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50年代初,马克·吐温的哥哥欧莱恩听从母亲的建议,打算编印报纸。
他雄心壮志,希望回到家乡汉尼巴尔镇干出一番事业。
他在圣路易斯城当过印刷工人,对印刷厂工作和编印报纸还是较为熟悉的。
当时汉尼巴尔的居民达三千人,已经出版了几种小报,主要是周刋。
每一期的印数很少,纸张低劣,印刷质量极差。有时油墨几乎没有印上去,或者浓缩一团,字迹模糊不清。报纸的全部编印工作往往由一个人承担。
与其称为报纸,倒不如说是油墨的传单。当时美国大小城镇都流行编印各种报纸。
就在当年,美国一家大型报纸在纽约问世了,《纽约每日报》于1851年9月18日创刊,1857年9月14日正式更名为《纽约时报》,160多年以来,它报道了地球上无数风云变幻,现在是世界第一大报。
欧莱恩没有印刷发行小报所必需的资金。
汉尼巴尔镇的一家周报的编輯,迫不及待地要去加利福尼亚州淘金,打算将为自己的印刷设备折价出售。
马克·吐温暂时还不能到哥哥的印刷所工作,因为他必须耐心地等待学徒期满后,才能够从悭吝的耶美特那里领取工钱。
几个月后,马克·吐温跟弟弟享利一起,在欧莱恩创办的印刷所做工。
虽说这个家庭印刷所的老板欧莱恩再三承诺,但马克·吐温始终没有领取过工资。
欧莱恩·克列门斯的气质和性格特征,这时已经充分显露。他心灵纯洁、诚实、高尚、正直,但缺乏组织能力,遇事不善于深思熟虑,容易受别人影响。
欧莱恩·克列门斯是个古怪人。看来,他因袭了英国文学作品里描绘的那些古怪人物的性格。
其中有菲尔丁写的《约瑟夫·安德鲁斯》中的主人公亚当斯,有高尔斯密士作品里的普伦姆罗斯,有狄更斯笔下的善良的怪人等。
在生存竞争如此残酷无情的世界上,马克·吐温的哥哥欧莱恩深感到自己难以适应。在美国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襟怀坦白、不谋私利的人都不可能有“幸福的结局”。欧莱恩·克列门斯是命中注定的失败者。
马克·吐温很爱哥哥,对他特别关心。后来,他建议欧莱恩像卢梭,那样,撰写关于自己的生活、理想和失败的《忏悔录》。
马克·吐温年青时对欧莱恩的堂·吉訶德式的古怪性格非常恼恨,经常责怪哥哥,甚至讽刺挖苦他。
马克·吐温的传记作者们也总是用嘲讽的笔调描写欧莱恩。
其实,早在南北战争之前,欧莱恩就是克列门斯家里自觉地反对蓄奴制的唯一的人,虽说当时他还谈不上完全彻底地反对奴隶制度。
尽管是不成熟的、天真幼稚的想法和自发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但欧莱恩希望改变美国的社会风气,坚定不移地反对天主教会,不止一次地信奉基督教的“邪端异说”,支持形形色色的民主主义的萌芽思想。
欧莱恩在自己编印的小报上刊登笑话和长篇小说片断,一些庸俗无聊的感伤主义小说,间或也有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作品,发表当地新闻以及政府的某些文告之类。
跟其他的办报人一样,为了供读者消遣,欧莱恩也在报上刊戴奇闻軼事。
然而,像欧莱恩·克列门斯这样的人,决不会就此满足。他始终认为他的职责是为社会进步而斗争。他编印的小报表达出对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满腔同情,并且真诚地拥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欧莱恩·克列门斯的事业毫无起色,小报的订户很少。他们不是用钱,而是用白菜或木柴订购报纸。
欧莱恩跟一位富人借款购买印刷机,后来连按时偿还利息都困难。
他的报纸名称经常改换,订费也时高时低。本来计划每星期编印三期,不久发现力所不及。
给有名气的作家约稿,但如同石沉大海,杳无回音。小报的收入微薄,克列门斯一家根本不能以此糊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