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五章 最后的机会
丝毫不出帝辛所料。
朴公在犹豫了很久之后,还是同意了帝辛的请求。
在大军经过那些城池的时候,朴公会首先出来劝说那些守军放下武器投降。
而同时帝辛也答应了他,只要那些守军投降,他就不会再为难他们。
达成了共识之后,帝辛就离开了朴公所住的宫殿。
而朴公现在显然也没有了继续探讨武道的想法,于是曾弘深也跟着帝辛一并选择了离开。
在返回大殿的路上,韩五再次被帝辛派了出去,曾弘深则终于忍不住心中的疑惑,开口问道:“殿下,欧阳轩率领的大军还未返回,为何要这么着急出发?”
“赵全有传来情报,蛮夷的使团在几天前就已经入京了。”
帝辛将刚才西子汇报的事情,原封不动地告诉了曾弘深。
“昨日西子寻本王,便是为了说此事。”
两人沿着青石板铺就的道路走着,帝辛继续说道:“如今那些蛮夷的使团和朝廷已经开始了谈判,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果就会出来。”
“若是谈判成功,那么朝廷必然会发来文书,让本王撤兵。”
“曾先生,本王虽然有独立出兵权,但这是在不违背朝廷法令的前提下。因此若是朝廷撤兵的文书到了,即便本王不愿,也只能选择撤兵。”
曾弘深恍然说道:“殿下的意思是,朝廷那边一定会同意蛮夷求和的请求?”
不愧是曾经率领过起义军的领袖,直接就看到了最核心的地方。
帝辛颔首说道:“如今朝堂百官大部分都入了成王的阵营,而成王为了皇位,是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坐大的。”
“因此在察觉到远征军的战力之后,成王必然会想办法限制远征军的行动。”
“虽然谈判成功后,功劳有一大半要属于远征军,但是相比起开疆拓土的不世之功,这个代价他还是可以承受的。”
没错,虽然大离周边蛮夷的疆域都不大,但平均下来每一处蛮夷也相当于大离的一省之地。
若是帝辛能够将大离周边的所有蛮夷都讨伐完毕,那么对于大离来说,疆域会直接扩大五分之一。
五分之一是什么概念?
大离开国的时候疆域都没有这么大,后面的疆域都是一代代国君开拓而来的。
若是帝辛真的能够为大离扩大五分之一的疆域,到时候他的功劳甚至可以媲美开国皇帝。
再加上他在北疆“贤王”的名声,届时就算有人不愿,下一任的皇帝也只能是五皇子裕王殿下。
成王必然是不可能看着这种情况发生的,哪怕他能够看出以帝辛的三万远征军根本无法一次性就讨伐大离周边所有的蛮夷也是一样的。
所以,他必须要对远征军的征伐进行限制,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也在所不惜。
当然,他也不可能就那么同意各部蛮夷的求和。
诚然,谈判成功之后功劳大部分要归于帝辛和他的远征军,但是在谈判中能够为大离争取到什么好处,这些多出来的部分就是属于负责谈判的百官的功劳。
而京城百官大部分是成王阵营的,换句话说这部分功劳就是属于成王的。
还是那句话,有得亦有失。
成王固然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百官中经营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但在京城也意味着他没有多少获取功劳的机会。
帝辛并不知道成王已经和降临在蛮夷中的界主开始密谋起了如何对付他。
但是不管如何,在谈判的过程中,成王不可能放弃这好不容易获取功劳的机会的。
帝辛对曾弘深解释道:“所以,在京城百官和蛮夷使团谈判的过程中,便是我们扩大战果的最后机会了。”
“之所以拜托朴公出马,也是为了尽可能省下攻打那几座城池所用的时间罢了。”
是的,这才是帝辛这次第一时间就去拜托朴公的原因。
而曾弘深显然也明白了这一点,微微颔首表示了解。
在高句丽的废帝签订了投降书后,那些城池在名义上也已经属于了大离,也就是说功劳已经被帝辛和他的远征军提前得到了。
这种情况,帝辛又怎么会愿意在那些城中浪费更多的时间。
自然是越开处理完越好。
而朴公,在皇室投降之后,先天大宗师兼皇室中人的身份,让他比起签订了投降书的废帝来说更加合适这个任务。
……
说话间,两人已经回到了大殿之中。
而以侯成杰为首的文官,在得到了韩五的通知后,此刻已经在大殿之中。
不说这些文臣的速度快,而是汗城之内,最适合办公的地方无疑就是位于城中心的皇宫了。
这些文臣一直就在皇宫之中制定适合汗城的各种政策,而为了方便,他们办公的地点距离大殿比起朴公住的地方要更近一些。
“见过殿下。”
看到帝辛归来,在侯成杰的带领下,一干文臣向帝辛行礼。
“众位大人不必多礼。”
帝辛让众人起身之后,直接进入了正题说道:“蛮夷的使团在前几日已经到达了京城,不知各位大人可否知道?”
帝辛话音刚落,众人就仿佛炸开了锅一样。
“什么?”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殿下,情况是否属实……”
“要撤兵了吗?”
“……”
看到他们的反应,帝辛就明白了过来。
西子在得到赵全有传来的消息之后,除了他之外,并没有告诉其他人。
一番控制不住的嘈杂过后,众人的声音越来越低,最后再次将视线全部转移到了帝辛的身上。
身为随军而行的文臣,他们的职责只是协助帝辛对于远征军已经攻下的城池进行管理。因此蛮夷使团入京之后,不论是撤是打,那是远征军的职责,和他们的关系其实都不大。
他们所能做的,只是在裕王殿下做出决定之后,履行好属于自己的职责就够了。
现在,众人就在等着帝辛开口,以便对于之后的政策进行相对应的调整。
帝辛在众人全部噤声之后,说出了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