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苏亦会不会跟自家导师宿白先生存在学生之争?
估计不会。
顶多是补充,或者说修补一些边边角角,毕竟佛教考古不是夏商周考古,尤其是夏文化,这玩意,就连许宏都要提出假设存在说,就是假设夏朝真的存在,我们应该怎么去论述。
苏亦不觉得自己对夏文化的研究会比许宏还牛。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留给后世弟子去证明吧。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先贤都说了。
要相信,后辈比自己更聪明。
自己啥都研究,后来者研究啥?
难不成像他前世读研一样,做一个万金油?
苏亦在考古专业上的第二门课是,严文明先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不是对新石器时代考古多感兴趣。
他更多是对这位先生好奇。
之前复试面试的时候,严先生跟他的互动不多,主要集中在跟高铭以及吕遵锷两位先生,跟邹恒先生也过互动,毕竟甲骨文涉及到安阳殷墟,涉及商周考古。
当时邹恒先生被点到,说了一句话话,也不多,邹先生从来不是气氛担当。
就连俞伟朝先生在结果公布的时候,还跟他有过一分钟私下交流,严先生完全就没有。
但说严先生是个性格沉默的人?
并非如此。
性格沉默的人是当不了领导的。
严先生在考古专业独立成系之后就担任副主任,然后接任宿先生成为第二任系主任。
但说严先生是健谈之人?
好像也说不上。
北大的诸位老师之中,要说谁最惋惜不能收苏亦为研究生的话,并非是吕遵锷而是高铭先生。
而,高铭跟吕遵锷还有严文明两位先生关系都不错,尤其是严先生,当初在江西鲤鱼洲的时候,俩人都算是生死之间了,当时高先生是班长带领严先生众人劳动。
当时,严先生患有胃溃疡,加上高强度的劳动,一病不起,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差点就活不成,严先生后面都要交代遗书了。最后还是高先生去找医生想要转院,被拒绝了,再加上校外的医院条件更加恶劣,后来还是听从医生建议留在鲤鱼洲校医院治疗,最终严先生奇迹般的活下来了。
陈平原有一本书《鲤鱼洲纪事》写了不少关于这个年代北大师生在鲤鱼洲的往事。
当时的条件,恶劣是真恶劣。
严先生能够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并不容易。
旧石器时代考古往往跟古猿古人类打交代的比较多,新石器时代考古就更加贴近现代人类的生活了。
“考古学是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来划分考古时代的。根据生产工具可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时期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而,石器时代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的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还有一个作为过渡阶段的‘中石器时代’。有的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之间还有一个作为过渡阶段的‘铜石并用时代’或称‘金石并用时代’。”
“在中国,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骑时代,,基本上是和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公社、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相并行的。在欧洲等地区,整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都处在史前时代。”
严文明先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课堂上,苏亦终于可以安静的听讲了。
这一次,考古专业的学生不像之前在吕遵锷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欢脱了。
不是说严先生的课堂更加严肃,让大家不敢起哄,而是大家都已经习惯苏亦在各位先生上课堂上停课。
再次看到他在严先生的课堂上,也不吃惊。
严先生的课堂没有吕遵锷先生课堂气氛欢乐。
主要是两位先生讲述的东西不一样,新石器时代考古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古人类化石在摆弄。
唯一的教具,也就是一些石器、陶器之类的,甚至,这堂课,严先生都没有拿教具。
因为讲述的都是基本的概念。
跟大家讲述了考古时代是如何划分的。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考古通论的课程,但,这门课程似乎并没有开设,所以这个部分,每一个老师都有着自己的讲述。
其实考古时代如何划分,是学界公认的标准,不然,没法交流或者教学。
新旧时期时代的划分不存在争议,唯一存在争议的中石器时代。
“欧美学者讲中石器时代称为续旧石器时代,也有人称之为‘上旧石器时代’或‘外旧石器时代’,这概念出现以后,考古学界一般都将间接打击法制作的‘细石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如欧洲的阿齐尔文化,就是以几何形细石器为主题,用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的石片镶嵌在骨柄上作为复合工具使用!”
如果说上一段关于石器时代的划分,大家还能听得明白的话。
关于中石器时代的文化归类,大家就一脸懵逼了。
国内的遗址文化都弄不清楚,严先生就直接跟大家说欧洲遗址文化,而且,这个名字,他们听都没有听说过。
甚至教材都没有。
要不是严先生说,谁能够知道呢。
苏亦自然知道,甚至,他知道的还多一些。
除了欧洲的阿齐尔文化外,塔德努瓦文化也被划分为中石器时代。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时候,严先生都开始关注欧洲的考古成果了。
甚至,七十年代末,国内的考古学者都已经开始关注中石器时代的概念了。
不过这个概念,欧洲已经提出来已经一百多年了。
一在J·鲁鲍克(即艾夫伯里勋爵)提出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概念的一年之后,即一八六六年,H威斯特罗普就提出了中石器时代的概念。
当年之所以提出这个概念,完全是出于满足考古学者一般分期总是喜欢分作三个阶段的习惯。
中石器时代的概念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内涵,而且这价概念也不为大多数考古学者所接受。
到了本世纪二十年代,R·马卡里斯特才明确限定了中石器时代的概念。
三十年代,英国著名考古学者G·克拉克的两部重要著作:《英国的中石器时代》(1932)和《北欧的中石器文化》。
严先生提出这个概念,也没啥毛病。
然而,严先生讲授的是新石器时代考古,中石器时代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让同学们知道石器时代是如何划分而已。
即便如此,也让同学们感受到考古学的难度了。
还在课程涉及到的世界考古知识不多,只是一两个简单的概念。
内容还是集中在新石器时代,并且是国内考古遗址这部分。
“新石器时代是以农业、家畜饲养业和磨制石器的产生作为主要标志,有的地区在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以及磨制石器出现后,陶器尚未产生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阶段,称为‘前陶新石器时代’或称‘无陶新石器时代’。”
这些概念部分,其实是很枯燥的。
为了让大家明白这些石器时代的划分,有了一个具体的对方,而非抽象的概念,严先生在课堂上还要举列子。
“比如,西亚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东南欧的希腊半岛和克里特岛等,都经历过前陶新石器时代。咱们中国的华南地区和黄河流域,也发现了一些前新石器遗址。”
具体是那些遗址,严先生并没有提及,或者是留在后面的课程在讲述。
然而,等严先生提到华南地区的时候,班上的学生都下意识望向后排的苏亦。
甚至,还有学生提问,“严老师,石峡遗址是不是前陶新石器时代遗址啊?”
显然,经过新闻报纸的传播。
大家都知道广东有个著名的石峡遗址。
而且,还是78年发掘出来最为重要新石器遗址之一。
严先生摇了摇头,“并不是,石峡文化是中国岭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广东曲江石峡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北江、东江的中上游地区。年代约距今四五千年。所以石峡文化,也称为铜石并用时代文化,”
说着,严先生突然望向苏亦,“苏亦同学,去过石峡遗址吗?”
苏亦摇头,“前几个月在粤博实习的时候,只去过河宕遗址,因为,我实习的时候,石峡遗址已经今年的发掘任务已经结束,差不多在收尾阶段了。”
众人恍然。
严先生笑,“”
内陆地区以广西柳州白莲洞二期文化为代表;
滨海地区以台湾省台东县海雷洞遗址为代表。
未来,苏亦会不会跟自家导师宿白先生存在学生之争?
估计不会。
顶多是补充,或者说修补一些边边角角,毕竟佛教考古不是夏商周考古,尤其是夏文化,这玩意,就连许宏都要提出假设存在说,就是假设夏朝真的存在,我们应该怎么去论述。
苏亦不觉得自己对夏文化的研究会比许宏还牛。夏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留给后世弟子去证明吧。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先贤都说了。
要相信,后辈比自己更聪明。
自己啥都研究,后来者研究啥?
难不成像他前世读研一样,做一个万金油?
苏亦在考古专业上的第二门课是,严文明先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不是对新石器时代考古多感兴趣。
他更多是对这位先生好奇。
之前复试面试的时候,严先生跟他的互动不多,主要集中在跟高铭以及吕遵锷两位先生,跟邹恒先生也过互动,毕竟甲骨文涉及到安阳殷墟,涉及商周考古。
当时邹恒先生被点到,说了一句话话,也不多,邹先生从来不是气氛担当。
就连俞伟朝先生在结果公布的时候,还跟他有过一分钟私下交流,严先生完全就没有。
但说严先生是个性格沉默的人?
并非如此。
性格沉默的人是当不了领导的。
严先生在考古专业独立成系之后就担任副主任,然后接任宿先生成为第二任系主任。
但说严先生是健谈之人?
好像也说不上。
北大的诸位老师之中,要说谁最惋惜不能收苏亦为研究生的话,并非是吕遵锷而是高铭先生。
而,高铭跟吕遵锷还有严文明两位先生关系都不错,尤其是严先生,当初在江西鲤鱼洲的时候,俩人都算是生死之间了,当时高先生是班长带领严先生众人劳动。
当时,严先生患有胃溃疡,加上高强度的劳动,一病不起,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有限,差点就活不成,严先生后面都要交代遗书了。最后还是高先生去找医生想要转院,被拒绝了,再加上校外的医院条件更加恶劣,后来还是听从医生建议留在鲤鱼洲校医院治疗,最终严先生奇迹般的活下来了。
陈平原有一本书《鲤鱼洲纪事》写了不少关于这个年代北大师生在鲤鱼洲的往事。
当时的条件,恶劣是真恶劣。
严先生能够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并不容易。
旧石器时代考古往往跟古猿古人类打交代的比较多,新石器时代考古就更加贴近现代人类的生活了。
“考古学是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来划分考古时代的。根据生产工具可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时期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而,石器时代可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的地区在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还有一个作为过渡阶段的‘中石器时代’。有的地区在新石器时代与青铜器时代之间还有一个作为过渡阶段的‘铜石并用时代’或称‘金石并用时代’。”
“在中国,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骑时代,,基本上是和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原始公社、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相并行的。在欧洲等地区,整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都处在史前时代。”
严文明先生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课堂上,苏亦终于可以安静的听讲了。
这一次,考古专业的学生不像之前在吕遵锷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欢脱了。
不是说严先生的课堂更加严肃,让大家不敢起哄,而是大家都已经习惯苏亦在各位先生上课堂上停课。
再次看到他在严先生的课堂上,也不吃惊。
严先生的课堂没有吕遵锷先生课堂气氛欢乐。
主要是两位先生讲述的东西不一样,新石器时代考古的课堂上,没有那么多古人类化石在摆弄。
唯一的教具,也就是一些石器、陶器之类的,甚至,这堂课,严先生都没有拿教具。
因为讲述的都是基本的概念。
跟大家讲述了考古时代是如何划分的。
按理来说,这应该是考古通论的课程,但,这门课程似乎并没有开设,所以这个部分,每一个老师都有着自己的讲述。
其实考古时代如何划分,是学界公认的标准,不然,没法交流或者教学。
新旧时期时代的划分不存在争议,唯一存在争议的中石器时代。
“欧美学者讲中石器时代称为续旧石器时代,也有人称之为‘上旧石器时代’或‘外旧石器时代’,这概念出现以后,考古学界一般都将间接打击法制作的‘细石器’作为主要的生产工具。如欧洲的阿齐尔文化,就是以几何形细石器为主题,用三角形、半月形和梯形的石片镶嵌在骨柄上作为复合工具使用!”
如果说上一段关于石器时代的划分,大家还能听得明白的话。
关于中石器时代的文化归类,大家就一脸懵逼了。
国内的遗址文化都弄不清楚,严先生就直接跟大家说欧洲遗址文化,而且,这个名字,他们听都没有听说过。
甚至教材都没有。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点击下方的"收藏"记录本次(第121章 新石器时代考古)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
喜欢《我在北大学考古》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