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节 赠送
七寻这个小茶侍当的很是放松。
大概是这几位儒修身上的浩然正气的原因,又或者,是从这几人身上,让她感受到了她生命的来处,那个世界气息的原因。总之,莫名的,就在这几位大叔身上,感受到亲切。
扶苏没七寻那么自在,但显然也是放松的。
小胖子对儒修没什么概念,实在是太小众了。
虽然他知道万界有儒修的存在,但他不懂同样是修行,他们体修苦巴巴的,想要修行有所得,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而人家儒修,读读书就能修的呼风唤雨,据说儒道修成圣,可言出法随,牛逼坏了。
不说文圣,便是宗师境以上的儒修,谈不上真正的言出法随,可以诗词文章之句为术,站在那里吟诵几句诗词,便能打的人找不着北,逼格满满,十分拉风。
当然,儒修不成尊成圣,战斗力很弱也就是了。
小胖子对儒修没兴趣,便把心思都花在了这一茶桌的点心上,吃的十分认真。他和这几位,也没啥好聊的啊。
玉流川却是剑眉微挑,他觉得他小师叔今天有点不同,对这五位什么蓝星的儒修,态度有点奇怪,决不是她平时待人的样子。
同样是刚结识的前辈,她待虬髯圣尊,可不是这种样子,更像是忘年交,虽然也亲近,但亲近与亲近是不同的,小师叔对这几位儒衫,更......怎么形容呢,隐隐有种见到亲人长辈的感觉。
可明明,才相识,更非一个界域之人。
他不免又看了扶苏师叔一看,结果扶苏师叔的态度,和小师叔也差不多,那点儿不同之处,也仅仅是,扶苏师叔显得更矜贵内敛些。
总之,有点奇怪。
难道真的只是因为,儒道和神州大陆的文道相防,而小师叔的娘亲,是文士的原因?
《仙木奇缘》
怎么有点不信呢?
可也没见小师叔和扶苏师叔,同这几位谈起文章典籍啊。
聊到现在,也不过是些蓝星的风俗人情。
真是让人想不通啊。
其实吧,也不是七寻不想和人家讨论什么学问,关键是,她的技能点,没点在文章诗词上。
她倒是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这些年跟着诗书,四书五经的倒是记的真真的,阅读理解在老娘和大堂兄的讲解下,也没拉下,可这些,是华厦一族后世都会出现的,尤其是汉赋唐诗宋词元曲这些,她能在大夏拿出来,但绝对不能在这几位蓝星的儒修面前拿出来啊。
真要是把这些在这几人面前显摆,以后华夏历史上,没了李白,没了杜甫,没了她美娘,没了苏东坡,没了那些闪耀古今的大佬们,那样的华夏,还是有灵魂的华夏吗?
所以七寻沏上茶后,便给扶苏递了个眼色:哥,你是文化人,正经的儒家弟子,你上!
扶苏:......
好在几位儒衫大叔被七寻拿出来的高阶灵米灵谷做的点心,还有那各种灵果,给投喂的,暂时完全忘记了讨论学问这件事儿。
几人心下还纳闷,这几小家伙说是来自小世界,但这身家,哪里像是小世界出身的修士?
即便那个剑修小子身上有龙气,可能出自皇室,但也没道理,对他们一个小世界来的不起眼的儒修这般礼遇啊。
等七寻上了茶,几人闻着茶香,神清气爽,忍不住品尝了一口,那位身着儒衫,叫仲离的大宗师脱品赞道:“几片青叶,以煮沸的灵液冲泡,便有如此清香,令口舌生津,神台清明,体内灵力充盈,妙极妙极。我界虽也有茶之一物,却和小姑娘你的茶,完全不同。”
七寻这才想起,这种清茶,如今华夏还没呢,即便唐宋时期,所谓茶,也多是以各种调料煮出来的,据说那口感,对后世之人而言,滋味相当于不可言说的黑暗料理。
七寻挠头,笑道:“我家小妹妹是灵植师,偶尔发现有些特殊的灵植叶,炒制后以沸水冲泡,味道清香爽口,便是凡树之叶,亦有凝神静气之效,常喝对身体极有好处,因此我们家人便习惯了这般泡茶,比之煮茶,要方便些。我这里有不少茶叶,前辈们喜欢,我多送些就是了。适合炒制茶叶的茶树,各个世界应该都有,至于炒茶之法,实在不值什么,回头我抄录一份,送给前辈们便是。”
几人听了这话,想着这茶之妙,实在不愿拒绝,便道:“那便多谢小友了。不过我们却也不能白要小辈的赠礼,蓝星虽是小世界,却也有些他界没有的特产,我见小姑娘这些点心都极精美,想必是个爱美食的,我们蓝星有一种十分难得的稻米,为胭脂色,名为胭脂米,用来做点心却是不错,且种在灵地,有些灵气,以万界的等阶标准,算是四阶灵米,做点心是极适合的。另则,我家乡有一种鱼,叫江鲟,美道十分鲜美,我倒是带了些,回头也送一份给小姑娘。”
江鲟啊。
鲟鱼之美,多少大文豪们写诗赞美过,只是,七寻出生之前,它已经上了华夏灭绝物种图录了。
七寻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有机会,能吃上数千年前的长江鲟。
一时也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了。
最重要的是,那是她上辈子祖地所在的长江中的物产啊。
“多谢前辈,能让前辈珍藏着,带至炼境的,必是天下最好的美味。”
至于环保什么的,让人家少吃江鲟,这种话,还是算了吧,说了也没用,还有几千年呢。
不过大叔说送她胭脂米什么的,七寻想着,自己空间里也种着胭脂米呢,只是不知道和大叔所说几千年前的胭脂米,是不是一回事。
但谈到农作物,七寻觉得别的她不能做,但给蓝星现在的华夏文明所在地,添些能吃的东西,却是可行的。
七寻笑道:“那便多谢前辈们了,我二哥是灵厨,我五妹妹是灵植师,这礼物,他们见到必然喜欢。
如此,我也有东西要送前辈们,却是我们家乡种植的普通农作物,有亩产三四千斤的红薯,亩产至少一两千斤的土豆,还有亩千斤左右的玉米,这两样都是十分抗旱的作物,可作主食,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即便贫脊干旱的土地,亦能种出可观的收成。
种植后,至少能让百姓填饱肚子,即便灾年,也不至让百姓饿蜉遍野。只是,前辈们收下后,回到蓝星,定要想办法在民间推广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