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之超级兵锋

第五百三十章:第五战区副参谋长

抗战之超级兵锋 长风 4444 2021-12-01 12:24

  “冷师长,这一次是先生单独召见,我就不陪你进去了。”门口,林伟小声对冷锋道,“失陪。”

  “林主任慢走。”

  “报告!”

  “进来!”

  冷锋推门走了进去,屋子里很亮,老蒋从老式的办公桌后面站了起来:“国光来了,来,坐下说话。”

  “谢校长,学生还是站着聆听训示。”冷锋脱下军帽,拿在手中。

  “不要这么拘谨嘛,这里又没有外人,你我师生说话不必如此。”老蒋看冷锋的态度不错,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

  “是。”

  “知道我找你来所为何事?”老蒋问道。

  “学生猜想,应该是为‘愚人节’计划。”这还用猜吗,现在最紧要的就是即将到来的徐州会战了。

  “徐州会战一触即发,今天我在军事委员会开了一个下午的会议,对目前的战局,大家的意见也不一致,有些人还主张跟日本进行和谈,毕竟日本企图想要吃掉整个中国,那是不现实的事情。”老蒋缓缓道。

  冷锋有些惊讶,仗都打到这个份儿上,还有人在妄想和平,这些人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日本亡中国之心已经昭然若揭了,这个时候,还想着奴颜屈膝,真是该杀!

  “请恕学生直言,若是这种人在学生军中,学生早就以汉奸之名义处决了!”冷锋愤然说道。

  “说得好,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他们就没有想过要跟我们和谈,即便是和谈,也是为了麻痹我们,让我们放松警惕,继而不断的发动侵略,占领我们的国土,奴役我们的同胞。”老蒋有些激动。

  “校长所言极是,学生认为,和平是建立在武力之上的,我中华积弱百年,为何到现在还被人欺辱压榨,就是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

  “国光,你能认识到这一点,我很欣慰。”老蒋十分满意冷锋的回答。

  “校长,学生愿为抗战救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徐州方面,最新的战报,你都看过了?”

  “昨天的看过了,今天的还没有。”冷锋老实回答道。

  “嗯。”老蒋拿起桌上一个文件夹,递了过去,“这是今天的战报,你看一下。”

  “是,校长!”冷锋恭敬的接了过去,打开文件夹,一一的浏览起来,看到最后,眉头已经拧成了一个“川”字。

  “你怎么看?”

  “种种迹象表明,山东的日军很快就要南下,就这这两三天内。”冷锋郑重的道。

  “为什么得出这个结论?”

  “日军一反常态,这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这说明他们已经按捺不住了,准备进攻了。”冷锋解释道。

  “嗯,你跟李德邻的看法一致,你再看看这个。”老蒋从桌上抽了一份电报递了过去。

  “校长,这……”冷锋看了电文内容,大吃一惊。

  “这是李德邻亲自给我拍的电报,建议军事委员会任命你为第五战区副总参谋长,你知道为什么吗?”老蒋缓缓问道。

  “校长,学生愚钝,不明白李长官为何如此看重学生。”冷锋忙低头道。

  “李德邻的确慧眼识英才,之前的擒狼计划,还是愚人节计划,到目前为止都进行的十分顺利,日本人根本没有察觉到我们的动向,这说明,你在军事谋略上很有才华,这也难怪杨耿光会对你另眼相看,甚至还收你做关门弟子。”老蒋道。

  “学生惶恐!”

  “我明白李德邻的心思,他是在为给你增加更大的重担做准备,你年纪小,资历浅,恐怕很难指挥得了那些人,给你加个官儿,这是要把你放在火上烤,你明白吗?”老蒋道。

  冷锋岂能不明白李德邻的意图,一旦动用荣誉一师,那就是跟日军矶谷师团决战的时刻到了,他一个师长,如何能指挥的了那些骄兵横将,尤其是那一个个资历比自己老,年龄比自己打的将领。

  所以,得给他一个名义,副参谋总长的身份担任前线指挥官,那是名正言顺,如果直接任命他为前线指挥官,恐怕到时候没人会听他的。

  但是老蒋却也看到了李德邻的另外一层用心,冷锋是中央军嫡系,又是“愚人节”计划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他本来就是最合适的战场指挥官,打赢了,他李德邻光荣,第五战区光荣,背后的老蒋自然也光荣。

  万一输了,李德邻的责任并不大,老蒋就麻烦了。

  其实,老蒋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李德邻要是真有这个想法,也不会竭力的谏言老蒋实施“愚人节”计划了,这计划内容也有他的心血在里面。

  这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局面。

  当然,老蒋未必不清楚,但他这么说,显然是包藏了一点儿小祸心,他不能让冷锋跟李德邻走的太近。

  冷锋虽然年轻,可毕竟熟知这些人的黑历史,他本身就对老蒋就保持一种警惕,这么一想就明白了。

  不过,这或许也是李德邻的无奈,中央军只听老蒋的指挥,老蒋不止一次干涉前沿的指挥,这让前沿指挥官深恶痛绝。

  而冷锋则是个另类,他是一个有自己主见的指挥官,不会盲从上峰的指挥,有没有派系斗争的历史背景,相对来说,比较纯洁。

  不过老蒋这是什么意思,是同意李德邻的建议,还是真的想要“保护”自己呢?

  他吃不准,毕竟眼前这位可是玩政治平衡的高手,民国那么多牛人,能玩的过他的,又有几人?

  “学生听校长的。”冷锋这个时候,自然明白自己的处境,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心里想要的,绝对不能说出来。

  他自知还没有能力影响到上层的博弈,唯一的靠山,就是杨师了,今天刚好离开武汉,去苏俄争取苏援了。

  在武汉,他孤立无援,只能抱老蒋的大.腿。

  老蒋对冷锋的态度还是满意的,起码这个学生对他还是尊重的,又是浙江人,家乡人是可靠的,值得信任的。

  “你的能力和战绩都是有目共睹的,经过军事委员会讨论决定,同意任命你为第五战区副总参谋长,但这个任命现在不对外宣布。”老蒋道。

  “校长,学生恐怕能力不及,难当重任。”

  “你刚才不说听我的吗?”

  “学生以为校长为学生着想,否决了李长官的建议才这么说的。”

  “你真以为我会不同意?”

  “学生资历尚欠,如此重任,万一把事情搞砸了,学生粉身碎骨是小事,丢校长您的脸就是大事了。”

  老蒋嘴角微微抽了一下,好话人人爱听,不过,冷锋这个年纪,居然也能如此厚脸皮,还真是不多见。

  外表恭敬顺从,内心狡诈无比,此人年纪轻轻,比那些老家伙们还难对付,关键他这能屈能伸的样子,浑身滑溜溜的,就让你抓不到把柄。

  “这么说,你是不打算做这个副总参谋长了?”

  “学生还是那句话,一切听从校长安排!”

  “你这个小滑头。”老蒋忽然笑了,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老练,这样的人若是有野心的话,将来成就必定非同一般。

  冷锋知道,军事委员会通过的决议,不会轻易改变,老蒋也还做不到一手遮天。

  “谢校长栽培!”

  “这是你努力的结果,我只是锦上添花而已。”老蒋道,“对了,税警总团那五千伤兵是怎么回事?”

  “什么税警总团五千伤兵?”

  “冷国光,你别跟我装糊涂,你自己干的好事儿,你会不知道?”老蒋见冷锋一副我不知情的模样,就气不打一处来。

  “校长,我刚到武汉,这军营的大门朝哪边开都没弄清楚,什么税警总团的伤兵,我是真不知道。”冷锋索性来一个不承认,心道,这消息传的够快的,一定是有人通风报信,向上面告状了。

  “你的人把隶属财政部税警总团的五千伤兵给收编了,行政院把状告到我这里来了,目无军纪,私下改编,你不解释一下吗?”

  “校长,我就听下面的人提了一下,说分配给我荣誉一师进驻的军营里还住着一群伤兵,都没有人要,还不肯走,我一想,这我的部队都要进驻了,他们不走,部队没法进驻呀,我就让我的后勤部长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给他们挪个地儿。”冷锋解释道。

  “你那是让他们挪地儿吗,你直接把人收编了!”

  “那没人要,我要难道不行吗?”

  “你要,你不知道这批伤兵已经有去处了吗?”老蒋被冷锋的无赖的样子气的不轻,哪是没人要,而是没安排好。

  “我不知道呀,没人告诉我呀。”冷锋无辜的道。

  老蒋一摸额头,还真是的,这一点不能冤枉冷锋,的确没有人告诉他,他刚才武汉,这些错综复杂的情况,他哪清楚。

  “这样,人你给我退回来。”

  “那不行,为了收编这些伤兵,我花了不少钱呢。”

  “敢情,你早就打这批伤兵的主意了?”老蒋算是明白了,这冷锋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呢。

  “没有,学生这也是为国分忧。”冷锋才不会松口呢,吃进嘴里的肉,他是宁死都不会吐出来的。

  “好,好一个为国分忧,那你手下人拿着欠条去找孙元梁的夫人敲诈也是为国分忧?”老蒋被气的不轻。

  “我救他一命,只让他把发的国难财吐出来就已经够便宜了。”冷锋恨恨道,“南京城破之时,他丢下自己的部队,私自逃跑,致使部队伤亡惨重,而他自己却陷在城内,差一点成了日军俘虏,若按照军法,枪毙都不为过。”

  老蒋咬了咬牙,冷锋这么说,却也没错,孙元梁犯的错,上了军事法庭,丢官都是轻的,不过现在正是用人之际,孙元梁又是他欣赏的青年将领,九死一生从南京逃出来,如果在从重处罚的话,能领兵的将领就少了一个了。

  “就算这样,你也不能用敲诈勒索的手段,你这样跟土匪有什么区别?”

  “学生没有敲诈勒索,当时荣誉一师困守南京,孙师长自愿掏腰包,捐献十万大洋给我们作为军费,有了他的保证,我们整编的工作才顺利进行,这笔钱是他自己自愿捐出的,当时的情况,孙师长身上没有那么多钱,所以就给我们打了欠条,这荣誉一师很多人都可以作证的,没想到,他这一出来,就翻脸不认账了,我真是错信了他了!”冷锋咬牙切齿道。

  “还有这样的故事?”老蒋不太相信冷锋的说辞。

  虽然孙元梁不敢当面告状,可老蒋并不是没听说这件事,荣誉一师逼债这件事在黄埔将领之间早就传开了,孙元梁因为这件事简直丢尽了脸。

  “校长若是不信,学生愿意跟孙师长当面对质!”冷锋可不怕,孙元梁要敢来跟他当面对质才怪呢,就不怕他在上海干的那些破事被公布吗?

  到那个时候,就不是破财了,命都保不保得住都不知道。

  (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