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最重要的证物
唐娇娇不在府里。
找了一圈,最后从门房那里得知,唐娇娇一早就出门了。
唐大小姐是燕国公府的主事人,她出门一向不需要知会谁,所以,也没人知道她去了哪里。
“去给大长公主送信!”唐子谦一边沉着脸吩咐,一边令人备马出门。
“阿姐进宫去了?”唐小白跟在他身后小跑着问。
“不一定,”唐子谦“铿”的一声将佩刀摔入刀鞘,“进宫也就罢了——”没有说下去,转身按住唐小白的肩膀,“乖乖待在家里,外面有我,别自己拿主意,听到没!”
唐小白反手揪住他,急忙摇头:“阿兄不能去国子监!死十个贾三儿都不如伤一个监生!”
唐娇娇要是进宫也就罢了,最坏的情况是去了国子监。
今天一早,万年县廨殓房失火的消息传来,当时唐娇娇的脸色就不太好。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次是针对唐子谦设的局,可唐娇娇大约觉得因自己而起,情绪一直不太稳定。
尤其唐子谦对外只字不提重阳旧事,反倒给了对方机会将贾三儿捧成了冤魂。
按照大小姐的脾气,面对兄长被人算计,忍到今天已经很努力了。
结果最重要的物证——贾三儿的尸首被烧了!
“这都是算计好的,阿兄不能去!”唐小白抓紧他不放。
去了很有可能会被碰瓷。
唐子谦拨开她的手:“可是娇娇——”
“那也不用你亲自去啊!”唐小白叹气,“阿兄这么多亲兵随从干什么用的?我们这样的身份,打架闹事怎么能自己上?”见他惊诧看过来,解释道,“最后一句是阿姐说的!”
说到这里,唐小白心中一动,突然觉得唐娇娇不会去国子监了。
唐娇娇今天带出去的人不多,不可能去别人的地盘上挑事,要是输了,她唐大小姐的面子往哪儿搁?
所以,多半是进宫为兄长辩护去了。
……
“……去岁重阳,那乞儿曾勾结匪徒想要绑架臣女,后来京兆府也不知是不是真没查到证据,竟然将人放了?”
“……那天又冲出来害臣女差点堕马,谁家做兄长的会缩着不出头?况且那日贾三儿行止有异,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那些监生成天只知读书,也不知受了谁挑唆就为个肮脏下贱的刁民出头,怎么不见他们为边关战死的军士上过半柱香?”
虽是辩护,唐大小姐也背脊挺直,神色傲然,言辞之间满是轻蔑,偏她姿容明艳绝伦,仿佛天生就该这样目下无尘。
元皇后别开眼,温声道:“我听说这案子,陛下已经让京兆府和御史台接手了,你也不用急,等消息便是。”
唐娇娇掀起眼皮,一双精致明媚的眼睛直勾勾盯着元皇后看了半会儿,笑道:“娘娘不管这事?”
元皇后皱了皱眉,不悦道:“这事陛下自有定夺,原不归本宫管。”
唐娇娇笑了一声:“那臣女只好去求见贵妃了。”
元皇后面色骤然一沉:“你想要本宫怎么管?派个人陪你去国子监门口敲锣打鼓,宣扬宣扬你被个乞儿绑架的旧事?”
唐娇娇笑靥如花:“臣女正有此意——”
……
“去国子监……不要声张,若见到大小姐,无论如何先把人带回来!”
亲兵奉命而去后,唐子谦又令备马。
唐小白愣了愣,问:“阿兄还要去哪儿?”
唐子谦勾唇冷笑:“去取证物!”
……
“……昨夜尸首烧毁,我找不到也想不出什么证据可以洗清兄长杀人罪嫌,但我绝不允许有人用那个乞儿来恶心兄长、恶心我们燕国公府!”
立政殿中,少女亭亭而立,美丽的双眸却满是杀气。
元皇后心中暗暗叫苦。
这个唐娇娇,跟她兄长一样,都是无法无天的性子,要是不答应她,真能扭头去找郑贵妃,将她这个皇后的脸面踩在脚下;
可要是答应她——
这怎么能答应?唐娇娇明显是背着家里来的,她要是答应了,纪国大长公主和燕国公府岂不是要将这事记在她头上?
上回召见唐二小姐的事,燕国公府和顾氏至今还在打压她母族。
元皇后悄悄擦了擦手心的汗,道:“你大概还不知道,今天一早,万年县尉薛少勤上书,说他验过乞儿的尸体,验出了毒来,认为乞儿的死不一定是子谦造成的,这事还没定论,不急。”
唐娇娇惊讶抬眸。
她确实还不知道这事,可是——
“尸首已经烧毁了,薛少勤的上书可以作为证物吗?”
她刚问罢,就见皇后的近身女官疾步走入,至元皇后身旁附耳低语数句。
随后,元皇后便露出震惊之色,目光转来,很是复杂地看着她:“尸首没有烧毁——”
……
万年县廨殓房失火,烧毁尸首十三具,却不包括贾三儿。
正月二十二日,万年县尉薛少勤具本上书,称贾三儿尸身有毒,疑生前中毒。
随后,唐子谦亲自带着贾三儿的尸首,扔在京兆府门口。
……
“我就知道!”唐小白兴奋得两眼放光,“我都知道尸体是最重要的证物,阿兄那么聪明,怎么可能毫无防备就让人把尸体烧了?他一定早就有准备了!”
李穆神色淡淡:“大约是吧……”
这种事,他已经麻木了。
“还有那个幕后黑手!阿兄竟然这么快就找到了,也太厉害了!”唐小白惊叹。
唐子谦不但保住了尸体,还找到了给贾三儿下毒的人,再加上重阳旧事被隐晦提起,案子瞬间反转,燕国公府从目无法纪、草菅人命的权贵翻身成了清白无辜、惨遭陷害的小白花。
今天也是兄控值上升的一天呢!
“你说那个救了阿元的人会不会就是我阿兄派去的?也许是暗卫之类的?”唐小白乐滋滋地猜测。
李穆转开脸:“到了。”
唐小白顿时精神一振,不等人搀扶,就从车里钻出,跳了下来。
檐高梁广,门开半坊之地;福厚恩深,匾书盘龙之迹。
唐小白仰起头,看着高挂的御笔亲题“国子监”三字,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