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声渺远灵动,若是仔细听来似乎有浪花拍击礁石的声音,还有海鸟划过天空时的清脆啼鸣……
樊芜和明玉站在大殿门前,清醒而又沉醉的听着这歌声。
清醒,是因为心中知道这是龙宫中的某些存在发出的声音,心中提防,未曾放松。
沉醉,是听出了歌声中的单纯、欢乐与孤单。为了那些歌声中传达的情绪而沉醉,由理解而产生了共鸣。
而且,这歌声听起来有种熟悉感。
宫殿中隐约有村长的影子,樊芜有些感慨的对着明玉说道:
“你说,这村长到底何许人也?”
明玉呜咽一声表示不知。樊芜定了定神,便走向宫殿。此时,歌声已经停歇。
鞋子落在宫殿的台阶上,那晶亮的地板发出了嗒哒...嗒哒...嗒哒...的声音。
踏上最后一节台阶,放眼望去,空旷的大殿只有四角有四根立柱支撑着穹顶,正对着殿门的是一尊人声鱼尾的白玉石像。
而村长便盘膝坐在石像前方,仰面望向约有两人高的人鱼石像,嘴中哼着樊芜刚刚听过的那首歌的曲调。
樊芜的脚步声让村长停顿了一下,随即又继续的哼唱起来,想比于之前的曲调中温柔里透漏的孤单,现在的曲调是幸福的、蕴含了脉脉温情。
樊芜一边为这份情谊感慨,一边为自己五音不全的天赋默哀。
直到一曲终了,樊芜才走上前去,隔着十米左右的距离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你,到底是谁?”
村长缓缓的放平仰着的头颅,转过身来,目光平静的看着樊芜。
樊芜看到村长的模样一惊,再细看确实是那身衣衫、那发式,只是曾经老态龙钟的驼背老者模样变成这般憨厚朴实的青年,樊芜还是难免惊诧。
“我是谁?”青年村长被樊芜这个问题问的苦笑一声,“一个,”青年村长回头深情的看向人鱼石像,“痴情人罢了。”
樊芜看着人鱼石像,脑海里闪过村中的传说还有那圆月会,心中有所明悟。
“当年,我还只是一个随着父亲出海捕鱼的少年,在那个夕阳下,只远远的见了她入海时的一角鱼尾便追寻了很多年。”
“父亲和村民被海浪吞噬而离世,村中只剩老幼,村长和一些宿老决定以身饲海,来求得海神的庇护。我不同意他们这种做法,我不相信海神会需要人命来取悦。我不得不独自出海,去寻找海浪的源头。”
“在这个过程中,凌琳暗中帮了我很多次,我还差点把她但当做害死村民的妖怪。”
说着,青年村长抬头看着白玉石像,嘴角扬起笑意,“我们一起找到了翻涌起海浪的妖怪,在凌琳的帮助下,杀死了它,海浪逐渐消失,升高的海平面也逐渐恢复原样。我找到了村长和宿老们,在凌琳的施法下快速的回到村里。”
“等待着我的是村民的欢呼,是村民的敬仰,村长宿老的支持;然而等待着凌琳的却是孤独。”
“直到一个雷雨夜,凌琳突然的出现在我门前,那狼狈的模样吓了我一跳,我慌忙将她拉进屋子,帮助她打理好,用破旧的衣物裹紧保暖。那天我才知道,她日日来海边等待我出海,我却再没有见过她。她来海边的事渐渐被族人发现,他们严厉的警告她不得再来海边,可是思念是挡不住的。
“凌琳也因为族人的态度坚定了走上陆地的信念,化成人形的凌琳用的是秘法,她的修为根本不足以以人身生活在陆地上,因此,每晚都要变回原形。我们一直隐藏的很好,村人也渐渐接受了凌琳,我们一起重建家园,寻找父亲和村民的遗体。凌琳身为高阶的水妖帮了很大的忙,村民越来越喜欢她。”
“但是,”青年村长痛苦的双手捂住脸,闭上眼睛,似乎很难承受接下来要说的事情,等他唰的睁开眼睛,眼里已是红丝遍布,泪水翻涌,“凌琳的族人显化神迹,说凌琳是妖怪,起初村民是不信的,但是既然有了疑问自然是会更加的关注,结果,就被他们看到了凌琳的真身。”
青年村长说出此话的时候声线平稳,樊芜也感受不出其中的起伏,但身形有些发冷,青年村长这态度明明是恨到极点的表现。
“等凌琳的族人降下了‘神罚’,所有村民都相信了他们的鬼话,还劝我不要违抗海神的旨意。”
青年村长的声音冷漠,“他们面都没露,就在村民的‘帮助’下带走了凌琳。那些看着我长大的长辈们就那样将凌琳送入深海,不顾我的感受。”
“后来,我出海寻找,却始终没有结果。”
“直到我在海边发现了一块巴掌大的鳞片,那颜色,分明就是凌琳身上的。我很担心,慌慌张张的草草准备了东西出了海。”
青年村长露出凄然的笑,“等待着我的,是对凌琳的惩罚,是亲眼见到凌琳被化作石像封印在海之崖。”
“那是他们故意让我看的,就是为了让我死心,我的心的确就在那一刻死掉了,但是寻找凌琳的执念却从未减弱。”
“我回到村里,杀死了那些送了凌琳去深海的家伙,那时候,我发现自己还有将他们的灵魂囚禁、奴役的能力,我就杀光了所有人,让他们在我的想法里活出我想要的样子作为惩罚。”
“谁让他们不问青红皂白就拆散我和凌琳呢?”此时的村长那冷漠的表情里还有理所当然,似乎此事本就该如此处理。
樊芜什么话都没说,静静的听完村长的故事,也没有对村长的行为作出任何评价。
但是,樊芜对村长力量的来源产生了怀疑,一个凡人怎么可能在杀人的过程中便拥有了役使灵魂的能力呢?
“你说,我这样惩罚他们是不是不够?”
樊芜没想到青年村长会突然有此一问,再看他眼中的清明渐渐消失才发觉他在这个讲述的过程中逐渐失了神志,“这世间没有什么非黑即白,自然也没有一个界限来描述惩罚足够与否,在于一心罢了。”
说道“在于一心”,樊芜忽然对于师父石樾说的修仙一途的意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妙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