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是今天早上回到归德的,稍一休息,立刻来求见颜则孔和梁以樟两位父母官。
“贤侄免礼,侯老大人可好?”颜则孔是一个周到之人,见面先问侯恂。
虽然侯恂是有罪之身,被押在诏狱中,但明末官员起起伏伏,今日罪犯,明日总督的事情稀松平常,所以官员们对诏狱里的“罪臣”一点都不敢轻视,谁也不敢保证这个罪臣明日不会成为自己的上司。
何况,侯方域是名士,虽然还没有功名,但四大公子的名号却已经响彻大江南北,未来前途不可限量,颜则孔作为前辈,对这个后生晚辈一点都不敢视。
听颜则孔问到父亲,侯方域脸色黯然了一下:“谢大人关心,家父尚好。”
分宾主坐下,不等颜则孔和梁以樟问,侯方域就拱手道:“听闻两位大人遇到了难题,学生今日是来献策的。”
“献策?”颜则孔和梁以樟相互一看,又惊又喜。
难道侯方域真是来募捐的?
侯家是归德的名门望族,虽然渊源历史比不过沈家和宋家,但在归德城内的影响力却一点都不亚于两家,如果侯家能领头,那事情就容易多了。
“贤侄所指为何?”颜则孔问。
侯方域沉思了一下,道:“眼下流贼在中原肆虐,陈州之后,流贼兵锋下一步很有可能会指向商丘,要想守住商丘,非集合全城的人力物力不可。但眼下商丘面临的困难有二,一是府库空虚,府衙拿不出钱粮,而城内乡绅又不愿慷慨解囊,第二就是城内守军薄弱,士气低落。”
听到此,颜则孔和梁以樟更是惊喜。
侯方域果然是为商丘城防而来,而且一言就说出了商丘的困境,难道是有好办法吗?
“贤侄有什么想法尽管说。”颜则孔道。
“两个困难归结起来其实是一个,那就是缺乏钱粮,不管是商丘本地的驻军还是十天前来的友军,只所以士气低落乃是因为缺粮欠饷,装备不齐,如果二位大人能解决粮饷的问题,提高士气,齐心协力,配以商丘城高大的城墙,打退流贼的进攻,并非不可能。但府库没钱,只能向城内乡绅募捐。学生愿起了一个带头作用,捐献家中储粮一千担和三千两银子!”侯方域道。
听到此,颜则孔和梁以樟大喜,两人几乎同时跳了起来,颜则孔激动的喊:“贤侄大义啊!”
侯方域却很冷静,眼睛里甚至闪过苦笑。
因为这并不是他的主意,而是太子殿下的命令,临出北京时,太子交给他一个条陈,令他回返商丘之后,按照条陈一步步执行,他不敢不从,今日来见两位父母官就是条陈的第一步。
为了救父,他只能舍弃商丘的祖业。
何况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商丘被流贼攻破之后,这些终究都是保不住的。
侯方域拱拱手,继续道:“但只靠侯家是不行的,城中的名门望族,沈、宋、叶、余、刘、高、杨等家族,都应该依照我侯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可惜他们难有我侯家的觉悟,在他们眼中,家中的财物远比商丘的城防更重要,城外的流贼虽然恐怖,但没有了钱粮更恐怖,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能多捐一点,自己少捐一点,如果只是一味的好意劝说,他们绝不会听从的。”
对侯方域这个观点,颜则孔和梁以樟都是认同。
颜则孔却没有完全失望,善良的说道:“往时他们肯定不会多捐,但今日形势紧迫,又有贤侄领头,他们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本官再亲自上门劝说,晓以大义,想必他们能够多捐一点。”
侯方域摇头:“难,学生对他们太了解了,除非是刀架到脖子上,否则他们是不会多捐的,何况时间不等人,流贼很快就会攻到商丘城下,没时间跟他们磨蹭,因此学生以为,一旦流贼兵临城下,二位大人可以下令,全城所有物资实行战时管制,城内的士绅都必须交出八成的储粮和一定数目的银两,甚至全部交出,由官府统一管理统一调配,如果有人不从,当派出士兵强行收集,我侯家愿带头响应!”
“所有的粮食都集中在官府的控制下,如此全城百姓自然会听从官府的号令。有了充足的粮饷,可以进行犒赏,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士兵必然会奋勇杀敌。如此就可以把全城之力集中起来,守住商丘城!”
侯方域把太子制定的办法缓缓说出,直听得颜则孔目瞪口呆,倒吸了一口凉气。
梁以樟却是露出兴奋之色。
“使不得,使不得啊,”半响过后,颜则孔回过神来,摇头像是拨浪鼓:“贤侄难道不知道他们都是什么人物吗?这等手段岂能对他们使用?”
八大家族都是有背景的,沈家故去的家主曾经担任过吏部尚书,宋家更是有两个子弟在朝中为官,其他家族也都不得了。颜则孔真这么做了,等于是同除侯家之外的另外七大家族为敌,就算能守住归德,他以后也难在归德混了,不说朝廷的责罚,只说地方舆论他就受不了。
“我看可行!”
梁以樟却是赞同:“非常时期应行非常之事,只要能守住商丘,这些都是枝节。”
“不行不行!”颜则孔使劲的摇头,说什么也不答应。
侯方域不意外,缓缓道:“大人也不必着急反对,强行征收是最后的不得已之策,在这之前,大人还是可以上门劝说的,学生也愿为大人的臂助,向城中士绅解释管制物资的必要性。为了去除众人的疑虑,学生以为,征收上来的粮饷都应该统一存放统一管理,并且答应士绅,如果流贼退去,剩下的粮饷会按照比例退回给各位士绅。为昭公信,可选一德高望重的士绅为监督,配合并监督粮饷的发放。同时放出风声,不配合者将强行征收,并且强行征收的粮饷不在退还之列,如此双管齐下,必然有事半功倍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