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其他 从古装悬疑剧开始

第407章 明朝那些事儿

  出版社众人以一种近似朝圣的心态点开书稿。

  大家之前就已经得到风声,知道李浔的新书将是“历史题材”。李浔并非第一次创作历史题材作品,有《三国演义》的例子摆在那儿,大家对这部新书的期待值已经快要冲破天际了。

  李浔的武侠的确精彩绝伦,可要和《三国演义》相比,终究还是有所不如的。既然这次也是历史题材,那会不会又是一部《三国演义》呢?

  虽然先前也有风声说新书属于历史科普性质,但大家已经自动理解为科普某段历史了,就比如《三国演义》,不就是科普三国这段历史的作品吗?

  “李浔老师回归历史题材,今天将注定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一天!”

  “激动!没想到今天竟然能第一时间见证李浔老师的最新力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不知道这次开场诗能不能镇住场子!”

  会议室里,所有人都是满脸的兴奋,所有人都在摩拳擦掌。

  这一刻,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点开稿件。

  【朱元璋篇

  我们从一份档案开始。

  姓名:朱元璋,别名(外号):朱重八、朱国瑞。

  性别:男。

  民族:汉。

  血型:?

  ……】

  “咦?”

  这一刻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期待中那气势恢宏的定场诗呢?

  那种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厚重呢?

  那种主角刘关张三人一见如故,势要干出一份伟业的荡气回肠呢?

  还有那层出不穷原创古诗词呢?

  没有,统统没有,大家期待了这么久,最后就是这个这?

  一份现代招聘简历似的的信息?

  所有人面面相觑,甚至怀疑社长发错了稿子。

  贺超群心里同样极为吃惊,但他没有任何表露,而是继续一丝不苟地往下看。众人一看也都纷纷强压疑惑看下去。

  “职业皇帝?朱元璋称帝了?好像没有吧?难道是我记错了?”

  “生卒年:1328-1398?不对啊,历史上的朱元璋不是死于1363年吗?我又记错了?”

  “对了!这是一本架空性质的作品,架空朱元璋活到1398年并称帝当了皇帝的世界!”

  “怪,怪,太怪了!这书的风格太怪了!”

  《明朝那些事儿》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人物为主线,并加入的笔法,语言幽默风趣,别出心裁它以一种网络语言向读者娓娓道出三百多年关于明朝的历史故事、人物。

  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生、模糊的历史人物在书中一个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儿》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一面,让历史变成一部活生生的生活故事。

  这部书与一般的历史书不同,它重点刻画了历史人物的心理描写,令人看后回味无穷。

  书中涉及大量的史料,线索极为繁杂,读来却丝毫没有枯燥之感,即使平常根本没有阅读习惯的人,也能非常轻松地读进去,并有所收获,相比于只有拥有极大毅力才能读进去的其他史学著作,《明朝那些事儿》无疑是一朵奇葩。

  开始时众人还是在心里颇有些费解,可是短短十几分钟后,会议室里竟然就已经变得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中被一部看起来没有太大学术价值的书深深吸引了。

  “一部非常不错的作品,可惜注定难以为继!”

  读着读着,这样一个声音不约而同地在每一个人心中升起。

  大家已经隐隐感受到这本书的畅销气息了,只是从目前来看,这书还有一个隐忧,一个几乎不可能跨过的巨大障碍——1363年历史的朱元璋死了后怎么办?!

  这本书的确非常有趣,的确能让人在不知不觉间就欲罢不能,可这本书的根基是什么?是史料!是元末汉初的这段历史!

  可明明白白的这本书又是一部架空作品,现在书中所写还与历史相符,作者可以尽情发挥史料,可等到作者笔下的历史分岔呢?没了史料支撑,这本书怎么可能写的下去?

  李浔老师就是笔力通神,能写出精彩绝伦的故事,能塑造深入人心的角色,可难道还还能塑造一段完全虚构的可信历史不成?

  没了史料,《明朝那些事儿》注定是一座空中楼阁!

  甚至一些人开始在心里叹息了。

  如果李浔老师不要野心勃勃地写架空,而是就以这种风格写一段现实中存在的历史,比如《唐朝那些事儿》,或者《宋朝那些事儿》,想来一定能取得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可他偏偏虚构了一个大明王朝!

  “哎!”

  会议室突然传来一声叹息,这声叹息让所有人感同身受。

  终于,书中来到1363年,真正历史上朱元璋败于翻阳湖,身死国衰的一年。

  陈友谅衰领他那浩浩荡荡的大军杀向洪都,此时攻守双方兵力悬殊,对守城的一方而言,陈友谅浩荡的大军仿佛无穷无尽,景象看起来十分的恐怖。

  可以朱元璋之精明,洪都如此重要,他又怎么不肯不提前布置?他在这里放了两个人,一个是朱文正,一个是邓愈,朱文正不是一个好人,但从能力来看,却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名将,邓愈同样是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

  ……

  洪都战役打了一个多月,朱文正以豆腐渣工程的城墙和有限的士兵与陈友谅的无敌舰队反复较量,靠着他的军事天才一直支撑了下来。

  洪都是一个奇迹,可仅仅靠一个洪都就想挡住陈友谅,却未免小觑了天下英雄。朱文正敏锐地察觉到洪都的抵抗已经到了一个极限,于是他派了一个人去找朱元璋,这个人叫张子明。

  朱元璋得知陈友谅在洪都受挫,知道自己和陈友谅摊牌的机会到了,他告诉张子明,让朱文正再撑一个月。一个月后,他会亲率大军同陈友谅决战。谁知这次张子明却被陈友谅抓住了,陈友谅令人拿着刀逼张子明去城下劝降,生命威胁之下,张子明没有任何拒绝的可能。

  来到洪都城下,一个没人瞧得起的文弱书生却对着城头大喊:“请大家坚守下去,我们的大军马上就到了!”

  原来他并不怕死,而是他的使命没有完成,所以他还不能死。

  ……

  当时间线跨过1363年,这一刻会议室里大家额头都开始冒出一层层的冷汗。

  如果说《明朝那些事儿》的1363年时间线之前还只是很有意思的话,那这个时间线之后就真的有些惊人了。

  首先李浔老师推导出的鄱阳湖大战极为精彩就不说了,毕竟李浔的水准大家都心知肚明,可最夸张的是,这书的后面竟然如同论文一样给出了史料的出处!

  一段架空的历史哪来的史料出处?当然是作者自己瞎编的,可问题是瞎编的史料真的能编的这么似模似样吗?

  甚至到了让人恍惚间以为真的存在这样一段历史一样!

  明明知道自己阅读的是一段架空历史,却偏偏就是觉得这段历史无比的真实,甚至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这种感觉简直让人抓狂。

  的时间线推进极快,但却丝毫不损其厚重。

  从朱元璋翻阳湖大战陈友谅,到击张士诚,再到出兵北伐,远征大漠,建立大明王朝,这段完全虚构的历史在李浔的笔下变得无比的真实及可信。

  胡惟庸案、蓝玉案,牵连之广,手段之狠,李浔落笔随诙谐,可众人还是感到一阵阵寒意,废除宰相、设立五军都督府、官制改革、军户、锦衣卫,方方面面事无巨细,各种推演,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所有人都在不约而同地思考朱元璋所作所为的合理性,已经必然引发的一系列影响。

  没有人注意到的是,在不知不觉间,大家脑海中竟然已经建立起了一个整体的,关于虚构的大明王朝的印象。

  而这个印象竟然隐隐比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两汉魏晋唐宋还要深刻。

  这里很多人都不知道两汉魏晋的官制,可大明那无比复杂的,完全虚构的官制,以及官制设立之初的背景,大家却都如数家珍。

  值得一提的是,李浔在创作《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照搬原著,而是有目的地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增减,但整体风格却完全承袭原著,所以李浔这版《明朝那些事儿》实际上要比原版来的更细致一些,一些原版中没有的东西,在这版中李浔适当对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至于李浔这么做的原因,当然是原世界大明真实存在,读者不懂地地方可以自己去查资料。而在这里大明完全就是一个虚构的王朝,有些东西他不写出来,读者就不可能会知道。

  不知不觉就到了下午五点,正常来说大家应该打卡下班了,可整个会议室里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站起来离开,甚至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注意到竟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

  不时响起的伸懒腰的声音说明大家已经一口气看了很久很久。

  终于时间线来到了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了。

  会议室再次响起叹气声,短短半天时间,李浔已经成功让朱元璋的形象在所有人的脑海深处扎根。渐渐的,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代替了1363年死于翻阳湖大战的朱元璋,成为在座所有人脑海中最为印象深刻的形象。

  朱元璋死后,由孙子朱允炆登基,很明显朱允炆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而朱元璋第四子朱棣身边也渐渐聚拢了一批能人异士。

  比如道衍和尚,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乱世之臣。

  又比如姚广孝,这又是一个和尚,一个拜了道士为师的和尚。

  有些人天生就是要来造反的,道衍和尚和姚广孝皆热衷于此,朱棣本不想造反,他当然想当和尚,但他不想反,但有时候命运就是会逼着你不得不反。

  朱元璋早已为继承人清除了可能存在的一系列威胁,如果单看力量对比的话,朱棣几乎没有任何胜算,但谁让他的对手是朱允炆呢?

  很显然这个被文武百官所寄予厚望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

  整个会议室没有任何一个料到最终竟然是这样一个结局,竟然是实力弱小的燕王朱棣击败了侄子朱允炆,夺得了皇位。

  可是整个过程看起来又是那样的合理和无懈可击。

  如果单看文笔,很明显李浔老师的水准是下降了的,别说和集大成的《三国演义》《西游记》相比,就是和射雕三部曲相比都还略有不如,可在这朴实无华甚至略显轻浮的文字之下,重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却压得在座的每个人都有些喘不过气来。

  字里行间里,竟然颇有种“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神采。

  这一刻不止一个人在心中默默问自己:“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返璞归真吗?”

  看起来似乎文字水准有所下降,但显而易见的是文字水准丝毫没有影响整本书的厚重,并且极为显著地降低了阅读门槛。

  这时大家不得不承认,《三国演义》随强,可阅读门槛也高,恐怕十个读者里能有一个有耐心看完都不容易。而这部《明朝那些事儿》虽然看起来文字水准有所下降,可十个读者里起码有三个能不知不觉地读下去。

  所以这是李浔老师为了降低阅读门槛而故意为之对吗?

  朱棣胜利了,但显然这同样不是一个完美的角色,但却是一个可信的角色。

  大功告成的朱棣开始了他的杀戮。

  【铁铉,割耳鼻后煮熟,塞入其本人口中,朱棣问:“甘否?”

  铁铉答:“忠臣孝子之肉,有何不甘!”凌迟,杀其子。

  黄子澄,凌迟,灭三族。

  齐秦,凌迟,灭三族。

  练子宁,凌迟,灭族。

  卓敬,凌迟,灭族。

  陈迪,凌迟,杀其子。

  此外,铁铉妻、女,方孝孺女,齐泰妻,黄子澄妹没入教坊司为妓女。】

  朱棣逼方孝孺按照周公辅政的故事来写这段历史,方孝孺不肯。

  朱棣继续强逼,方孝孺写下“燕贼篡位”四字。

  “你不写,不怕我灭你九族吗?!”

  “诛我十族又如何!”

  ……

  下午六点半左右,第一个人读完的人出现了,但他丝毫没有起身离开的意思,而是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发呆,不时还返回前面的章节再看上两眼。

  接着第二个看完的人出现了,然后是第三个,第四个,四五个。

  终于所有人都抬起来头,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大家一同看向社长。

  贺超群先左后右在属下脸上扫过,最后长叹一口气,脸上不无震惊地说道:“我甚至怀疑这小子为了一部自编了一套几百万字的虚构《明史》!”

  说罢自嘲的一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