀拉拉进入的灾民,杨云等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杨云没有轻松的多久,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因为,到下午的时候,入关的灾民又多了起来。
原来,附近一些地方的灾民,听说句阳关这里,可以放人到大涪境内,他们便匆匆从各地赶来。
看见又有这么多灾民拥入旬阳关,杨云不由得暗暗叫苦。但是即然已经告诉灾民,这里将开关三天。
杨云不想给这些自己想要收服的楚国百姓留下不讲信用的话柄,所以他们继续任凭这些灾民入关。
有机会进入大涪,就有可能逃脱被饿死的命运,所以这些接到消息的难民,都急匆匆的向旬阳关而来。
于是,在守关士兵关闭关门之前,又来了许多的难民,看透这些蜂拥而至的难民,杨云只得让人迅速给他们准备吃的。
“殿下,这一次难民的数量已经完全统计出来了,一共是十四万四千八百五十二人。”第二天一早,康城来找到杨云,把它整理出来的数据给了杨云。
“殿下,无论您这次行动出于什么目的,我都得感谢您。因为你拯救了这十四万人的性命,老康我是个粗人,其他的我不会说什么,我让兄弟们从牙缝中省了一点粮食。虽然不多,但也算是我老康的一点心意吧!”
康城说着,将手一挥。一队守关的士兵,推着一辆辆的小车,将一车车粮食送到杨云手下手中。
杨云这次来到阳关,一共就带了两万多人手,包括一万五千封地的士兵,以及五千多,前来做杂物务的老百姓。
可是这一次,却要带着接近十五万的难民回到封地去,这可比整个封地的百姓人数还多。
为了节约粮食,也为了避免这些难民吃饱了,有力气捣乱。所以杨云每天只给这些难民两顿稀粥,即使这样,每天消耗的粮食也多得吓人。
这些难民,从楚国来的大涪境内,虽然避免了被饿死的命运,但是仍然没有能够吃饱喝足。经过短暂的试探之后,一部分难民开始抱怨,甚至和护送持有冲突发生。
杨云知道,对于人数超过自己手下士兵数倍的难民。如果不加以节制,要想把他们好管理好,那将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所以杨云命令手下士兵,对于这些胆敢闹事或者煽动,他人闹事的家伙,一定要做到杀一儆百。
于是,在杨云手下士兵,动手杀死了好几个带头闹事的家伙,这些难民彻底安份下来,开始配合这些从封地过来的士兵,慢慢在下,吴王封地的方向行去。
带着这十几万人一路前行,队伍的行进速度很慢。一些人花了近一月的时间,终于到达了封地。
这一路行来,杨云让人带的粮食,早已消耗的七七八八,幸好有康城赠送的军粮,还有一路上经过一些县府,当地的官员冲着吴王的面子,赠送的一点点粮食。才保证这十几万人没有饿着肚子回到封地。
当这些难民来到吴王封地的
时候,封地上所有的人都忙碌了起来。
首先,是将这些难民安置在封底的三个县,这三个县中,以石洞县的人数最少,所以这次安置的难民人数最多。
对于难民安置的问题,杨云和手下的兄弟们已经讨论过,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来到吴王封地的难民居然有这么多。
这一次吴王封地上的难民人数甚至超过了。吴王封地原三个县的人数之和,所以管理起来是个很麻烦的事情。
这十多万难民来到,吴王封地之后。最初一段时间他们还颇有感恩之心,感念吴王杨云给他们的活命之恩,配合杨云的安排好好的在这里生存。
但这段和谐的日子并没有保持太久,这些难民在封地的三个县站稳脚跟之后,逐渐适云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开始和当地人争夺各种利益。颇有喧宾夺主的味道。
近日来,这些来自楚国的士兵,已经和当地的老百姓发生了好几次冲突,许多人在冲突中受伤。甚至还有人丢掉了性命。
对于这种情况,各县开始还以劝导为主。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希望大家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但是不断发生的血让杨云和他手下的人彻底清醒,乱世必用重典。这个时候杨云才深深体会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于是,在杨云的倡导下,各县县衙改变了之前那种温和的态度,在多次劝导仍然不听的情况下,各显县衙都抓了许多。,头闹事的人。
对于那些身上带着血案的人,个性毫不留情地采取了铁血手段。甚至有些罪大恶极的人。直接被推上刑场斩首示众。
鲜血终于让这些闹事的难民清醒过来,他们开始学会。和原三县居民和睦相处。
紧接着封坑又出 台了一些政策对于一些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难民,干脆把他们赶出封地去。
此外,杨云还根据历史经验,将每三十户人分成一个组,每个组内的百姓相互监督。若有违反规定的行为,采取“株连”的办法,大家一起受惩罚。
再惩罚过一些闹事的人之后,各组的难民开始相互监督,一起给那些刺头施加压力,把他们的违法想法消灭在萌芽之中。
当然,杨云也知道。一味强压是不行的,所以紧接着,杨云又宣布了几个,让灾民们感觉比较满意的命令。
各县衙都发出告示,不管是新来的,难民还是原住居民。大家都是平等的,都享有同等的权利。
杨云封地的三个县,以前都没有什么大地主,前一段时间。各县县衙打击了一些无良的地主。将他们的土地收归朝廷。
对于那些遵纪守法的一些小地主,个性宣言拿出钱或者给予一些好的政策,把他们的土地也换了过来。
所以到目前为止,封地三个县的土地,基本上都归个县县衙所有。各显县衙都出 台了政策,将这些土地承包给所有的百姓。
百姓门走承包的土地,出了缴纳很低的税收之外,其余的都归种地百姓自己所有,这样一来大大调动了大家种地的积极性。
xs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