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奇幻玄幻 觉醒时代

031 美酒(下)

觉醒时代 若北辰 3443 2021-12-01 08:52

  第三十一节 美酒(下)

  酒战:

  据《淮南子.缪称州》载,战国时期,楚国令合诸侯时,鲁国和赵国都给楚王献了酒。赵国的酒醇厚,鲁国的酒淡薄。楚国主管酒的官吏私自向赵国要酒吃,赵国不给,这酒官羞怒之下,偷换了两国进献的酒,并说赵国不把好酒献给楚王。楚王动怒而下令进攻赵国,把赵国的邯郸城围困起来。这场鲁酒薄邯郸城围的酒战,可谓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酒魔:

  《云仙杂记》

  常元载不饮,群僚百种强之,辞以鼻闻酒气已醉;其中一人谓可用术治之,即取针挑 元载 鼻尖,出一青虫如小蛇,曰:‘此酒魔也,闻酒即畏之;去此何患!’ 元载 是日已饮一斗,五日倍是。

  酒泉

  西汉时,大将军霍去病收复河西失地有功,武帝曾赐酒犒劳,酒少兵多,霍去病乃下令将酒倾人一眼泉中,与士卒共饮。自此,留下酒泉地名,相传这眼泉,就是今甘肃酒泉市酒家公园中地眼叫“酒泉”的泉。

  当垆卖酒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相爱,遭其父卓王孙反对,愤而离家。相如涤器,文君卖酒,此即“当垆卖酒”的故事。杜甫《琴台》:“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陆游《文君井》:“落魄西川泥酒杯,酒酣几度上琴台。青鞋自笑无拘束,又向文君井上来。”王闿运《湘绮楼琴歌》:“华阳女士论贤达,惟有临邛一酒垆。”都是歌颂卖酒的诗句。

  金龟换酒

  唐代诗人贺知章,曾任太子宾客,很赏识李白,呼为“谪仙人”。有一次,与李白饮酒,贺知章竟解下身上的配饰金龟来换酒,令李白念念不忘,曾写下“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满襟”的诗句,此即是“金龟换酒”的故事。

  尽善尽美杏花村

  李自成从陕西东渡黄河,曾路过汾阳杏花村。村民扶老携幼,夹道欢迎,赠以美酒。闯王深为感激,于村中探贫恤苦,驻军三日。临行,极赞杏花村人尽善,酒尽美,并倚马立书“尽善尽美”四字,自此杏花村又名“美善村”。至今有诗传颂:“醇香汾酒献英雄,万民拥戴起义军。闯王留的题辞在,尽善尽美杏花村。”

  美哉柳林酒

  传说唐代凤仪年问,出使长安的波斯王子回国。吏部侍郎裴行俭送至今凤翔县的十里长亭。时值暮春,裴忽见四周蜂蝶纷纷伏地,感到很奇怪。原来是离城十五里地柳林镇上一家酒店,刚出窖了一坛百年老酒,酒香远溢,蜂蝶闻之俱醉。后来,裴侍郎得到了酒家赠送的美酒,吟了一首诗来赞扬它:“送君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

  衔杯却爱泸州好

  清乾隆年间,诗酒名家张船山从北京回蜀,途中盘桓于酒肆间,饮酒赋诗。一日于江岸边饮了泸州老窖酒还吃到了甜橙,赞不绝口,吟了这样一首诗:“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旗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含香给香橙。”

  舒聚源糟房

  相传明代末年,泸州有一个姓舒的武举,此人嗜酒如命,对当地所产美酒每餐必饮。他为了能过日日饮美酒的醉乡生活,便想自己开酒坊。他聘请了酿酒师.带着酒窖泥样、母糟和大曲在泸州城南营头沟地方,开建酒窖,并用附近龙泉井的清冽泉水为酿酒用水,这便是泸州大曲酒的第一个酿酒作坊一舒聚源糟房。

  减酒

  南朝大将元树统兵攻打北魏,屡战不捷,兵困马乏,向北魏求和。在其南撤之际,北魏突发兵追杀,元树被俘而死并葬于该地。其地称为“咸冢店”,亦名“咸店集”。咸、减误讹而为“减店集”,因此,减店集生产的酒称为“减酒”。

  美人泉

  相传古时候,洋河镇有一个叫阿美的美丽善良的姑娘,她有个嫂子叫翠姐。姑嫂二人年轻貌美而又擅长酿酒。酿出的酒甘甜、醇和,香溢十里。在一个中秋之夜,二人饮酒过度,去井边打水。翠姐醉坠井中,阿美去拉,一失足,也堕入井中。自从阿美姑嫂堕井后,井水更加清甜爽口。人们说阿美姑嫂是王母娘娘派来的酒仙。这井泉,就唤作“美人泉”。

  诸葛井

  三国末年,魏兵入蜀,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于绵竹,后人敬其忠勇,遂将良泉名之为“诸葛井”。明李德杨记述绵竹大曲酒说:“代仪充十物,却病比人参。盖纪实也。惟西南一线泉可酿此酒。”此即指诸葛井泉水。

  杜康醉刘伶

  民间传说杜康是酿酒的鼻祖,死后被玉帝召至天庭,封为酒仙。西晋时有一个嗜酒放诞的文人叫刘伶。玉帝为了点化刘伶,就派杜康下凡,在洛阳龙门附近开了一片酒店。刘伶觅香而至,三杯后大醉了三年才醒。这就是杜康醉刘伶的故事。

  鸩酒毒渐高

  据《南唐书·申渐高传》记载:南唐皇帝李舁顾臣子周本威望太高,难以控制,想杀掉他。有一次,李昇倒了一杯鸩酒赐给周本,企图毒杀。周本察觉了皇上的意图,用御杯分出一半酒说:“奉给皇上,以表明君臣一心。”李舁当即色变,不知如何是好。此时,为帝王演戏奏乐的优人申渐高见此情景,边舞边走了上来,接过周本的酒说:“请皇上把它赐给我吧。”说罢,一饮而尽,将杯揣在怀中走了。李异立即暗遣人带着解药去给申渐高解毒,未等药到,申渐高已死,这便是“鸩酒毒渐高”的故事。

  毒酒——神药

  《列子》中曾记载扁鹊用“毒酒”为人医病的故事,说有两个人去求扁鹊治病,扁鹊为他们作了初步治疗后,对他们两人说:“你们一人志强而气弱,一人志弱而气强。如果把你们的互相调换,那就会治好病。”于是扁鹊让他们喝了毒酒,让他们两个迷死三日,剖胸换心,果然病都好了。

  远古酒文化就已经非常发达了,以致有商纣王耽于酒色而丧国之说。我国远古神祀宗教深深浸染了浓厚的酒文化特色。远古神祀宗教不但不禁酒,而且把酒作为祭奠神祉的重要供品,甚至还设有专门掌管宗教活动中敬酒事项的官职,称为“酒人”。据《周礼·天官·酒人》记载:“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共(供)奉之。”现在出土的殷代古墓随葬品中多有酒具,也是这种事实的照。早期道教受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并不一概忌酒,至于是否仍然以酒作为祭品,还有待考证。不过道教沿用了祭酒的称号,用来称呼神职。张道陵在蜀中创立五斗米道,设二十四治,治首即称“祭酒”。祭酒原为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乃德高望重者才能担任,五斗米道沿用此名,说明早期道士所行宗教职能与原来的祭酒有相同之处。后来,道士的称谓有了很大的变化,祭酒只成对道士神阶的称谓之一,如道教经书《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说:“所以称为道士者,以其务营常道故也.”并指出道士有天真道士,神仙道士、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祭酒道士六阶。

  道教戒律是约束道士的言行,不使陷入邪恶的条规。早期的道教戒律并无不饮酒的条规。现存较早的道教戒律五斗米道《老君想尔戒》,分上中下三行,每行三条,共九条皆无戒酒之条。

  金代全真道出,丘处机始创传戒制度,入道者必须受戒才能成道士。明末清初王常月创全真丛林,全真道龙门派声势大振,该教的《初真戒律》、《中极戒》、《天仙大戒》等合称“三堂大戒”,多达数百条,其中大量吸收了佛教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和儒家的名教纲常思想,对生活各方面均做出规定。这些教规中有明确的不许饮酒的戒律。此时的一些教内文献,还明确了违反这些教规的惩罚办法,例如《教主重阳帝君责罚榜》便做出“四酒色财气食荤,但犯一者,罚出”的规定。

  道教历代仙真、历史人物中也多有与酒有不解之缘者。至今仍广为流传的八仙故事较初即与酒有关。八仙之名从晋代即有,人们对可集在一起的八位名流都可称为八仙。在唐代,人们盛称的八仙,在名义上乃因共好酒而成挚友的八位士大夫,是指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新唐书卷二百二·李白传》把他们叫做“酒八仙人”。他们的酒友诗谊已成为千古佳话,杜甫《饮中八仙歌》更是脍炙人口:“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至于今天较流行的八仙说法,是信道之士在此基础上历代不断编撰,直到明朝才确定下来的。

  明·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所说的八仙是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即是现在人们所谓的八仙。在道教仙真中甚至有仙真因酒而得度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