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套青瓷茶具,连壶带盏都是上品,瓷壶底部还有窑号,‘大卫园山’。”燕三郎翻过其中一块碎片,让人看见上面的落款,“这是大名鼎鼎的园山官窑烧制,市价至少一百两银子起,可比你这里大部分皮料贵得多了。”
房东睁大了眼:“那,那也碎了啊。”
“你觉得,他们会把这么贵重的茶具直接塞进包袱么?再说,用惯了这种茶具的人,能躺进那种被窝里?”听到这里,千岁已明白燕三郎想说什么了,嗤地一笑,“这几人带着储物空间来的,随身物品可不仅这么几件。现在,都拿出来罢。”
石从翼眯起眼,望向房东的目光森寒。他这里忙着办王廷的大事却毫无头绪,此等山野小民还要给他添堵吗?
房东接触他的目光,险些吓尿,哈腰道:“是、是还有一点遗漏,我忘了!我这就回去拿!”
很快,他“忘记”拿出来的东西就摆上了桌子。
这里面有三件软毡,虽然款式和质料各不相同,可都有一点共通:
它们很轻、很软也很暖,同样价格不菲。
“呵,雪绒丝。”千岁随意拣起一件,“这几名异士很有钱呢。”
燕三郎则把几个精金打造的小玩意儿拿在手里,“这是一套防御阵具,原本应该布在门窗边上。”
阵法的布置需要材料,这里七件符器组成一整套阵具。只看它所用的材料,就知威力很大。“估摸着用来守住门窗,不令外敌侵入,也有示警作用。”
石从翼沉声道:“也就是说,他们已经在屋里布置了阵法,却没挡住凶手。”
千岁把玩着其中一个精金小塔:“这阵法嘛,光凭你是冲不破的。”
石从翼面色微变。
千岁来历成谜,神出鬼没,但护国公对她评价很高。她既这样说,想来与事实也不会有多大出入。
杀掉这几名异士的凶手,必定很强大。
异士也分三六九等,大部分还要为钱奔波,毕竟修行太吃钱。这几人却过得优渥,身在远郊还这么讲究。那么问题来了,“像他们这样的人还用得着当皮商、进山收皮料吗?”
恐怕,这些都只是障眼法罢了。
寒冬腊月,他们溜进大山之中真正想要做什么?
真是一万个可疑。
桌上还有些杂物,燕三郎拿起其中一件、也是最特别的一件细细端详。
这是个形状特殊的长条盒子,宽度只有三寸,长度却有三尺,翻盖可以打开。
盒子上描金砌玉,还缀着十三块大小宝石,每一块都是珍品。
这大概就是房东私藏它的原因。
但盒子里是空的。
“画匣子?”石从翼一眼就能认出这只匣子的用途,拿起来冲着房东晃了晃,“收在这里面的画卷呢?”
“画?”房东迷惑,“大人,这盒子是空的,当时就落在地上。”
他见石从翼不信,又是赌咒又是发誓。
“掉在哪里?”
房东走到墙边,指着一处地面,“就这儿!”
他二人说话时,燕三郎却看着房东的儿子。这孩子看起来才七、八岁年纪,石从翼手上的画匣举到哪,他的眼神就跟到哪儿。
他还动了动嘴,想往前一步,结果被母亲扯了回去:“别靠近!”
燕三郎走到男孩面前,蹲了下来:“你什么了?”
房东妻子双手连摇,把孩子拖到自己身后:“大人他还小,他什么也没看见。”
千岁踱了过来:“你让他自己说。”
白袍女郎这么居高临下一瞪,气场太足,孩子更是怯怯地缩去母亲身后。
燕三郎摇了摇头,向她一伸手:“糖。”
“什么?”
“给我几颗酥糖。”燕三郎知道她手里少不了这些东西,“什么味儿都行。”
千岁没好气扔给他两颗甘梅糖。
燕三郎拿着糖果,递去孩子面前:“说出你看见的,这糖就归你了。”
糖果的香甜味儿飘过来,男孩动了动鼻子。他看看糖,再看看燕三郎,终于从母亲身后探出头来,往后一指:“我在后边的矮垛上弹冰溜溜,有次透过窗户,看见住在这里的客人正在摆弄一个画轴,有个人揭开一小半看了看,另一个人刚好走进来,马上把画抢回去卷好,还在画上套了个什么东西,再把看画的人骂了一顿。”
他伸手一指窗边:“就在这里看。”
放在匣子里的画?
石从翼和燕三郎互望一眼,前者沉声问:“画上是什么?”
孩子摇头:“看不见。”
燕三郎走去屋后,果然看见农家的墙垛很矮,还不到三尺高,平时用来晾晒东西,孩子爬上去并不费力。
他往墙后一站,定睛看了看就道:“没错,从这里可以看见室内。”
千岁换了个问题:“那幅画,有多大?”
可她刚刚凑近男孩,他就吓得连连后跳。
什么意思?千岁不悦。小屁孩子看到她这样天仙一般的美人儿却像见鬼一样?
燕三郎已经走了回来,轻咳一声安慰她:“莫在意,孩子只凭直觉。”大人都被她的外表蒙蔽了。
只凭……直觉吗?千岁看着他,无端觉得指尖发痒。可惜臭小子已经长成大个儿了,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任她搓圆又搓扁,不爽!
只看画匣子的规格,就知道收在里面的画卷小不了。但燕三郎还是把她的问题重复了一遍。这回男孩很配合,伸手比划:“大概有这么大。”
如果这孩子没比划错,那幅画卷至少有三平尺,不小了。
可惜,没看见内容,燕三郎想了想,又问他最后一个问题:“那幅画是彩色的么?”
男孩想了很久,才点了点头:“好像……上面有很多小红点点。”
红点点是什么?众人看男孩神情,就知道他也讲不清楚。一来他年纪太小,二来当时距离太远,看不真切。
石从翼对房东道:“三名房客长的什么模样?说清楚,否则你下半辈子都要吃牢饭!”
房东打了个冷噤,一五一十说了,再不敢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