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经营
崔晋大舅眼神闪躲,显然是在说谎。不过齐氏却没有跟他计较,而是冷冷道:“老身刚刚已经说的很明白,以前的事老身不跟大哥计较,但是大哥你今天既然上门,那么有一件事老身定要跟你说清。”
“什么事?”崔晋大舅有了不好的预感。
齐氏面色不改,继续冷冷地说:“当初元宝离开这里时,把所有田宅的全都留给了你们一家,也曾当着齐氏族长乃至全族的面跟你做了了结。老身现乃崔家妇,元宝一家更是崔家人,所以今天再次跟你做个了结,以后不要打扰我们一家,更不要再仗着我们一家在乡里为非作歹。如果你们还不知道收敛的话,今后不管犯了什么错,我们一家肯定不会管。”想要恶心她大孙子,恶心他们一家,就要做好被报复的准备。
“你不能这么无情,我是你大哥。”崔晋大舅仍旧不死心。
“出嫁从夫,你是老身大哥又能如何?再者,老身乃皇上亲封的淑静太夫人,你们一家想要见老身和元宝也得看我们答不答应!”随后冲着外面扬声吩咐:“来人!”
“在!”有护卫上前。
“把齐家一家人给老身请出去!”用了一个“请”字已经十分客气,这次齐氏火力全开,气场十足,别说齐家余下的众人,就是连崔晋大舅也不敢再发一言,生怕得罪了她。
烦心的人走后,齐氏才脸色稍微缓和冲着一家人言道:“以后权当没有这门亲。”
“娘!”崔晋唤了一声“娘”余下的话,悉数被咽下。这其中包含了他太多的委屈和不甘。
齐氏哽咽道:“当年是娘对不起你,你受的委屈娘不是不知,可是娘若是早早就跟大哥翻脸,你的日子恐怕会更难过。”
“儿子晓得。”他以前年纪小不懂事,确实没少埋怨过齐氏,等娶妻生子,又在京城待了那么多年,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呢。
“好了,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咱们一家人得为将来做好打算才是。”这次她执意离开京城,又没有和太子一同回去,势必得罪了肃宗,等回到京城,没有根基,又没有皇上庇护还不知道会遇到多少困难。所以在回去之前,必须要让永昌侯府立起来才行。
“娘打算怎么办?”
“首先要先造福乡里,让咱们家有个好名声。”这也是她今天狠下心和大哥一家划清界限的原因之一。
“然后呢?”
“咱们必须得积累一定的钱财,京城那面花销太大,如果没有钱,很多事情都办不成,也会让人瞧不起。”
“娘,您手里不是有很多皇上的赏赐吗?”崔晋问。
“那些赏赐大多都是宫廷御制,只能供着,根本就没法用来花。”
“那咱们能做什么赚钱?”以他们一家的身份也不适合经商。
“种田啊!别忘了,咱们娘俩可是土生土长的庄稼人,也是被人嘲笑的土包子。”
“爹,祖母说的对,”许久没有说话的崔知微插了嘴,“种田不失一个好办法。”
“小知微为何会这样说?”崔晋好奇地问。
“民以食为天,朝廷打仗什么的不是还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吗?那么粮食就是顶重要的。将来咱们家如果能握着大熙朝一半的粮食,还愁被人瞧不起?”
“小知微说的对。”齐氏慈爱地摸了摸崔知微的头,“将来咱们家要是掌握了天下一半的粮食,何愁被人瞧不起?”
“可是大熙有钱的人比比皆是,咱们家又怎么能掌握得了天下一半粮食?”崔晋早年种了那么长时间的地,从来没有觉得种田会赚钱。
齐氏笑了笑,“事在人为啊!”
“既然娘这么决定了,那咱们就试试。”反正别的他也不会。
“对了祖母,爹,娘。”崔知微提醒道,“这里是百里家族的族地,咱们如果要是买田置地,还是选择别处的好。”别将来和百里家族扯上关系,给他们一家找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知微提醒的对。”齐氏点头,“将来咱们一家还要回京城,除了老家安平,还要在京城附近买田地,方便打理。”
“儿子听娘的。”
“那接下来通过给你爹修墓,让相邻们知道咱们一家回来了。然后叫人买田置地雇一些长工,再搭桥、修路为家乡多做一些实事。”说到这,齐氏又看向崔知行,“知行啊,祖母和你爹娘能为你做的不多,今后你还是要靠自己,咱们一家也得靠你才能翻身。”崔知行可以说是他们侯府最大的希望。
“孙儿晓得。”崔知行恭敬回了句,也自知身上责任重大。
“你的婚事还不着急,等回到京城慢慢挑。”这也算是给了崔知行一个定心丸。
“那孙儿就去读书了。”这次外出游历,让他见识到了京城外学子的实力,其中邓家三公子尤为突出。本来两人应该赶不到一科,但是邓家三公子放弃来年乡试,崔知行也赶不上来年的乡试,二人势必要在三年后一决高下。这让崔知行一下子有了学习动力,也变得更加刻苦,这对他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崔知微毕竟年纪还小,在接下来的事情上帮不了多少的忙。不过有李若素在,让他帮着看一下祖父坟墓的风水,再帮着选一些田地、铺子什么的,也算是专业对口。
崔知微在这期间没少跟着李若素学习,在这之后成功推演出来几次水灾和旱灾,还有蝗虫灾,不但让家里完美的避开了祸事,还因提前收了大量的粮食,在遭灾时接济乡里为侯府博得不少美名不说,更使得家里大赚了几笔。
实践出真知,崔晋这才懂得种田只是赚钱的基础,关键还要靠经营。
五年过去后,崔家虽然没有早早达到预期目标掌控大熙朝一半的粮食,但是已经不在是当初一穷二白,靠齐氏在肃宗面前的地位才能在京城站稳脚跟的侯府。
这五年,崔知行不负众望,接二连三考中秀才、举人还都是头名。因为要参加会试,崔晋等人陪着崔知行提前回到京城。
崔知微和崔知礼还有崔知易因为要学习各自本事,又过了三年才一起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