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战之特战兵魂

第773章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抗战之特战兵魂 江南狂少 962 2021-12-01 12:28

  听卢作孚讲述宜昌面临的困难后,邵飞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湖北省的宜昌,素有“川鄂咽喉”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1876年,英签署后,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它便成了长江航线的一个重要转运港。

  抗日战争时期,宜昌更成为悬系国命运的咽喉。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并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进出四川的通道成了抗战的重要运输线。

  当时入川少有公路,更没有铁路,唯一通道只有走长江。而宜昌以的三峡航道狭窄,弯曲复杂,滩多浪急,险象丛生,有的地方仅容一船通过。

  1500吨以的轮船不能溯江而,所有从海、南京、武汉等地西行的大船,当时都不能直达重庆,乘客和货物都必须在宜昌下船“换乘”,换能走长江三峡的大马力小船,才能继续溯江进川。

  武汉会战接近尾声,离武汉三百多公里的宜昌成了敌我双方注目的焦点,它的重要战略地位更显突出。这是因为,宜昌是长江的咽喉,是入川的门户。

  特别是在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并确定四川为战时大后方,于是,华北、华东、华等地的机关、学校、工厂企业纷纷向四川特别是向重庆搬迁。大批人员、物资的撤退成了战时交通运输的最大问题。

  飞机少得可怜,杯水车薪,无济于事;火车线路被炸得七零八落,无法正常开运;公路运输不仅运费高,汽车少,且公路少又不能直接入川。

  因此,长江水道便成了进入四川最便利的路线,成了抗战期间贯通前后方最重要的“黄金水道”。

  而此时的宜昌情况十分危急,处在一片混乱和恐慌之。因为从海、南京、南通、苏州、无锡、常州、武汉匆忙撤出的工厂设备已陆续集在此,南京撤出的政府机关、各地要撤到后方的学校也集在此。

  宜昌沿江两岸已堆积了差不多十万吨机器,布满了百英亩的地方。全国的兵工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生命,完全交付在这里。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万多从各地撤下来准备入川的人员,不少是教师、学生、医生、工程师、商人和公务员,荟萃了国各界的精英。保育院的孤儿也有一万多人,再加数不胜数的难民。

  try{mad1('gad2');}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