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运动会的最后一项比赛,是女生与女教师之间的接力赛。
“他们怎么都这么激动啊。”
“多半是因为那个白老师,是吧古扬。”
“必须的!”
我不知道别人都在看什么,反正我留意的只有教音乐的白老师。
“哪个是白老师?”
“那儿,最漂亮的那个。”
“哦,你们男生真肤浅。”
“切,你懂什么,喂,喝水不?”
“不喝,干嘛。”
“好堵住你的嘴。”
“讨厌。”
初三取消了音乐课,本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可也让我们告别了全校最好的老师,她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很善良,该保护学生或者放学生一马的时候,从来不会手软!
不仅如此,她还非常有耐心,对五音不全和对乐器完全没有天赋的学生,都不轻易放弃,甚至有些偏心,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
所以,白老师是很多学生的梦中情人。
想必大家也能理解,十四五岁,正是情窦初开的年纪,可为什么早恋的现象,在我们学校里几乎不存在呢?有这么一位优秀又年轻漂亮的老师做对比,男孩子们哪还会把小女生放在眼里啊~(我对女孩子没有任何偏见,各位小姐姐们要冷静)
运动场上的白老师,上穿粉色Polo衫,将丰满的身材完美的展现了出来,下穿浅色短裤,虽是纤纤细腿,却仍能看出那紧致的肌肉,白色的鞋袜一尘不染,好像四周的灰尘都不忍亵渎,加上那如雪的肌肤,更显其秀美绝俗。
作为第一棒的白老师,在一声枪响后,奋力的向前冲,丝毫看不出女性的娇弱,好像是要证明,音乐老师也是有运动细胞的。
“她是不是第一次参加运动会啊。”
“是啊,所以你看看……”刚一转头,发现海涛正盯着白老师的方向发呆,于是拍了他一下说,“喂,擦擦口水。”
“滚吧你,话说你见过她穿运动服吗?”
“没,我也是第一次。”
这也难怪,因为白老师给人的感觉一直是温文尔雅的。
从同学们的表现中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师生关系非常理想,据我分析,那些师生关系特别紧张的班级或学校,会不会是因为老师们放不下威严,觉得学生不听话就是错的,就应该罚?也可能是恨铁不成钢,再说得难听点,就是怕影响自己的升学率。
而我们,则因为有这样的老师,提供给我们这样的快乐教育,才缓解了这许多不必要的压力。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毕竟学生入校前,家长才是关键,把孩子教成什么样,就要有心理准备。
我常跟老妈一起看新闻,尤其是法律方面,所以很多校园里的事都了解一些,比如校园暴力、体罚学生之类的。也听专家分析过,校园暴力多是因为家长的极端教育,放任不管、过分溺爱,助长了孩子无法无天的性格,即便犯了错,也有家长保护,要么出钱平事,要么干脆厚脸皮地说一句:“孩子而已,你至于吗?”
孩子的犯错成本几乎为零,那么你说,ta以后会怎么样?
还有一些家长是另一种极端,专家管这叫高压教育,让孩子从心理就没有对坚强的认知和反抗的勇气,所以面对同学的欺负,他们不敢反抗。
我的思维跳跃了些,所以扯得有点过分了,但出发点是希望每个学生或是孩子,都能有个快乐的童年。
由于白老师只参加了一百米接力,所以到四百米的时候,我就开始忙自己的事了。
我的奖品中有个袖珍足球,可对我这种暴力学生来讲,有点不禁踢,便拿来当作纪念物,邀请朋友们在球皮上签名,只是球体本就不大,我要费翻心思想想谁有这个荣幸。
计划赶不上变化,我忽略了朋友们的素质和想象力,他们总会搞一些创意,比如“亲爱的”、“你老婆我”、“最爱你的”……这些我都能忍,居然还有在上面画大便或者什么什么的,我真想趁着新鲜,全蹭他们脸上。
翻看了一圈,只剩下两块整球皮了。
“喂,特意给你留了块地儿,顺便写个地址呗?”
蓝语萱瞪了我一眼,然后用苍劲有力的笔法,写下了让我欣慰的六个字——“蓝语萱真好看”。
像我这种重友轻色的好少年,只给女生留了两个名额,本来是三个,但姜雪拒绝了。
姜雪是我低一年级的小学妹,我们的相识是个意外,她在回家途中发现我踢球的样子非常像他哥,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看她一脸娇羞,形象又很淑女,想着认个妹妹也没啥大不了的,可当她发现我是个“智障”之后,一改往日本色,悔得我肠子都青了。
“我大老远的跑过来,你就这么不给面子啊。”
“你还好意思说,一块儿整球皮都没了,这不明显看不起我吗?”
“不能怪我啊,你看看,他们签的都是些个啥。”
“我不看,你就应该让我第一个签。”
“……哦……”
“哦什么哦,绝交!”
“……”
就这样,我初中生涯的最后一届运动会结束了,总的来说还是非常快乐的,制造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周公曾经教导过我,说现在的我们就应该努力去享受时光、留住时光,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慢慢经历“凋谢”,会慢慢忘了曾经的“绽放”。
打扫完卫生,看看时间还早,但操场上已经站满了兴奋过度的学生,我们只能相视一笑:“算了吧,人太多。”
“要不一起看会儿?”
“行,反正也没别的事。艾晨,你俩回去不?”
“时间也还早,我们也待会儿呗,你说呢语萱。”
“好啊,我其实挺爱看球的。”
“啊?你居然还爱看球?”
“嗯,老跟我爸看比赛,他是曼联的铁杆儿球迷。”
“……”
其实我也算是吧,不过我算不上铁,因为我只是喜欢某个或某些球员,而不是某家俱乐部。
“你都知道哪几个球星。”
“倒是不多,我常听说的有马拉多纳、贝利、贝肯鲍尔,还有荷兰三剑客(没有一个是曼联的,真不知道她都看了些个啥)。”
“呦呵,不少啊。”
“那是!”
“看来咱俩还是有共同话题的。”
“那又怎么样?”
“……你就不能温柔点儿吗?”
“哼!讨厌。”
看着那些在球场上奔跑的孩子们,我有很多感慨,为什么热爱足球的孩子这么多,却没有几个能带领国足打进世界杯呢?
我记得曾看过一个纪录片,是讲述球王贝利的,说他从小家境贫寒,平时要帮别人擦皮鞋来分担父母的经济压力,但他很喜欢踢球,就在休息时,用废纸团成一个足球,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我们的球探们会想到一个擦皮鞋的孩子,将来能成为世界巨星吗?恐怕不能,他们甚至都不会离开舒适的办公室。
扯了这么多,只希望我们的家长多一些关心,老师们多一些耐心,相关领导多一些决心,把孩子们培养成各个行业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