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珠心算
张夫子念完解法后,又用白话重新解释了一遍,姜翎一对照便知自己没有理解错。
但对于能不能解出以后的题,姜翎并没有多大把握。
毕竟题面是文言文,万一自己哪一个字理解错误,那就“差以毫厘谬以千里”了。
能不能解答正确,还得试过才知道。
好在数课并不缺乏实践的机会,似乎不管在哪个时代,“刷题”都是数学的特征之一。
很快,张夫子又念了一题,念完后道:“这道题给你们一刻钟时间,解答不出来的,或是答案错误的,罚抄《九章算术》少广篇一遍,明日数课时交。”
少广篇共有二十四道题,题面加答案一起,少说也有数千字之多,哪怕只抄写一遍也够呛的。
关键是明天就得交,那岂不是要抄到很晚?
姜翎不敢轻忽,她身上还背着二十篇书法作业呢,若再背上数学作业,怕是要写到天亮去了。
她抬头望了沈云菲一眼,见她眉头紧锁、抿着嘴正在摆弄着一堆小木棍儿。
姜翎知道,那木棍儿名叫算筹,是算盘的老祖宗,用来辅助计算的,她桌上也有一捆。
但知道是一回事,会用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个不用装,她是真不会。
好在她幼时学过珠心算,虽久不练习,生疏了,但计算这种四位数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是没问题的。
她迅速而仔细地从题面提取出有效数字,将其换算成分母相同的整数,脑海中的算盘珠拨得噼里啪啦作响,片刻后便得出了答案。
姜翎把答案写在纸上,然后又看了沈云菲一眼:三表妹还在玩木棍儿呢。
从张夫子念完题面到她得出答案,最多只用了三分钟,还有十来分钟,就这么干坐着可不好,姜翎把题目重新计算一遍发现没有任何偏差后,便索性铺开描红纸,开始做起书课的家庭作业来。
等她都写满三篇描红纸了,张先生才敲着案几道:“时间到,解出答案的举手。”
姜翎便坐得端端正正地举起了右手。
这感觉,像极了幼儿园挣表现想得小红花的小朋友。
张夫子环视一周,十九名学生倒有十七名都举了手,只有两人没答出来,他脸上的表情舒缓了一些,但当他看到姜翎也举着手时,眉头又重新皱了起来。
“遗玉郡主,说出你的答案。”
姜翎应道:“回张先生,答案是一百一十步,二百二十八分步之七十一。”
竟然是对的!
张夫子顿时诧异了,不过他依旧不置可否,又指了其他人来说答案。
跟姜翎的答案一致的学生有十一人,其中包括沈云菲和怀玉还有二皇子等人,但不包括严二姑娘严惜春。
等所有人都说完答案后,张夫子才道:“同遗玉郡主答案一致的,便是答对了,其余七人,记得回去后抄写《九章算术》。”
他顿了顿,看向姜翎身后,皱眉道:“严二姑娘想说什么?”
姜翎转身回头朝严惜春看过去,见她正放下刚才举着的手,见姜翎看过来,便恨恨地瞪了她一眼,大声道:“张先生,我怀疑遗玉郡主舞弊,刚才她都没用算筹,而且我还看见她偷看沈三姑娘!”
张夫子也听说过关于姜翎的许多传闻,心底里也认为她是个不学无术的刁蛮郡主,先前见她举手,且拿出了正确答案,他心里也是存了疑的。
不过身为夫子,无凭无据的怀疑学生,无疑会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不符合为师之道。
他本打算再次出题的时候便离席观察一番,没想到被严二姑娘提前喊了出来。
既然如此,不如就将此事摊到明面上来吧。
“遗玉郡主,你怎么说?”张夫子看了姜翎一眼,神色莫名,看不出他是何态度。
姜翎侧身而坐,转头看向严惜春,笑问:“回张先生,这纯属无稽之谈。敢问严二姑娘,你坐在我的正背后,是怎么看见我没用算筹的?”
严惜春脸色微微一红,眼睛往别处飘了一下,旋即一脸正气地道:“我就是看见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别想抵赖。”
她其实并没看见姜翎到底有没有用算筹,但她一直盯着姜翎的背影呢,写字和用算筹计算,姿势明显不一样,她发现姜翎一直在奋笔疾书,便忍不住偷偷观察,然后便得出了“遗玉郡主不会用算筹”的结论。
毫无疑问,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姜翎略略颔首道:“好吧,不讲理就是最大的道理,你既然非说看见了,那就是吧,我是没用算筹,也的确看了三表妹一眼,但舞弊,我没有,你诬赖我,你这是毁谤!”
严惜春反唇相讥:“你也承认了,你不会用算筹,那请问你是怎么得出正确答案的?别告诉我你是心算出来的,这不是舞弊是什么?”
姜翎睁大了眼睛,勾唇笑道:“对啊,我就是心算出来的。”
“你会心算?呵呵,谁不知道遗玉郡主从小在市井长大,是由宫女教养长大的,是谁教你心算的?难道是那位宫女?”
严惜春知道遗玉郡主最恨人提及她的成长经历,一说这个,她就会暴跳如雷。
但她偏偏就是要提,就是要让她在大庭广众之下暴露本性。
可惜遗玉郡主已经换了人,姜翎才不会“无能狂怒”呢,她有的是本事怼到人怀疑人生。
“严二姑娘这话说得,莫非市井长大的人就不配有脑子?莫非市井长大的人就必须是蠢货?所以,市井长大的本郡主,就不能会心算了?”
姜翎不仅没有暴跳如雷,反而笑嘻嘻的,直接把严惜春的针对性嘲讽转换成了地图嘲讽。
要知道历朝历代,寒门和世家之间都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当寒门学子寒窗苦读、谋求一条青云之路时,世家子弟却一出生就躺在那条路上。
何其不公?
沾到这种敏感问题的边,稍不注意就容易遭到寒门子弟攻讦。
而且,在沈氏族学里,出身寒门的夫子有不少,张夫子便是其中之一。
就连朝堂上,也有不少官员是市井出身。
严惜春也知道这仇恨拉不得,当即变了脸色,反驳道:“我只是在说你而已,还请郡主不要攀扯旁人,你若真会心算,自证清白就是了,不必给我扣那么大的罪名,我担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