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节 蛟龙粪
楚逸没搞懂陆慈乐呵呵的收购分辨的用意,陆慈解释道粪便和尿液是凶兽之间划分地盘的重要介质。
高等级凶兽的粪便和尿液也有驱逐低等级凶兽的作用。甚至食肉类凶兽的粪便尿液可以克制食草类凶兽,万物相生相克不过于此。
因为尿液不好保存,所以只能用粪便混合土壤制造这种粉末状,这可是荒野之中露宿必备的东西。
楚逸还是有点不乐意见到这东西,谁身上带个屎尿都高兴不起来吧!
俩人走走停停,突然陆慈好像看到了什么宝贝,对楚逸道:“你有福了,这回你甚至可以躲避中阶凶兽的追杀了。”
楚逸好奇地看着陆慈走到一个摊位面前,跟摊主用手势沟通了半天最后刷卡交易,拿回了一堆白色粉末。
楚逸皱着眉头道:“不会又是什么凶兽粪便吧?”
陆慈笑道:“没错,这可是蛟龙种得中阶凶兽粪便,龙属性凶兽本就强大,这头中阶凶兽粪便起码可以驱逐大部分中阶凶兽了。”
蛟龙种,大体上是有鳞片的龙种。
《菽园杂记》
江西山水之區多產蛟,蛟出,山必裂,水必暴湧。蛟乘水而下,必有浮菹擁之,蛟昂首其上。近水居民聞蛟出,多往觀之,或投香紙,或投紅綃,若為之慶賀者然云。蛟狀大率似龍,但蛟能害及人畜,龍則不然;龍能飛,且變化不測,蛟則不能也。
《埤雅》
蛟龍屬也,其狀似蛇而四足細頸,頸有白嬰,大者數 圍卵生,眉交故謂之蛟,亦蛟能。交首尾束物焉,故謂 之蛟也,俗呼馬絆。以其如此。
《太平御览》
盛弘之《荊州記》曰:沔水隈潭極深,先有蛟爲害,鄧遐爲襄陽太守,拔劍入水,蛟繞其足,遐自揮劍截蛟數段,流血丹水,勇冠當時。于後遂無蛟患。
《墨客揮犀》
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 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岸行或溪谷者,時遭其患。見 人先以腥涎繞之,既墜水即於腋下吮其血,血盡乃 止。昔有舟人為蛟所毒,但見於水上嬉笑而入,明日 尸出兩腋,下有穴如杯焉,小說言漢武帝曾得蛟作 鮓,甚美。又周處亦曾斬蛟然此物,似神通人或見其 首尾,能殺者亦少。
《水经注》
城北枕沔水,水中常苦蛟害,襄阳太守邓遐负其气果,拔劒入水,蛟绕其足,遐挥劒斩蛟,流血丹水,自后患除,无复蛟难矣。昔张公遇害,亦亡劒于是水。后雷氏为建安从事,迳践濑溪,所留之劒,忽于其怀跃出落水,初犹是劒,后变为龙。
《格致镜原》
説文龍無角曰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為之長能率魚而飛置笱水中即蛟去述異記虺五百年化為蛟蛟千年化為龍埤雅蛟能交首尾束物故謂之蛟也俗呼馬絆蛟尾有肉環束物則以首貫之舊云鳯骨黒蛟骨青説文眉交故謂之蛟陸禋續水經注蛇雉遺卵入地千年為蛟酉陽雜俎虎魚老則為蛟
《广雅》
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虯龍,無角曰螭龍,未升天曰蟠龍。
《淮南子》
介鳞生蛟龙,蛟龙生鲲鲠,锟鲠生建邪,建邪生庶鱼,凡鳞者生于庶鱼。
《本草纲目》
裴渊《广州记》云:蛟长丈余,似蛇而四足,颈,颈有白婴。胸前赭飞,得鳖可免。
《管子·形势》
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
《管子·形势解》
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人主,天下之有威者也,得民则威立,失民则威废。蛟龙待得水而后立其神,人主待得民而后成其威,故曰:“蛟龙得水,而神可立也。”
《说文解字·卷十四·虫部》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卽蛟去。从虫交声。
蛟龙粪便确实是一宝,龙类凶兽的难缠不仅人类知晓凶兽内部也是知道的,若无生死之仇它们也不会去招惹沾染了龙类气息的人类。
楚逸依旧皱着眉头,再给它夸出花来这也终究是一坨龙粪呀!
《荀子·赋》:“天下幽险,恐失世英。螭龙为蝘蜓,鸱枭为凤凰。”
东汉王充《论衡》曰:“世俗画龙之象,马首蛇尾。”
东汉班固《汉书》:“臣以为龙又无角,谓之为蛇又有足,跂跂脉脉善缘壁,是非守宫即蜥蜴。”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辞书之祖《尔雅》提到了凤凰的形象,关于龙的形象却未提及。宋人罗愿为尔雅所作的补充《尔雅翼》中,却有“释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同为宋人的书画鉴赏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到了明代,龙的形象更加具体丰满起来,《本草纲目·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通过曹操之口,概述了龙的特点:“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方今春深,龙乘时变”。
清代袁枚则在《子不语》中写到“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
而宋代画家董羽则认为龙“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
华夏龙种不同于西方龙种,生活在华夏大地上的凶兽向其先祖血脉返祖,龙的种类极多。
古帝乘龙:
《海外南经》云:“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1)。《海外西经》云:“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舞九代;乘两龙,云盖三层。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在大运山北,一曰:“大遗之野”(2)。《海外西经》云:“西方蓐收,左耳有蛇,乘两龙”(3)。《海外东经》云:“东方句芒,鸟身人面,乘两龙”(4)。《海内北经》云:“纵极之渊,……冰夷人面,乘两龙”(5)。《大荒西经》云: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两青蛇,乘两龙,名曰:“夏后开”(6)。《海外南经》云:北方禺彊,人面鸟身,践两青蛇。(郭璞注)云:“北方禺疆,黑身手足,乘两龙。” 这里的“祝融”、“启”、“蓐收”、“句芒”、“冰夷”、“开(启)”、“禺疆”,都没有列入三皇五帝中,大多在中国历史上的名气不大;但他们都曾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一代皇帝或诸侯。他们异于常人的最大特点是出门“乘龙”。因为“龙”是上古历史赋予古帝身份的特殊坐骑,及其标志。所以不少文献都有关于古帝“乘龙”的记载。
除《山海经》之外,《大戴礼·五帝德》中也有相同意义的记载。文献云: “黄帝乘龙戾云,顺天地之德;颛顼乘龙而至四海,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帝喾春夏乘龙,秋冬乘马。执中而获天下”(7)。这段史料又介绍了“黄帝”、“颛顼”、“帝喾”乘龙而游世界的事情。其次,关于古帝“乘龙”的史料,还在《韩非子》、《史记》、《列仙传》等古籍中有所记载。
特别是《列仙传》把古人养龙乘龙的方法都告诉了我们。文献说: “骑龙者,于池中求得龙子,状如守宫,十余头,结庐而守养之,龙大稍去。后五十余年,水坏其庐。一旦,骑龙来。 陵阳子明者,好钓。钓得白龙,子明服食。……三年,白龙来迎。 马师皇,黄帝马医。有龙下,垂耳张口,师皇针其唇,饮以甘草汤而愈。后一旦负皇而去。 陶安公者,六安铸冶师也。一日……朱雀止冶上曰:‘安公冶与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龙。’至期,赤龙来,安公骑之,大雨东南,上而去。呼子先者,汉中关下卜师也,老寿有余年,……子先持一妪,妪的而俱骑,骑乃龙也,上华阴山”(8)。《史记·封禅书》又云:“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