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司马懿的宏图大志
按正常的情况,曹丕这征召令一下,就会有无数工匠云集京师,组成庞大无比的生产团队,为皇帝生产火器。可是,这次注定要令魏国上下失望了,因为刘厚早在几年前已经广派人手,满天下寻找各类人才、工匠,将他们拉拢到“工业部”去。
所以,现在魏、吴两国剩下的铜、铁匠已经为数不多了,而且剩下的多数是技术比较低下的,蜀国看不上眼的货色。因此,可以预见,曹丕这次征召工匠虽然也能聚集到一些人,但是肯定是远远达不到他们预期效果的。
不过在这个时候,无论曹丕还是郭大匠都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他们对民间的手工业行业状况从来就没有关心过,从来不认为手工业者会对国家有多大的影响。
郭大匠见皇帝决心那么大,继续诉苦道:“陛下英明,感谢陛下的支持,这下人手就不成问题了。不过要大规模生产火器,还有个大问题没解决。”
曹丕一听,不悦地道:“还有什么问题?有问题你就提,别吞吞吐吐的。”
郭大匠一听皇帝有点不高兴,顿时额头上的冷汗又密了一层,他硬着头皮,期期艾艾地道:“陛下,您也看到了,这火器都是用精铜制造而成的,所以造价非常昂贵,臣是担心,担心材料不足,无法多造。”
郭大匠的担心不无道理,那个时候的铜是很贵的,铜可以造成铜钱当钱币使用,也就是说,铜和钱是等价的,一支枪费十几斤铜,那就是十几斤的钱啊,造价那么贵得枪炮,大规模制造的话,朝廷怎么吃得消?
“哼,这有何难?你尽管去跟治粟内史要钱就是,朕会跟他说,让他全力支持你们造神器。”曹丕道。
治粟内史是管财政的官员,是三公九卿制度中的九卿之一,相当于财政部长。
“谢陛下,只是……”郭大匠还想找些理由来打消皇帝大规模***炮的念头,就听曹丕不耐烦地道:
“好啦,好啦,不要诸多借口了,现在人力和财物都已经给你了,你若是还推辞就是故意找借口了。你有什么困难就去找有司解决,朕已经将制造神器定为朝廷的头等大事,他们绝不敢为难你。你尽管用心将这件事情办好就是了,其他东西你不用考虑。事情办好了,朕自然会重重有赏。”
本来还准备好说什么火#药制造原料难寻、新来的工匠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胜任等等理由,可是听到皇帝这种语气,郭大匠顿时将准备好要说的话吞回肚子里,不敢再多言了,伴君如伴虎,要是惹怒了皇帝,白白被砍了头就大大不妙了。
当然,他不知道的是,蜀国已经制定了专门针对性的计划,所有硫磺、硝石、铜铁矿都会被控制在蜀国手上,控制不了的,将会被破坏掉。他们以后想得到制造火器的原料将会非常困难。
不管这对君臣怎么扯皮,这个时候在汉中,一望无边的魏国军营中,司马懿正皱着眉头看着一封情报。这封情报是在成都的魏国细作发来了,里面详细叙述了刘厚带兵回到成都,以极小的代价在极短时间内夺取政权,入主蜀国皇宫的事情。
良久,司马懿不甘地长叹了一口气,他率领大军进攻蜀国,在汉中被张飞和庞统的大军死死拖住,饶是他智计百出,却也不得寸进。
庞统是和他一个级别的谋士,张飞又是勇盖三军的猛将,魏军和蜀军战况一直胶着,互相之间都拿对方无可奈何。
但是,打成平手的战局,对于魏军来说,事实上算是输了,因为对于蜀军来说,就是要争取时间,为他们的新皇帝刘禅争取取回皇位,取回政权的时间。
现在刘厚已经成功夺回皇位,而魏军依然在蜀国边境拉锯,这场战争胜负已分,无需再打。
司马懿有想过许靖、吴懿不是刘禅的对手,但是,却没想到他们会败亡得那么快。这个刘禅,一路上几乎以推枯拉朽之势平推过去。
没多久之前他还收到刘禅大军在白帝城受阻不得不绕路入蜀的消息,没想到这才几天功夫,就收到刘禅收复成都,入主蜀国皇宫的情报,这怎么能让他不郁闷。
“唉,天不佑我大魏啊。”司马懿感叹一声,唤来各部将领,下令撤军。这次他呕心沥血,费尽心思设了这么大的一个局,原本打算除了获得蜀国火器的秘密外,还可以趁蜀国混乱攻入其腹地,就算不能灭掉蜀国,起码也可以占领蜀国一大片土地。
按他的计划,最起码也要将汉中抢回来,为了抢回汉中,他还策划了一个大阴谋,他很有自信,可以坑张飞、庞统一把,可是,许靖、吴懿败得太快,他还没来得及实施他的计划,步伐就被打乱,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先机,再不走,等成都的援军到来,恐怕自己就走不了了,因此,他毅然下令撤军。
幸好这次那么大的行动不是一无所获,这次终于得到了蜀军火器的秘密,许靖那个书呆子,竟然愚蠢到将蜀国的致胜法宝拱手送人,可见此人虽号称名士,实际上愚不可及。司马懿想着,心里早飞会了许昌,他现在很期待,那些火器会给他带来多大的惊喜。
他甚至已经在心里策划好魏国未来的国策,魏国从今以后,要先收缩兵力,从进攻的态势转入全面防守,不再轻启战端。
甚至,可以适当用些外交的政策,尽量避免和其他两国交战。特别是蜀国,如果能和他们取得谅解,暂时停战,就算送点好处给他们也无所谓。
总之一句话,魏国从此要先蛰伏起来,目的就是争取发展的时间,争取火器部队发展成规模的宝贵时间。他可没有曹丕那么乐观,他可以想象得到,这么犀利的火器,制造难度一定不小,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大量生产出来的。
他希望能说服皇帝,争取一段和平的时期,可以给魏国生产到足够数量火器的时间。魏国占有的国土、人口等资源远比吴、蜀两国要占优,只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和两国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魏国的优势就会逐渐体现出来,最后胜利的一定会是魏国。
司马懿甚至做好了魏国蛰伏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打算,为了最后的胜利,他有足够的耐心去隐忍十年、二十年。他心里千回百转,老谋深算地策划着未来,却不知道,他的皇帝已经开始急功近利了,他更不知道,刘厚根本不打算给他那么多时间。
此时远在成都的刘厚虽然杂事缠身,但是从没停过改编、操练部队。备战工作从无一刻停止过,司马懿想到要争取时间发展火器部队,他也早就想到不能给时间魏、吴两国时间制造火器。
在诸葛亮、步骘等人回到成都后,刘厚马上从繁杂的政事当中解脱了出来,他终于可以干些自己想干的事情。
回到成都后,诸葛亮自然仍然做他的丞相,至于步骘,刘厚封他做丞相长史,这个官职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是辅佐丞相,督率诸吏,处理各种政务的,秩俸比千石。
这个职位比起他原来在岭南独当一面来说有点低,不过却是个锻炼人的地方,谁都可以看得出,皇帝是想让他在这个位置上熟悉一下蜀国的政务,锻炼锻炼之后一定会再有重任。
诸葛亮和步骘处理政务的确是能手,他们回到成都后,很快就起用一批之前被许靖、吴懿等人贬斥的官员,对那些依附许靖、吴懿集团的官员也做了适当的处理,既给他们适当的惩戒,也继续留下他们为朝廷效力,不至于牵连过大,使朝政动荡。
随同诸葛亮回来的还有张星彩、关银瓶和左慈等人。关公收到刘厚的书信之后,依计而行,他亲自闯入吴太妃住处,将自己女儿抢了回来。
关公的威名震天下,谁敢挡他?就连吴太妃在这个二叔面前,也不敢恶言相向,只能眼白白看着关公将关银瓶抢走。
关公不但将关银瓶抢走,还怒斥了吴太妃一顿,将刘厚在书信中教他的那一套说辞拿出来,说什么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女儿没得父母之命,所以她和刘理的婚姻是不合法的,既然不合法,现在就正式解除这种关系,以后各自婚配,互不想干。
吴太妃被气得差点一口气没接上来,可是,她又说不过关公,论道理,关公的确是占了理,论嗓门大,她一个女流之辈怎么够武圣人嗓门大?
结果她被关公吼了几句后,脸憋得通红,直接晕了过去,于是,关公很顺利地带走了关银瓶。
第二天,关公就写好了一纸婚书,让诸葛亮做媒人,将自己女儿许配给刘厚。于是,诸葛亮这次回成都,不但是打了胜仗班师回朝,也不但是回成都重新任职丞相,还顺便成了送亲的媒人。当然,关银瓶回到成都后,还不能立刻和刘厚成婚,因为刘备还没下葬。
古人一般父母去世是要守孝三年的,三年期间不能外出做官应酬,也不能住在家里,而要在父母坟前搭个小棚子,“晓苫枕砖”,即睡草席,枕砖头块,要粗茶淡饭不喝酒,不与妻妾同房,不听丝弦音乐,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
不过皇帝总是有特权的,国不可一日无此君,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可以马上登基继位,守孝期也由三年缩短为三个月。刘厚国事繁忙,自然不可能到刘备的陵墓前结庐而居,况且刘备的陵墓也没建好。
不过他经常到刘备的陵墓工地上视察一下工程的进度,也算是尽了一下孝心了。三个月后,刘备的陵墓终于建好了,刘厚招来御用风水师,让他选定吉日,准备将刘备下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