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侠义行动
上回说到,在郭家的大粮仓里,一拨人正围着桌子上一大一小两张地图密谋着什么,而另一拨人就是剩下的二十九名特种兵。他们正将麻袋中的东西小心翼翼地掏出来,分门别类地在大厅一角摆放整齐。如果给魏国的捕快看到,肯定会被吓得肝胆俱裂。
这哪是什么货物啊,这分明就是一个小型的军#火库啊。随着特种兵们的动作,地上迅速堆放出各种各样的武器、军#火,有马弩、有绳钩、有弓箭、有长刀、短刀、有左#轮手#枪、有带望远镜瞄准器的狙击步枪、有霹雳雷等等,最多的是炸@药包,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特种作战器械。
每名特种兵前后各扛了四个麻袋下船,所以这里一共是一百二十个麻袋,在大厅里堆成一座小山,如果不是这座大粮仓足够大,还真容纳不下那么多麻袋的东西。
现在这些军械被掏出来后,足足占用了大粮仓一大半的面积,使得空旷的粮仓瞬间显得有点拥挤了。
再说回围在桌子边的几个人,他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什么。只听冯军摇着鹅毛扇道:“以上就是许昌的基本情况,下面某再说一下司马府的情况。
司马府占地20亩,整座宅子坐北朝南,沿南北中轴线左右基本上对称,府内有5个院落共20余间房屋,后院部分是花园。府里家眷17人,下人218人,其中有战斗力的家丁护院约73人。他们分布得比较散,主要的活动地点有这里、这里、这里……
但是由于他们要从事日常劳动,所以他们有可能会出现在府里的任何地方。”冯军一边指点着司马府的地图,一边说道。
众人听到这里都皱起了眉头,尤其是郭长盛,感到这件事很棘手,因为这些有战斗力的青壮家丁护院需要他们去清除,以他们的战斗力,对付这样的菜鸟自然如土鸡瓦狗一般,可是,如果他们太过分散,那清除起来就很费劲了。
“最大的问题是,由于司马懿率领20万大军出征,曹丕并不完全信任他,所以派了两队人马监视他的府邸。这些人大部份聚集在是府邸的正门外面不远处一间民房当中,另一队在司马府的后门,前面那队人马比较多,约有一百人,后面那队只有十来人。”冯军继续说出另一个坏消息。
这个坏消息比刚才那个更甚,对众人的士气打击更厉害,因为这些都是训练有素的军人,他们的战斗力不是那些家丁护院可以比拟人的。对付他们显然更费劲,一旦不能全歼他们,他们就会叫来大量的魏军,导致整个计划失败。
冯军又就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期间郭长盛又开口问了一些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现在在许昌他们一共有多少人手可用。
冯军答道:“‘中情局’本来在许昌有五十多人,为了这次行动,又从其他地方调来一百多人,将将凑够了两百人。”
郭员外也道:“隆兴行虽然有很多伙计、搬运苦力,但是真正可以信任,可以放心使用的也只有两百多人。”
听完冯、郭两人的汇报,郭长盛开始陷入沉思,他拉过了一把椅子坐了下来,拿过纸和笔开始做作战计划。这次行动特种兵是作战的主力,“中情局”和隆兴行都是辅助单位,所以作战计划理所当然要由郭长盛来制定。
冯、郭、王三个人见郭长盛开始制定作战计划,也不去打扰,都退到一边喝茶聊天去了。足足过了一个时辰,郭长盛才将作战计划制定好。他叫来了冯、郭、王三人,道:
“各位,相信大家都应该知道,陛下对这次行动非常重视,并亲自将这次行动命名为‘侠义’行动。陛下曾经说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次行动完全当得起为国为民这四个字,如果行动成功,将大大加快统一中原的速度,也将大量减少两国部队战死的人员,还可以使百姓少受很多战乱之苦。希望各位能齐心协力,将这次行动搞好。”
其实刘厚当初起这个名字时想的是“胁懿”,胁迫司马懿的意思。不过这个意思上不得了台面,不好跟其他人解释,于是他取了个谐音“侠义”,然后搬出金老爷子那套侠之大者的说法出来忽悠人。
听到郭长盛所说的话,冯、郭、王三人都站了起来,齐齐拱手向南方行礼。冯军道:“天佑大汉,降下圣明天子,微臣必定尽心竭力,报效陛下。”
郭员外和王管家也纷纷表忠心、表决心,扬言必不会令皇帝失望,一定会办好这件事。郭长盛待大家都表完态后,扬起双手往下压了压,道:“各位请坐下,下面由我来宣布一下作战计划,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如有意见,请及时提出来。”
郭长盛所说的所谓作战计划其实是针对“中情局”和隆兴行共四百多人的行动方案。至于特种兵们的作战计划,他会在稍后跟队员们讲解。
行动定在第二天的晚上三更时分开始执行,之所以不在今晚就开始行动,有两个原因,其一,特种兵们刚长途跋涉来到许昌,他们需要一些时间休整。行动定在明晚,他们就有一天一夜的休整时间。谁都知道养精蓄锐之后再行动可以增加行动的成功率。
其二,这次行动有很多工作需要“中情局”和隆兴行来完成,他们还需要一些时间来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
这一天,几人一直商议到傍晚才最终敲定行动方案,然后分头去准备自己及手下要做的事。
第二天三更时分,蜀国各部分的行动人员均已到位,“侠义”行动正式展开。首先出现状况的是东市。许昌跟很多城市一样,设立了东、西两市供商人贸易,这个时候,往昔热闹非常的东市腾起了熊熊的烈火。
这么大的阵仗自然很快就惊动了巡城的衙役,他们立刻就将事情报给京兆尹,并迅速调来“司耀”1队进行救火。古代的建筑物多数为木质结构,极易失火,且一旦失火,往往很难扑救,造成惨重的损失。
所以中国在古代很早以前,早到黄帝的时候就设立了专门管理用火安全的官员,当时称为“火政”。到周朝时称司煊、司耀。这些部门可以理解为古代的消防队,是专门对付火灾的部门。
注1:查不到汉朝消防队叫什么名字,还是沿用周朝的称呼吧。
ps.今天一天坐了10个小时汽车,早上7点出发,晚上10点多才回来,我硬生生用手机在车上码了2k出来,累得不行了,求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