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大时代之巅

第1147章 跟老美的学术交流

大时代之巅 荒野悲歌 4005 2021-12-20 13:39

  还有第四点,学术交流。

  不管什么领域的科研,都需要科学家之间不断地交流。只有交流,才能产生思想的碰撞,才能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完成技术突破。

  可是,集成电路领域国内严重缺人,仅存的这些专家,放在国际上也就是三流水平。三流人才和三流人才在一起,怎么也难碰撞出一流的灵感。

  偶尔有一两个顶尖的一流人才,就会显得那么孤单,找不到其他人进行交流,只能独自思考、孤军奋战。

  这是国内高端科研领域最严峻,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是在普林斯顿或者麻省理工,随便一个下午茶都能找到人聊聊学术上的话题,很大可能坐对面的就是诺奖、菲奖或者图灵奖的得主。

  交流是双向的。

  两个本科生在一起讨论,很难诞生灵感。可如果是一个诺奖大佬,他就很有可能从一个本科生身上发现亮点之处。而本科生也能够通过点拨,开启新的认知世界。

  这是知识结构和思维层次的问题。

  国内任何一所高校都没有这样的学术环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一些重点高校一直在推动着送人才出国的计划。把优秀人才送出去,让他们去国外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学习。

  不仅有大学生在校期间交换生计划,还有面向毕业生的免费公派出国计划,甚至很多讲师、教授、博导们也经常能获得几个月的临时去国外学术交流的机会。

  在这个方向上,国内走在最前沿的就是清华北大。

  别的学校也都有这种外派的学术交流计划,不过,这种学术交流是对等的,什么样的层次去什么样的学校。清华北大的学生,可以送到美国的常春藤。吉大、北科的这种高校,就只能送到爱尔兰、新西兰的一些学校了。

  去了美国常春藤,学术氛围好,生活条件也好,很多人就留下了。去了爱尔兰、新西兰等一些小国,发现科研环境还特么不如国内呢,回国率就会很高。

  总之一句话,对等交易。

  哈佛、普林斯顿这种级别的大学,学术水平远超清华北大,凭什么允许清华北大的人过来学习、过来学术交流?

  以常春藤的实力,还真不屑于把学生和老师派到清华北大来做学术交流。

  允许的原因,就是交易。

  拿人才换学术。

  常春藤的高校很有自信,他们相信学术交流的人才来到自家学校之后,能够被这里的环境所感染,愿意留下来一部分,为他们做贡献。

  也就是说,常春藤高校拥有了一批来自国内的顶尖人才。而国内也通过学术交流,学到了一些领先的知识,让剩下那一部分愿意回国的人才带回来。

  双方各取所需。

  要是国内出台种种政策,把出去的人才都召回来了,美国再难以从国内获得人才了,交易的天平被打破,就容易出问题。到时候,美方就必然会严厉限制国内大学生出国学习、交流的机会,就只能闭门造车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政府间的合作,来推动学术交流。企业也可以发挥作用,就是给钱。

  常春藤都是私立学校,每年的收入主要就是来自社会捐赠。

  也就是说,谁有钱,谁是爷!

  有钱了,就能去国外重点大学读书。

  国内的各种二代,除了李国清的儿子是个天才,实实在在地考上了,其他人都是花钱上的。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去送钱,给钱了,就能去混个好出身,然后结识到世界名流,摇身一变成为公子哥或者名媛小姐了。

  给钱混文凭可以,给钱购买学术交流的机会,当然也可以。

  这是常春藤的重要收入来源。

  国内也有很多科技企业和知名企业家在给常春藤高校捐款,一方面派自家的科研团队过去学习,一方面是国内的大学母校有这方面的需求。母校没资格把学生送到常春藤去学习,就只能找著名校友帮忙,让他们捐钱买机会了。

  清华的外派名额有很多,可清华太大了,专业太多了。分配到紫微星-清华集成电路研究中心的名额,每年可能也就剩下5-8个。

  这显然是满足不了这么高端的科技研究的需要。

  清华力有不及,就只能是紫微星上了。

  在这方面,周不器比较谨慎。

  一方面是现在缺钱。

  给常春藤捐钱,少来少去的人家根本看不上,最低也是1亿美元起步。做集成电路这种敏感的学术交流的项目,每年都得3亿-5亿美元的捐赠。

  这笔钱,紫微星现在给不起。

  就算能给,周不器也有些不情愿,他先知先觉,就格外会在意个人名声。眼下的国内舆情还好,可过些年就不一定了。给外国高校大手笔的捐款,普通的老百姓根本理解不了,搞不好就成卖国贼了。

  花钱找挨骂的事他不想干。

  “学术交流的事先不急,你那边能争取就争取,为年轻人和年轻教授争取。那是清华的名额,能争取到最好,争取不到就让他们看着人情搞吧,咱们也没办法。”

  “我们也可以努力一下。”

  “怎么努力?”

  周不器抽了抽嘴角。

  梁静眼眸发亮地说:“我那天听谁说来着,说你在硅谷那边面子很大呢,跟很多科技大公司都有不错的关系,比尔·盖茨、拉里·佩奇、扎克伯格都是你朋友……”

  周不器眉梢一挑,“你是说走企业路线?”

  梁静道:“对呀,学术交流不一定非要去大学,去企业里也可以,那些硅谷巨头都有自己的研究中心……”

  周不器沉默许久,叹了口气,“难!”

  “啊?”

  “去大学,是学术交流。政治不能阻碍学术。这个理由冠冕堂皇。去企业里,就是纯正的技术交流了,美国那边的限制很严重。”

  “这样啊……”

  梁静有些失望。

  周不器道:“如果是互联网技术,比如清华计算机系的那些人想去硅谷的企业里学习,这咱们可以安排。互联网技术的封锁性不强,我们现在好像也有人在那边做交流吧?雅娴?”

  宁雅娴站在很远处,听到这声,走过来,笑着说:“嗯,有三波人呢,一共40多个,在谷歌、微软和Facebook。”

  周不器一奇,“还有微软?”

  宁雅娴道:“嗯,是沈向阳安排的,6月份才出发。”

  周不器笑道:“看来,咱们和微软的关系也挺好嘛。”

  宁雅娴白他一眼,“人家不是看上推特的股份了吗?”

  “哦,好像是有这么回事。”周不器点了点头,又看向梁静,“集成电路和互联网是两个领域,企业级的交流,互联网还可以,芯片不太可能。嗯,紫微星这边要做的是AI芯片,可以跟硅谷多做一些AI方向的技术交流。”

  宁雅娴抿嘴笑道:“沈向阳派出去的团队,就是人工智能的。”

  “哦,好事!哈哈!”

  周不器很高兴。

  说起国内的企业家里,在硅谷有这种影响力的也就是两个人了,一个是老马,一个是自己。可阿里是技术荒漠,跟硅谷巨头在国内的分公司合作就够了。

  相比之下,还是自己的分量更重。

  连续投资YouTube、推特、Facebook、Admob等知名大项目的成功,让周大老板在硅谷的声望稳稳地有了一席之地。

  近期的Aster手机,更是轰动欧美了,要叫板苹果了。

  梁静灵光一闪,想出来了一个好主意,“要不……要不咱们跟清华交换名额?”

  “嗯?”周不器瞟她一眼,“什么意思?”

  梁静道:“清华的人才太多了,名额不够,派出去的学生太少了。很多都是毕业后自费出国的。自费出国了,回国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如果是公派,很大部分都会回来。常春藤高校的名额有限,可咱们跟硅谷巨头的关系这么好,可以把计算机系的一些高材生公派到微软或者谷歌学习。”

  周不器略微思忖,“嗯,这个思路可以有。”

  让学生去硅谷学习,很难接触到核心项目,可即便这样也比在书本里学到得多。而且,那里是硅谷,是纯英语的办公环境,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在那种环境下,人可以快速地独立起来,开了眼界、长了见识,成长得更快。

  不管是做互联网还是做芯片,英语都是必备的语言,不懂英语就不可能成为这个行业里最顶尖的专家。

  从培养人才的角度来说,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至少可以试试。

  7月份派出去,实习半年,1月份回国过年;3月份派出去,9月份回国开始新的学期。耽误了一个学期而已,对这种级别的人才来讲,随便翻翻书本就补回来了,课堂里的那点东西没什么实际价值。

  梁静道:“我们可以每年帮清华派几个本科生或者硕士生去硅谷大公司里交流,费用由紫微星承担。要求是让清华拿着集成电路专业的名额跟我们换。反正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清华的学子,他们不亏。”

  周不器点了点头,“嗯,这个方案有可行性,回头可以安排一下。很多人出国做学术交流,都是公费去国外度假,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是可耻的学术腐败。如果让我们来参与选派,可以挑选那些优质的、年轻的,有上进心的有市场潜力的人。”

  这个方案太好了。

  如果真运作起来了,那紫微星就是提前跟清华计算机和集成电路两大专业的顶级人才打下了交情。

  以后毕业了,成长起来了,加盟紫微星还会远吗?

  就算去了美国不回来了也没关系,紫微星可以把分公司开过去。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