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红十字方队二

5.记者的工作

红十字方队二 风1979 1789 2021-12-01 12:25

  日子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八。一”建军节,这是军人自己的节日,部队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澄地区的领导和军分区的领导都来慰问大家。最让丁慧敏高兴的是会餐,终于吃上了米饭和炒菜了,尽管大厨炒菜水平一般。军报每年要对建军节进行重点报导,为此,邢记者让丁慧敏写上一篇新闻稿。这是她接到的第一个工作任务,她有点兴奋,终于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了。中午一吃完饭就开始动笔写,从天气、环境、领导慰问一直写到官兵活动、会餐等,洋洋洒洒一页纸,自己还改了两遍,抄写好交给了邢记者。本以为邢记者会表扬自己,没想到,邢记者拿出一支笔,大刀阔斧地改了起来,标题改了,内容作了大幅度的删减,把领导慰问放在第一位,官兵活动等内容做了浓缩,改来改去,她写的内容就没有剩下几个字了。邢记者让她改完后,赶紧拿过来,分社要得很急。她满腔怒火:懂不懂得欣赏?这么优美的一篇文章,被改得干巴巴的,还是文章吗?她生气地把稿子揉成一团,不写了!坐到凳子上,丁慧敏正生闷气,突然一抬头,看到宋大姐正在带着老花镜记账,宋大姐的话又在她耳边响起。她赶紧悄悄把纸团展开,又拿出以前的报纸来看看。邢记者要的是新闻消息稿而不是通讯稿,消息可不就是简洁明快。她连忙找出一张新的稿纸,把邢记者改的稿子重新抄写了一遍,自己又修改了两遍,送给了邢记者。邢记者从头到尾仔细看了一遍,这次一字没改,说马上就给分社发了。这是丁慧敏第一次完成工作,心里别提多高兴。

  第二天的军报第一版就登出了这篇新闻稿,当看到“实习记者丁慧敏”几个字的时候,她有点激动了,提笔就给爷爷写了封信。其实根本用不着,自从她上班以来,丁教授每天看军报几乎一字不落,生怕漏掉丁慧敏几个字。爷爷看到这则新闻肯定比看到信早。

  八月底的一天,邢记者让丁慧敏跟着一起去做采访,这是分社安排的任务。丁慧敏换完衣服就下楼了,邢记者和赵岭正在车里等她呢,赵岭坐在驾驶座上。为什么让一个干部开车?这有记者站的特殊情况,记者站最早配有一台车,由于附近驻军太过分散,车辆行驶里程太多,损耗太大,维修保养十分频繁,很不方便。后来经过上级协调,用车就由试飞场负责。由于周边人烟稀少,通讯又不发达,车子如果坏在半道上,那就很麻烦,修也没法修,通知也没法通知。于是每次出车前都通知对方,告知大概的到达时间,如果没有按时达到,和记者站联系也没有回去,就要派车去救援了。这种情况时有发生,所以能带上一个能开车又能修理的人是最好不过的了,常见的问题就地解决,不会耽误工作。这样的人,试飞场倒是有几个,但是最年轻是赵岭,所以只要他没有工作,记者站的人就会叫上他。好在他为人热情,没有因为多增加工作而厌烦。

  这次要去的是一个野战团,这个野战团在一次比武中获得了第一名,为此要进行专题报导。

  刚出丰澄还有柏油路,车子开得很快但还平稳,丁慧敏还能看看车外的“风景”,虽然千篇一律的戈壁滩,但是视野很开阔,也能让人心旷神怡。进入到戈壁滩就难受了,地面坑洼不平,车速较慢,一路都在颠簸、摇晃,更要命的是车窗还不能开,因为车子扬起的灰尘会进到车子里。八月份正是阳光毒辣的时候,为了节省油,又不敢开空调,车子里跟蒸笼一样那绝对不夸张。丁慧敏坐在后排座上,一会儿身体腾空,一会儿又落在座位上,一会儿后背在座椅靠背上左右来回摩擦,两个小时下来,人都快散架了。可算停了下来,丁慧敏迫不及待的下车透口气,她的衣服都汗湿了。她以为已经到目的地,没想到这只是到了一处山脚下,周围一片荒芜。

  过了一会儿,一辆装甲车开了过来,停在了车子前面,下来一个中校和一个中尉,跟他们三人一一握手,对他们说辛苦了,请他们上车。原来是部队派人来接他们,中校是副政委,中尉是宣传干事。为什么不直接开车上去呢?因为这条路被部队的重型装备压得很难走,而且磨尖的石头很容易扎破车胎,所以要开车上去那得小心翼翼,太浪费时间了,团里就直接派装甲车来接。丁慧敏第一次坐装甲车,觉得很新鲜,车里比越野车宽敞多了,背靠侧壁的座椅左右各一排,坐五个人轻轻松松。但是开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发动机的噪音震耳欲聋,颠簸程度远远超过越野车,因为那么重的钢铁家伙,即使用再好的减震系统,那效果也不能和越野车相比。

  try{mad1('gad2');}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