汐云跑了一会,便停下脚步,用手捧着胸口,喘着气。等气息渐渐恢复平稳,她回过头,看了看刚刚来时的路,空无一人,她不免有些失落。她三步一回头,可是终究还是没能再见到那个人的身影。
走了一段路,汐云瞧见正前方不远处隐隐有红光,心内一喜,难道已经到了。她三步并作两步朝光亮的地方走去。引入她眼帘的是,一座四角凉亭,那光亮便是亭子檐下的两只长形的红灯笼所散发出来的。木构的凉亭,檐上铺绿色琉璃瓦,而绿色的檐顶像是镶嵌在这粉色樱花林中的宝石。
这亭子正好在两山墙中间,亭子里站着四个小和尚,手里都拿着灯笼,她走上前说阴了来意,其中一个小和尚便带着她向亭子后山走去,原来亭子后面是一个小山洞,虽然此时外面天亮了不少,可没有小和尚引路,山洞里还是漆黑一片。
过了山洞,视线陡然开阔起来,但是路的左边不再是山墙,而是一片悬崖峭壁,路边照样是粉色的樱花树,汐云停下脚步,想要一睹别有洞天的山色风景,见小和尚仍旧继续前行,并没有停住,汐云心有不舍的快步赶上。
沿着这条路,走上几里,路渐渐变得狭小,不一会儿,小道上的尽头,出现了一座楼阁,只见楼阁下方是石头砌成的城墙,墙下有一道拱门,墙上是竹子搭建而成的三层重叠式屋宇,第一层,前面有一圈竹制的围栏,正中间的屋檐下挂着一副匾额,上面“聚雅阁”三个大字清晰可见;二层,中间有个开门,三层比之其他层高一倍,内屋则比楼下的要小上一圈,比二层多了竹制围栏。每层楼的飞檐下都挂着一盏红灯笼,轻风拂过,灯笼随风摇摆,像是这山林间的精灵。比之刚刚的琉璃瓦亭子,这个楼阁显得清新素雅。
小和尚并没有带着她从拱门下过,而是带着她来到了石墙右侧的一单扇小门旁,“施主,你从这里进去便可。”说完,小和尚对着汐云行了礼,就离开了。
汐云有些云里雾里的,只好自己去摸索了,推开门,她便看到门里侧边有盏油灯,边上有个楼梯,楼梯上方穿来一阵阵脚步声,原来这是上阁楼的楼梯。
刚想要上楼的汐云,听到了柳府管家柳浑的声音,便止住了脚步,心想着,她这一上去,肯定会被认出来。身着蓝色长衫的柳浑,留着一撮小山羊胡子,精瘦的脸颊,并没有因为熬夜而显疲态,一双精力充沛的双眼,盯着几个丫鬟的一举一动,指挥着她们将茶具用品等一一摆放到位。
汐云想了一会,还是等会人多的时候,再混进去。现在,她要找个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躲一下。
汐云悄悄地从侧门里退了出来,环顾了一下四周,似乎并没有合适的躲藏之地。于是,汐云便往拱门那边走去。拱门后面,右侧有一大块空地,空地边上有三张方形石头桌子,一张桌子配有两个石头凳子;左侧有一座同样是竹子搭建的亭子,坐落在一个很大的岩石上,岩石两侧都有可上下的石阶。
看此情此景,汐云有些头疼,这里好像也不是可以躲藏的好地方,她左看看,右瞧瞧,突然发现前面岩石块间,有个细缝,她来不及多想,便急忙跑过去。临近一看,这那是什么细缝,貌似是一个向下的台阶。
在树荫的遮蔽下,阳光在石阶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加上山风时不时吹来不知名的声响,汐云有些害怕,可是现在也没有其他地方可以躲藏,她壮了壮胆子,手扶着岩壁,慢慢的沿着石阶向下走去。走了一会,她转身看向身后,已经看不到那个缝隙了,应该没人会发现她在此处了。于是,她坐在台阶上,耐心的等候着。
“翠香,怎么这时还不过来,这丫头什么时候如此不守规矩了。”聚雅阁里,柳浑正在念叨,那个被汐云下药的丫鬟,想着回去,要好好训诫一番。还来不及多想,楼下便传来了柳任城的声音,柳浑下楼,跟柳任城请安行礼。
聚雅阁石拱门下有一道木门,门后是通往上面的阶梯,小和尚将他们从门下引到楼上去。
柳任城上楼后,看到一楼,已经在柳浑的安排下,东西已经安置妥当,满意的点了点头。不多时,聚雅阁里已有二十来人,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相互寒暄,偶有人遇到熟人也是拱手作礼,就各自走开,并没有闲话。似乎是种约定俗成,大家都很惬意的做自己的事情,并没有拘泥于世俗的礼教,空气里透着一股宁静而祥和的气息。
一层楼内,中间放着一个香案,两边分别整齐的摆放着几排蒲团,几个蒲团中间都有一个正方形的小案几,上面放着茶具。有几个人团坐在上,品茶沉思。
没有任何案几陈设的二楼,中间是一片空地,只见墙的四周都挂着一幅幅字,近看,原来墙上所陈列的都是草书字幅,每幅字笔墨浓重各异,线条运笔不同,显然,这不是出自同一个之手。原来,这些字画,都是与会诸人的手笔,只是,上面并没有落款。在接到“邀请信”时,就已经让参会诸人自带一幅草书,这也是根据每年“赏樱会”的论辩主题而定的。
有几个人在房内游走赏析,不时地在字幅前,或点头,或摇头。
三楼屋里只有一张简约的案几,其上摆设着文房四宝,这个是给来人想要即兴赋诗所准备的。楼内,四周地窗户都是开着的,风透过窗户吹进来,有些凉意。不过这股冷气,却被窗户外面的绝美景致给忽略。有几人正站在栏杆前,向外眺望。举目望去,一片樱红像是铺在这青绿山间的毯子,点缀着这寂寥的山林,投入观者的心湖。有人见此景象,便走到案前,开始挥墨。
正在众人或赏花、或赏字、或静思,一阵锣响,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