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官员考核制度
“太子,你以为如何?”嬴政试探着对赵熠问道:“朕只是借调,让司马欣出任蜀地最高官员,等他整顿好蜀地吏制,就会把他调回咸阳,交还与你。”
“届时以司马欣的资历,太子你想让他去朝中哪个位置,朕都会鼎力相助!”
赵熠听着嬴政的话,却并未搭话,但是心中却在不停腹诽当中。
【老东西真的是画得一手好饼,这算是跟劳资做交易?还真有点意思。】
【得亏是司马欣对劳资够忠心,否则还不给老东西忽悠瘸了!】
“司马欣的事情,儿臣做不了主。”赵熠硬邦邦说道:“父皇直接征调就是,这个应该不用儿臣出面吧?”
嬴政闻言顿时一脸的无语,他是真的被赵熠给弄得没脾气了。
可是没办法,有求于人,又都是两个人精加犟驴,嬴政知道还是得自己低头。
“太子,朕已经派人询问过司马欣,他说要看你的意思。”
“蜀地发生什么事情,太子你也知道,哪里的官场,早就该整治了,朕是看好司马欣,才决定让他去,所以太子,这件事无论如何,请你一定要帮朕!”
赵熠低头不语,做思忖装,内心里却是在疯狂吐槽嬴政。
【老东西有点舍本逐末了,整顿吏制怎么可能是一两个人就能解决好的事情。】
【司马欣虽然有点能耐,可整治整个蜀地的官场,哪有那么容易,再说了又不光只是蜀地一处官场有问题,说老东西什么好!】
【要我说啊,整顿官场,必须从根上面想办法,而不是总想着治标不治本!】
【话说古代把官场折腾明白的条例,好像也有不少,让我想想啊……】
赵熠的心声,瞬间吸引了嬴政,看到赵熠的脚步停了下来,嬴政也跟着停了下来,静静等候着赵熠脑海中的心声。
【对了,就是这个,记起来了,要想整顿吏治,就必须对官员有一个综合性的考核制度!】
【先把所有官员纳入考核范围内,等级和标准规范化,对考核要求有明确条文。】
【比如每年进行一次小考,每三到五年进行一次大考,小考就考核官员的政绩优劣,大考这考核官员任期当中的功过。】
【然后把考核等级分为不同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标准和奖惩方法,按照等级来进行评判奖惩。】
【必须对官员做到有奖有罚,不能让他们感觉当官就抱住铁饭碗了,让他们有紧迫感!】
听到赵熠这番心声,嬴政几乎想要抚掌叫好。
赵熠说得实在是太对了,官员就不能没有紧迫感,没有紧迫感的官员,只会得过且过,或者泯然众人矣,那绝对不是大秦所需要的官员。
【同时官员的考核标准也要细化,比如对御史,言官这猴子那个人,不能让他们有事没事就死谏什么的,必须要给列出一个标准,否则就是胡乱喷子,有什么用……】
【另外对于甄选官员,要做到人尽其才,把德才兼备的人能够提拔上了,把有缺点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对考核官员,要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赵熠思绪乱飞,几乎眨眼间就把大秦的官员考核制度,给列了个框架出来,听得嬴政一愣一愣的。
但是在震惊的同时,嬴政赶紧把赵熠所想的内容,给全部死记硬背下来。
这就是嬴政的优势了,他的记忆里在整个大秦,算是顶尖的,所以不管赵熠想得有多纷乱,嬴政都能够一一归类,然后全部记在脑海中。
也是嬴政一直都想对大秦官场下手,却始终不得其法,想要纠正一些不良风气,却又不知道该从何入手。
现在听到赵熠这番心声之后,嬴政幡然醒悟,心中犹如明镜一般。
嬴政相信,如果按照赵熠的这套官员考核制度,严格执行下来,那大秦的官场,绝对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那些贪官污吏将无所遁形,一些得过且过的官员都会紧张起来,而真正有才干的人,才能越干越好。
嬴政越听越觉得兴奋,似是眼前已经看到大秦美好的未来。
【不过这个奖惩制度,必须仔细斟酌,不能够按照大秦当前律例那样严苛。】
【大秦现在的律例不够人性化,而且对于官员这种特殊的存在,必须要有足够的空间。】
【在官员任期当中,根据考核结果,只允许晋级或者降职,除非是大罪过,就另当别论。】
赵熠的思绪,越飞越快,嬴政已经开始隐隐有些跟不上赵熠的节奏了。
但是嬴政能够听得出来,困扰自己这么久的官员问题,居然被赵熠三下五除二,就这么给轻松解决掉了。
赵熠已经给了他完整的一套解决方案,只要按照赵熠的考核制度去做,就能够很好的解决掉,目前大秦的官场问题。
听完赵熠的心声,嬴政已经想到该如何解决蜀地官员问题,于是……
“朕还有事,太子不必送了。”说罢,嬴政直接大步流星朝外走去,把赵熠给弄懵了。
【我去,这什么情况,老子什么都没说,就这么完了?】
【不再求我了吗?你再求求我,说不定我一高兴,就让司马欣去蜀地了。】
【哎呀,你这完全一点诚意都没有,老东西既然这样,那司马欣还是留在咸阳吧。】
【毕竟典客府的事情那么多,我又没时间过去,就让司马欣在哪里待着吧!】
嬴政现在没心思去理会赵熠的揶揄,他快马加鞭赶回了宫中,然后闭门不让任何人打扰,开始挥毫泼墨,奋笔疾书,将刚刚赵熠的心声。
那一整套官员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全部写了出来。
直到晚上三更天,嬴政才大概将所有内容描述完毕,然后一脸意犹未尽的看了起来。
看着上面的条例和制度方案,嬴政一脸的满足,心中隐隐有了不少想法。
而就在这时候,内侍匆匆前来禀告:“启奏陛下,左相大人和右相大人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