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托付
听到这话,罗恩就像是被得到了高度认可似的。
伸手紧紧地握住林晨的大手,叽里哇啦说个没完,基本上就是什么找到知己,同道中人的话。
最后还恨不得杀鸡和林晨拜把子。
林晨笑着婉拒了,道出此行的来意。
“罗恩先生。”
“我这次找你是有一件事想请求你的帮助。”
“不瞒你说,我在华国有不少仇家……”
“这次佳士得拍卖会,我收获不小,不敢轻易把那些东西带回去,但又找不到安全的地方。”
“所以便想着,能不能请罗恩先生代为保管。”
说着,他取出另外一个盒子,其中有那枚蓝便士邮票,还有一幅画。
见到那蓝便士邮票。
罗恩悚然动容,“林先生,你愿意把如此重要的东西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
“你放心,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会保证它们的安全。”
还真是一个单纯而善良的贵族啊。
林晨感叹一句,打开那幅画。
“这,这是《女史箴图》?”
“咦?林先生,你刚买回来的?”
罗恩惊疑一声,拿起那份收据,“一看就是假的嘛,真的已经被抢了,难道你还不知道?”
林晨叹了一口气,“我当然知道。”
“之所以买下这副赝品,就是一种哀悼的方式。”
“好吧。”
罗恩郑重地把东西收起来,一本正经地保证道:“林先生,你放心,人在,东西在。”
楚然被他逗笑了。
连林晨都有些忍俊不禁。
同时,也微微松了一口气。
那幅在跳蚤市场买来的赝品,已经被他烧成了灰。
而收据却是保留了下来。
恐怕罗恩想破脑袋也想不到,那幅无数警察正在搜索的古画,居然就这么轻易地出现在眼前。
林晨考虑的很清楚。
既然东西运不出去,那就留在雾都。
用沙皇香槟做敲门砖,相信罗恩不会拒绝的。
而且,一个贵族的私人领域,那些警察也不会没事吃饱了撑的闯进来。
聊完正事之后,罗恩就盛情地邀请林晨在别墅里参观起来。
林晨早就等不及了,资本主义的羊毛,该薅就薅。
不得不说,罗恩的储藏室,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古董展览馆。
各种西洋风格的老式怀表,还有什么瓷器,瓷碗,一看就是华国出品。
最离谱的是,居然还他么的都是假的。
“罗恩先生,这些东西都是你花钱收来的吗?”
林晨随意指了一下,问道。
“这倒不是。”
“之前有个吝啬的家伙,欠了我几十万镑,用这些东西做了抵押。”
“林先生,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罗恩皱了皱眉头,道:“我只对美酒有兴趣,对于其他古董,并不是如何了解。”
林晨无语了。
冤种。
罗恩就是十足的大冤种啊!
他随手拿起一个瓷瓶,“罗恩先生,这东西做旧的手段,简直不能再假的。”
“釉色反光太差劲,底款也模糊不清。”
“你被那可恶的家伙坑了。”
罗恩对林晨的鉴定本领,没有多少怀疑。
当即就愤怒地表示,不会轻易放过那可恶的家伙。
林晨没接茬,继续逛了起来。
忽然,他在博古架的角落里,看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心中一动,手也跟着凑过去。
“咦?”
他心头一惊,眉头挑了起来。
这东西份量不轻,入手冰凉,表皮就像糖炒栗子的壳。
手感非常滑腻,摸着就如同在抚摸婴儿肌肤一样。
在中间的体身两侧,有两个环耳,其上镌刻着不少繁复的花纹。
林晨看了看地址,又看看底款,顿时心里有数了。
“林先生。”
“你拿出这个铜碗做什么?”
一旁的罗恩,不解地问道。
“铜碗?”
林晨嘴角狠狠地抽了抽。
看来罗恩之前说的没错,他只对美酒精通,其他领域完全是个白痴。
“对啊。”
罗恩理所当然地点了点头,“这不是你们华国古时候用来吃饭的碗吗?”
“我曾经看过一张图片,那些留着光头的男人,都是用这东西吃饭的。”
“看的出来,他们的饭量一定很大。”
“噗!”
林晨险些笑出声来,“你说的光头叫僧人,他们吃饭的东西叫做钵。”
“而眼前这是炉,香炉。”
“香,炉?”
罗恩用蹩脚的华国话重复了一遍。
林晨懒得跟他解释。
“这东西卖给我吧,怎么样?”
“你是我的朋友,当我送给你的。”
罗恩非常慷慨地道。
林晨掏出一张银行卡来,就要递过去。
“不,你不能这样。”
“林先生,请你尊重我。”
“这是对我的一种侮辱。”
罗恩退后两步,一本正经地道。
林晨嘴角抽了抽。
如果这是侮辱的话,他也想遭受这样的侮辱。
“罗恩真是个好人。”
出租车上,楚然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伫立在街边的男人,感慨一句。
林晨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点不地道?”
“坑了他一把,还顺带着捡了个漏。”
“应该不至于……”
楚然迟疑了一下,“他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被坑了。”
两人对视一眼,不由地心里默哀一句。
可怜的罗恩。
林晨把那香炉掏出来,仔细看了看这东西的造型。
“这不会是宣德炉吧?”
一旁的楚然也兴致勃勃地道。
“嘿,有点眼力劲。”
林晨赞了一声。
“切,市面上好多这种东西的。”
楚然傲娇地哼了一声:“千百度光是上个月,就收到十来件,不过无一例外,都是假的。”
“宣德炉已经在市面上泛滥了。”
“没错。”
林晨点了点头,附和一句。
这东西名气不小,仿造者更是数不胜数。
市面上流通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仿冒品。
在几千年的浩瀚历史中,华国的鼎器都是青铜铸造的,很少用到黄铜。
而在明朝年间,暹罗国进贡了一批风磨铜。
当时刚登基三年的朱瞻基,萌生了用此此铜铸器的想法。
皇帝一发话,当大臣的,赶紧忙活起来。
在工部的督办之下,一批精美绝伦的鼎、炉等器物,横空出世,名扬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