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日之烽火连天

第五百零九章 撤前战

抗日之烽火连天 铁甲榴弹 4391 2021-12-01 12:17

  战壕中的张炜,在日军开火后就感受到了战斗的激烈,阵地前放眼望去,全都是日军。

  面对来势汹汹的日军,张炜直接给邱伟丢下了一句开火命令,让部队正常应敌,当然,现在还没有到开火的时候,日军步兵声势大,但却十分分散。

  日军的炮击实在是猛烈,丝毫没有因步兵的递进而减少射击力度。

  全大队的阵地都被炮轰了,张炜靠在战壕上朝后面看,阵地后方遭到的炮击甚至比一线阵地还要多。

  阵地的右侧,原来八二迫击炮的阵地,现在已经是一片浓烟,八二迫击炮排撤走后留下的发射阵地,已经完全的湮灭在了烟雾中。

  被炸掉的迫击炮阵地,进一步的让张炜感受到了日军攻击的针对性,很明显,通过早上的战斗,这个武田大队长了不少教训,连迫击炮阵地的位置都摸出来了,所以着重加强了对教导大队支援火力的攻击力度。

  一二中队的士兵们,和张炜一眼蹲在,坐在战壕中,有的隐蔽在防炮洞里,一线战壕落下的炮弹也不少,但也不是被打的完全抬不起头来,毕竟,已经空出来的迫击炮阵地和后方阵地分担了不少的火力。

  ……

  “停火!”

  武田大队的步兵炮小队小队长在两门步兵炮之间大喊。

  大队长武田昌行就站在炮兵阵地旁,步兵发起冲锋后,除去古源中队,武田大队的士兵几乎全部顶了上去。

  武田昌行便在炮兵阵地旁坐镇。

  步兵炮小队下属的两门九二式步兵炮已经打出了四五十发步兵炮弹,不长的炮身已经开始发烫,打光的药筒丢了一地,发射阵地填满沙土的沙袋被连续发射的火炮熏的发黑。

  步兵炮小队小队长看向武田昌行,镇定自若的武田大队长对他点了点头,一名大队部的传令兵迅疾跑到了步兵炮阵地上。

  随着攻击步兵的推进,在远处放列用大量炮弹轰击教导大队阵地已经不能满足武田大队攻克阵地的需求。

  “全小队向前推进!”

  步兵炮小队的日军炮手们拖住九二步兵炮的开脚架,分开了炮架,向后,将火炮拉出了发射阵地。

  九二步炮的防盾被拆下,本来就轻便的火炮进一步减重,日军炮手各司其职,分别携带防盾,炮弹,器材,拆下了部分零件的步兵炮由两名炮手拉着炮架向前推进。

  其余的人,或者帮忙携带炮弹,或者手持步枪,随炮兵跟进。

  日军步兵炮小队的小队长挥动手中的红旗,带着步兵炮小队,向前推进……

  ……

  “大队长!”

  邱伟似乎是被武田大队的步兵攻击和炮击惊住了,又可能是因为己方火力大大减少而底气不足。

  情况凶险,任谁也不敢大意。

  于是邱伟带着他的连部成员一直爬到了张炜身边。

  此时,因为武田大队的步兵炮小队停止射击前出,所以教导大队阵地上再没了落弹。

  一二中队的士兵们,自觉的爬出了防炮洞,做出了战斗准备,手里的各种火器都对准了阵地前。

  同时,所有弟兄们都能清楚的看到阵地前冲击的日军。

  进攻的日军,仍然是喊杀声不断,张炜探出头,用望远镜观察着阵前敌军,日军步兵相比上几次战斗,人数多,但是队形却不密集,分为了好几个批次。

  在日军步兵里,张炜还看到了好几组扛着九二重机枪的机枪分队。

  兵力,火力,气势都是嚣张至极。

  “大队长,鬼子冲的太凶了,人比之前的任何一次攻击都要多。”

  邱伟说道。

  张炜放下了望远镜,阵前的日军很快就要冲到射击距离内,日军的攻击力度强悍,远超以往,而教导大队手中的实力,仅仅是阵地内的两个步兵中队,只有步机枪,掷弹筒和枪榴弹的轻步兵。

  日军步兵的前锋,正在小心跃进,并且不断的观察着教导大队的阵地,交替掩护,逐步前进,被张炜发现的几个重机枪分队都在步兵队伍的中后方,攻击的十分有章法,重机枪显然是为了加强步兵火力所用。

  张炜再联想到刚才炮击时日军步兵炮对迫击炮排阵地的关照,心里还真有点害怕,这完全就是针对教导大队改进的战术啊。

  “邱伟,提前开火吧,鬼子的战术肯定改进过了,咱们手头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火力,早点开火顶住他们,所有人统一行动,以信号弹为号,统一开火。”

  张炜急道。

  日军不好对付,自己的战术也得做出改进,特别是观察到了日军的重机枪后,张炜放弃了老打法,转而想到了提前开火,他和部下守阵地的目的在于临撤退前和日军再打一次,以打疼日军一次为目的,一些老规矩就不用守了。

  “是!”邱伟叫来了中队附,把张炜提前开火射击的命令告知了他,命其转达给第二中队的中队长穆超,中队附,平时干的就是杂活,虽然是军官,有时候就是传令兵,文书官使唤的,中队附接了命令,迅速奔向了穆超的二中队,通知张炜的命令,沿路还不忘提醒一中队的班长和军士们提前射击,扯着嗓子大喊。

  “提前开火,准备射击!”

  “轻机枪准备,多备点手榴弹用!”各种各样的战斗命令,都围绕着提前开火为中心展开,随着一中队中队附的通知,穆超的第二中队也改变了惯用战术,准备提前开火射击,不少士兵拿出了手榴弹。

  班长和军士们也督促士兵们准备手榴弹,没有重机枪和重火器支援,低下的弟兄们也看在眼里,班长,老兵们都不是傻子,看到后方阵地的重机枪和迫击炮排的影儿都没了,自然多长了个心眼,张炜提前开火的大方针之外,底层士兵们准备近战投掷手榴弹也是个好办法。

  阵地中的气氛逐渐沉寂了下来,日军步兵一点点的逼近,一二中队的士兵们做好了战斗准备,安静下来,捷克式轻机枪,中正步枪和二七式掷弹筒,二八枪榴弹,这些轻火器都已上膛就位,只等着开火命令。

  张炜和邱伟同在一中队的阵地中央,死盯着阵前的日军步兵,邱伟身边,一中队的传令兵握着一把二十厂制造的军用信号枪,对着天空。

  “大队长,快摸过来了!”邱伟说道,攻击的日军前锋已经冲到了一百五十米内,并且还在猛冲。

  就在邱伟说完的几秒后,张炜大喊出了开火命令。

  “打!”

  “噗嗤……”

  邱伟身边的传令兵扣动信号枪的扳机,信号弹被打上天空,窜空而上,发出了尖锐刺耳的声音,信号弹被抛到空中,又缓缓落下。

  刹那间,从一中队阵地中央开始,阵地两翼在后,教导大队一二中队集中火力,对冲到了一百五十公尺内的日军展开了攻击,战斗,由此开始。

  先开火射击的武器是各个步兵班的掷弹筒和枪榴弹,一百五十米,不是一个能精准射击的距离,哪怕是操作掷弹筒和枪榴弹的老兵也是一样,一二中队的掷弹筒遵循着先集中射击的规矩,这一点倒是没有改变,射出了二十几发掷榴弹和二十多颗二八式枪榴弹。

  刹那间,日军攻击部队在一百五十公尺的距离上感受到了一轮爆炸火器的攻击,单发掷榴弹和枪榴弹未必打的准,但集中火力射击,密集的弹片互相交叉,也十分凶险。

  攻击在最前的日军在首轮的掷榴弹和枪榴弹攻击中,当即有七八人阵亡,以武田大队的队形和射击距离上来看,一二中队的掷弹筒和枪榴弹打的很好,即便是改进了战术,拉开了距离和梯次后,武田大队在首轮攻击中,也无法避免伤亡,教导大队枪榴弹和掷弹筒每个步兵班各装备一具的数量,让距离稍远的集中射击依然威力十足。

  “狠狠的打!”

  “三班步枪,预备,放!”

  掷弹筒和枪榴弹后,一二中队士兵们手里的枪开始发威,各班,各排最基本的武器,步枪和轻机枪开始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先招呼上来的是捷克式轻机枪,教导大队没有了重机枪,阵地里的自动火力,只有捷克式轻机枪了。

  一二中队的轻机枪手们扣动扳机,扫射阵前日军,传来的射击声还不是点射的声音,多数轻机枪是以连续射击的方式在开火,没有重机枪和迫击炮支援,攻击的又是远距离的日军,射击方式自然有所改变,一百五十公尺外,用连续射击打出更多子弹,比点射的精准射击更管用。

  而且一二中队的机枪手们也不是傻子,机枪打的猛,但打完一两个弹匣后就会转移阵地,换个位置射击,每挺机枪的位置都是在不断变动的,每个步兵班一挺的捷克式轻机枪喷吐着火舌,在掷榴弹和枪榴弹的爆炸火力后,用枪弹构成了一道交叉封锁火力网。

  “放!”

  “砰砰砰。”

  一中队的一名班长下达开放口令,扣动了自己手中步枪的扳机,在他身边,六名步枪兵跟着他齐齐射击,六支中正步枪整齐的打出了齐射,射击完毕,士兵们退出弹壳,重新给步枪推进了一发七九尖头步枪弹。

  “预备!,再放!”

  “砰砰砰……”又是一串七九尖头弹,钻入了掷榴弹爆炸的烟雾中,射向武田大队的攻击前锋。

  捷克式清脆连续的枪声爆音中,还有很多中正步枪的沉闷响声,各班的步枪手,多数都采取了排枪射击的方式,在班长和老兵的指挥下,集中瞄准,统一射击,在远距离上步枪的射击精度实在是有限,步枪手们如果自己打自己的,本来就不高的杀伤效率肯定会再次降低。

  把精准度有限的步枪集中起来射击,在后膛步枪刚刚出现的年代,是非常常见的打法,直到甲午战争时,栓动步枪和连发步枪大量出现的时候,都是有效的攻击方式,那时的步枪,火药多为有烟药,单枪的射击精度也不算高,自动武器又尚未普及,武器的效能并不算高。

  所以士兵们排起队来,或者倒卧在战壕里,由军官挥舞军刀指挥步枪兵们一齐开火,一起退弹,都是十分常见的场景。

  现在的一二中队,把中正步枪集中起来打是十分有效的办法,虽然有点复古,但是绝对好使!

  教导大队的官兵们也不是第一次这么打了。

  在张炜命令部署提前开火的前提下,老兵多的好处就体现出来了,教导大队的基层官兵,都会根据情况变化而适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换作一般的部队,很难。

  ……

  “掷榴弹!”

  一名武田大队的前锋对教导大队的阵地开了一枪,大喊着掷榴弹,他所恐惧的掷榴弹却没有打死他,而是偏着飞到了远处,落地爆炸,炸的浮土和植被到处乱飞。

  他安然无恙,射偏的掷榴弹并没有给他造成损伤。

  正当这名日军步兵有些暗自庆幸时,他的前胸却出现了三个大大的血洞,紧接着,头上的九零钢盔也被一发流弹洞穿……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