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双枪将的出色战绩把这些汉奸魂都吓飞了,只管聚在一处打牌喝酒,哪里还敢巡夜,在心中只求那位爷快快离了大面铺,离自己越远越好。
顺利的翻过后院的围墙,郝铁用围巾将自己脸遮了一大半,几个箭步来到水井前。
水井前放着一对空桶,还有一块大石,看上去像是张嫂平时洗衣之处。
四周看了看,没发现有什么异常,刚接近大屋,却见一位女人急匆匆走了出来。
这里的交通站只有一位女掌柜,郝铁估计她便是张嫂,跟着在后面走了十几丈,一直跟着进了烧水房,将房门一关,将张嫂吓了一大跳。
“日照香炉生紫烟,”
他说出了接头的暗语。
“遥看瀑布挂山间。”
张嫂脸上一喜,便知道这位就是隋队长和郑凉平要等之人,也是组织上派来的联络员。
“后面就是水帘洞,”
郝铁边说边伸出了双手。
“原来这是花果山。”
终于确定了联络员的身份,张嫂激动的握住郝铁,用力摇了摇。
“联络员同志,咱们等你很久了!”
暗号是由郝铁提供的,这种歪批唐诗除了自己,鬼子不可能知道,更不可能破译。
对上了暗号,张嫂有些紧张的问道。
“没被鬼子发现吧?”
“哪能呢。”
听说隋勇他们已经顺利到达这里,郝铁帮着张嫂将准备好的茶水和烧鸡提在手中,一起来到小屋。
张嫂高兴地说道:“自己的同志,对得上暗号,幸好准备了两只烧鸡,今晚都可以打打牙祭。”
隋勇一看正是郝铁,刚欲张嘴,袖口被郑凉平拉了一下,提醒他不要随意暴露会长的身份。
苏队长已经通知过,现在会长的身份要绝对保密。
“隋队长,见到你很高兴,咱们在那次孙家湾阻击战中见过一次,我是孟队长手下的。”
郝铁看了看赵光,作了一番自我介绍,“这次是苏队长让我来和你们联络的。”
“喔……对,我想起来了,家旺还经常念叨你呢。”
两人说得是那么自然,好像跟真的一样。
一旁的赵光和张嫂果然没有多问。
“你们别光忙着叙旧,先垫垫肚子。”张嫂在一旁小声提醒。
屋里顿时弥漫着一股肉香,见到了会长,隋勇和郑凉平放下了大半心事,现在只要将毒气弹从大面铺转到岔口镇,跟军统的联络员联系上,任务就算完成了。
赵光边啃着鸡头边说道:“咱这是沾了你们的光,云中山支队现在可出名了,边区首长们都要求向你们学习。”
隋勇等人听着心中十分高兴,心想毒气弹这事情太大,支部要求不能像任何人透露此事,好容易才压下了兴奋的心情,将嘴紧紧闭上。
“我们在岔口镇也试过建立交通站,那边河多,水皮浅,挖不下三尺,就出水啦,大多数村子试过,都不行,只有在大面铺才可以,你们真会选地方。”
赵光吃了一张饼,两块鸡肉,便主动的停了下来,将手中的烟蒂掐死扔在地上。
“好吃。”
“那就多吃点,不瞒你说,咱们云中山支队最近发了点小财,手上很有些钱财。”
看着隋勇的右手作了一个比钱的动作,赵光嘿嘿一笑,“钱多咱不羡慕,家伙怎么样?你们飞虎队这么多人,有多少杆汉阳造?”
“汉阳造?”隋勇愣了一下,老实的说道:“那东西咱飞虎队当下还真没有。”
赵光脸上露出了鄙视的神情,从腰间拔出一把独决枪,‘啪’的一声放在了桌上。
“虽然咱只是武工队一名小兵,但也有这东西,打鬼子绝不含糊。”
独决枪是边区制造的土枪,又叫独一撅,是用民间土法制造,一次只能打一颗子弹,所有才有一个‘独’字。
边区很多部队因为缺乏枪支,又没有造制式枪支的能力,于是只能大量制造独决枪。
隋勇忍不住伸手拿起独决枪来,看着有些斑驳生锈的枪身,想着以前的艰难时刻,一时间眼角有些发酸。
要是飞虎队以前也有现在这么好的装备,而不是用这样的独决枪,大扫荡中哪里会有这么大的损失,李政委也不会牺牲。
“我现在只有这一把,等我们武工队有机会和鬼子干一仗,得了武器,便送你一枝。”
见隋勇一直在把玩独决枪,有些爱不释手的味道,赵光十分豪爽的拍着胸口说道。
他讲述了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当时在侦察情况时见到几名鬼子在村庄抢粮食,忍耐不住,便瞄着其中一名鬼子开了一枪。
不想准星不够,只打在了鬼子的手臂上,造成了轻伤。
鬼子们将他围住,从他身上搜出这把独决枪。
可是这几个鬼子都不认识这种土枪,就问赵光这是什么,赵光灵机一动,神情自若的回答,这是木匠做活的工具。
“刨木头的,刨平的干活,察……察……”
边说赵光边做了几个木匠的动作, 十分标准。
鬼子兵看着这个粗糙不堪的铁块,做梦也没有想到是手枪,嘀咕了几句就扔还给他,背着抢来的粮食,扶着伤兵走了。
回到部队,鬼子兵向小队长一汇报,每人都吃了一记耳光,什么木匠工具,那个就是枪,你们这群蠢货,放跑了八路!
等到他们再追回去,赵光早就跑得不见人影了。
于是小队长专门令人画出独决枪的图形,向鬼子普及这种华夏人独创的武器。
赵光讲得是声情并茂,见他这么聪明,从鬼子手下轻易逃脱,大家都高兴的笑了起来。
郝铁笑过之后,从背后的包裹里拿出三枝驳壳枪来。
“我这里有几把,送你了。”
为了救自行车,跟清剿队打了一仗,这是郝铁顺手得到的战利品。
看到赵光使用的独决枪,他便知道这里的武工队不但装备简陋,而且战斗力不行。
驳壳枪并不算什么好枪,郝铁用不惯这种盒子炮,只是随手收在包裹里,正好送给这里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