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
残霞漫天,书院内的朗朗读书声渐止。
附近村落的孩童们,恋恋不舍放下书笔,整齐有序走出学堂。
庭院里,佛子小和尚与方老道正齐心协力,为孩童们发放着米面鸡蛋。
而已经收拾好行囊的师兄李知书。
腰悬铁剑,默默站在老院长身旁望着这一幕。
待今日书院每周一次的授课结束,他们四人也准备动身前往苏杭城了。
“师弟心思倒颇为巧慧,想出分发米粮吸引孩童前来学习的主意,轻易便做到了老师你未曾做到之事。”
师兄李知书在旁轻声感叹。
自幼便被院长收养在书院生活的他,清楚知晓老师这些年里,待在这穷乡僻野之地。
想要发挥自身最后的光与余热,教化些更多的有识之士出来。
但周边愿意上门听课的孩童,向来寥寥无几。
老院长面露欣慰笑容道:“你师弟曾对为师说过一句话,民以食为天,若连肚子都吃不饱,教化礼仪也属于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皆为虚妄。”
“可若一直以吃食相赠,换取这些孩童上门听课,若只在这一镇之地还好,将来又如何能普及整座天下?”李知书不由面露担忧。
“此话你师弟也曾说过,并且还给为师讲了个颇有哲理的小故事——”
“说是暴风雨过后,海浪将许多小鱼席卷上岸,一位路人前来游荡时,看到一位小男孩将沙地里即将被晒死的小鱼,一条一条扔进海水里,路人便嘲笑小男孩的所行毫无意义,并且岸边沙地里的小鱼有成千上万条,单靠他一人根本救不回来,又有谁会在乎呢?”
“小男孩的回答,说至少他现在手里这条在乎。”
“当时你师弟曾言,以个人力量去行教化大道之事,定然是杯水车薪。但若是一开始就把步子迈得太大,总想着对比整座天下而言,自己所行所为毫无意义就不去做,那世间诸事便永远得不到改变,至少他力所能及轻松随意的善举,或能够改变眼前这些孩童的一生。”
“你师弟还说,他之所以拥有如此想法,也正是因为以前在人生最困难无助的至暗时候,被许多无名好心人以同样的方式帮助过。现在已无法去报答那些无私相助,不知姓名的好心人,那便带着他们的善念,去帮助眼前需要帮助之人,等这些被帮助者成为有能力帮助他人者,如此星火相传,世间总会美好那么一丝丝。”
“你师弟还为那则故事,补充了个他认为满意的结局。说小男孩的事迹,被那位路人当做笑话讲与周边人听后,有人附和着嘲笑,但亦有人毅然决然加入了小男孩的行动中,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所有岸边的小鱼都重归大海获得新生。”
师兄李知书听完。
陷入良久静默。
最终缓缓开口总结道:
“小师弟愿以身为灯,以一灯传诸灯,直至万灯皆明。如此美好愿景,实乃天下苍生之福。”
之所以提及天下苍生。
是因为李知书心中知晓,老师他以将小师弟,定为世间文运传承者。
世间皇权,历朝历代都需得到儒家文宫认可。
属于彼此相辅相成的关系。
若小师弟日后得老师真传,入主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儒家文宫。
定然可以凭借手中权势,做出一番造福苍生的事业。
而自己这个师兄,自当以手中三尺青锋。
成为师弟的护道者!
……
……
“小君怡,这是老师特意为你准备的。”
姜达礼将手中沉甸甸的米面鸡蛋,交予到陈君怡手中。
“这么多,夫子哥哥我不能要!”
感知了下分量,小君怡一时有些惶恐。
明显比之以往多了许多。
连忙推辞。
“你先听老师我说完,其中一半,是正常的分量,你可以回去交给家中父母,作为兄弟的吃食。但另外一半,则是赠予你个人食用的,你回家后告诉你的父母,夫子哥哥我与青云镇孙捕头交好,且拳头下打死的妖魔鬼怪与恶人不计其数,若是胆敢克扣你那份吃食,我定然不会轻饶!”
“父母与哥哥弟弟他们,平日里其实待我不错的,比之同村那些经常被打骂的女孩子好多了。平日里父亲与哥哥弟弟们,身为家中男丁,平日里活计辛苦要撑起整个家,所以吃食好些也正常,平日里母亲吃什么我也吃什么的,并未刻意克扣。”
小君怡连忙解释起来。
生怕夫子哥哥误会。
将书院得来的精细米面与鸡蛋,交给母亲分给父亲和兄弟。
是她自己主动提出的。
毕竟只有给整个家庭带来福利。
自己一个女孩子来书院听课学习,才会得到家中支持。
比起一些吃食。
能来到书院读书学习,看到夫子哥哥才是最重要的。
“这些老师都知道。但小君怡你不仅是我的学生,就连名字都是我亲自取得,那自然是老师我的人,所以我自然希望你能够活得更好些。”
那一夜陈家村惨案,他在窗外看到陈君怡家中用餐一幕。
之所以未曾进入,选择先行离开。
便是在寻求更好的解决之道。
就如小君怡所言,每个贫苦家庭的男丁,都是家中顶梁柱。
只有他们吃饱了更有力气,才能支撑起整个家,让一家人活下去。
女子地位低下的遭遇,则属于整个时代的悲剧。
见小君怡低着头,小脸通红一言不发。
姜达礼还以为是她是被感动得无以复加。
于是出言宽慰道:
“夫子哥哥我前几日出门,赚取了一大笔金银,不用担心会把我吃空,就算让小君怡你来我家,吃上一辈子大米都不成问题!”
小君怡大气都不敢喘了。
小脸如同天边残霞,都要烧起来了。
旁边默默观察着这一幕的师兄李知书。
不由小声默念了一句:
“师弟啊,她还只是个孩子呀!”
分发完米面的方老道,恰巧路过,随后接道:
“那……千万不要放过她?”
……
……
“山明,你稍微留一下。”
望着孩子们鱼贯而出,姜达礼出言叫住了其中一名余左眼的干瘦男孩。
“夫子您有什么事情吗?”
独眼男孩抱紧怀中的米面鸡蛋,惶恐询问。
生怕是自己哪里做错了,惹得夫子不快,要收回这些吃食。
“照顾生病的母亲固然重要,但你的身体也同样重要。看你这副模样,是已经好几天都没怎么吃东西了吧?”
“吃……吃了的,很饱很饱”
话刚落音,肚子便传出清晰可闻的抗议“咕咕”声。
撒了谎,红了脸。
真是好笑又心酸。
与这些孩子相处也有近一年了。
除了记住他们每个人的姓名外,姜达礼也从各方渠道了解了一些他们家庭情况。
比如眼前的孙山明。
父亲早逝,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自己又在进山采药时不幸弄瞎了右眼。
至于每次授课完毕给予的那些营养吃食。
也都被他一点不剩喂食给了病榻上的母亲。
因此才会显出与年龄不相等的枯瘦。
“院长爷爷身体年迈,为师近日里又要去苏杭城赶考,所以想拜托山明你一件事。”
“什么事夫子您尽管吩咐,只要我能够做到的,一定尽力去做好!”
“想要雇佣你接下来这段时日,来书院打杂,负责洗衣做饭拖地清扫之类的工作。至于酬劳,月钱可能给的不多,但可以每餐多做些吃食带回家,还有提供一些草药。”
“可是……”
“没有什么可是的。为师也观察山明你很久了,觉得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才来拜托你帮这个忙。你也不想看到你如此英俊潇洒的老师,每天因为这些琐事,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脏兮兮的吧?”
在姜达礼的循循善诱下。
雇佣之事就这么愉快确定了下来。
并将事先准备好的草药,交到眼眶发红的孙山明手中。
落日余晖下。
枯瘦男孩眸染红霞。
停下脚步,回望身后的书院。
然后在无人看到的路边,屈身跪下。
咬紧牙关。
流泪满面。
对着书院方向,重重磕了三个响头。
正在院中为爱徒送行的老院长。
蓦然一顿。
方才……好像儒家文运,突然颤动壮大了一丝?
难道千年未曾出圣的儒道,又将有新圣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