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G—2V2之所以没能及时起爆,并被T—54坦克装甲磕飞,形成丢脸的跳弹现象,说起来除了T—54坦克卓越的防护力之外,最重要的原因便是RPG—2V2所配备的80mm火箭弹存在严重的缺陷,那便是弹头前方没有加装防滑帽。
也不是苏联人不想装,一来RPG—2定型投入部队列装时,各国的坦克装甲车辆还在吃二战时期的老本,装甲防御力并没那么突出;其次苏联为RPG—2V2所配备的80mm火箭弹设计的机械式引信过于偏重。
如果再在外面套上防滑罩,必然令本就飞行稳定性不太理想的80mm火箭弹,极有可能中途偏转或坠地,毕竟这种可以飞行的火箭弹,每一克的重量都有可能改变整体的性能,更何况防滑罩可不是仅仅只增加一克这么简单。
于是当时的苏联设计师们便进行了大胆取舍,舍弃防滑罩,并将80mm火箭弹前端优化成极细的圆锥形,从而减少飞行时的空气阻力,增强整体的飞行性能,这样的做法在当时并没有太大问题,反而因为减少了相关部件,还令80mm火箭弹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不少。
然而仅仅过了几年,世界范围内的坦克技术可谓是突飞猛进,尤其是苏联的T—54,可谓是苏联二战经验的集大成者,特别是独特的锅盖型炮塔,可不是苏联军工专家们凭空臆测的形状,而是综合二战期间无数的装甲实战经验方才整合出这么一个防护性极佳的独特形状。
可也正因为如此,方才成了RPG—2V2的末日,没办法,T—54半圆形的炮塔装甲其设计初衷本就是为了增加来袭弹药的跳弹率,再加上80mm颇具流线型的光滑圆头,如此相交之下所生成的跳弹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反观中国的二号无坐力火炮,早在研制之初时,甚至未来坦克发展方向的柏毅便将防滑帽的设计融入到配套的85mm破甲弹当中,并为此在引信的设计上大胆的使用酚醛树脂做部件。
与此同时在保险、弹簧、击针雷管传导等结构进行优化,令整个引信的性能优于苏联80mm火箭弹配备的机械式瞬发碰炸引信,如此再配合双基推进剂、高性能聚能炸药、以及冶炼精纯的紫铜药罩。
try{mad1('gad2');} catch(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