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第256章 国会和政党

民国风云人物演义 实朴 3716 2021-11-30 10:28

  袁世凯称帝时,北京的国会饱受摧残,议员们纷纷南下,聚集上海的不下二百余人。西南护国运动开始后,旅沪的国会议员也为之声援呼应。袁死后黎继总统,《约法》恢复,国会重行召开,原来南下的议员们陆续回到北京。

  民国五年八月一日,国会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常会开幕典礼,参议院议员到一百三十八人,众议院议员到三百一十八人。

  参议院仍由王家襄、王正廷为正副议长,众议院仍由汤化龙、陈国祥为正副议长,临时公推王家襄为主席。

  黎元洪总统及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财政总长兼外交总长陈锦.涛,交通总长兼内务总长许世英,教育总长范源濂,农商总长张国淦,海军总长程璧光,同时莅会。

  大总统黎元洪依照民国二年公布之“大总统选举法”第四条,郑重宣誓。

  誓云:余以至诚遵守宪法,执行大总统之职务。

  黎同时致词:“天佑吾华,政局聿新,经纬万端,宜叩众意。议会诸君子为国民所选举,其于民生国计,筹之熟矣。方今时局艰危,正赖贤豪补救,望诸君子一心一德,无党无偏,以法治为指归,立宪政之基础。国运昌隆,政象清明,皆将于诸君子是赖。元洪不敏,忝膺重寄,惟竭至诚,从诸君子后,冀有造于家邦。躬莅盛会,无任欢欣,谨贺一言为民国议会祝”。

  肯定的说,在实行民主、言论和结社自由方面,包括政党活动和社会舆论监督政.府等,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当属民国之初。

  这期间,革命党人拥有相当的军政实力和革命声势,他们努力追求“自由”、“平等”、“民主”、“文明”等,使中国的社会为之一新,民主的气氛极为为浓厚。几百个社团、几十个党派群起纷立,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中国的大地。

  据统计,至二次革命前,全国报纸总数近五百种,销售数量达四千二百万份。其中新创办的报纸,北京约有五十余种,居最多,上海次之,有四十多种,天津、广州分别为三十五、三十种。

  不仅拥袁的报刊,而且制袁、反袁的报刊也都可以公开出版发行,各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以及马.克.思的学说,亦允许见诸报端或公开演讲宣传。国民党背后资助的报纸,如上海《民权报》等“无日不骂项城”,当时也未遭到封闭捕杀之祸。

  所有这些不但没有威胁袁政.府统治,反而大多成为拥护袁政.府,支持袁镇压“二次革命”的重要力量。不但如此,多年后以后,有很多人回忆起这段时间仍特别留恋,以此作为袁世凯的政绩。

  袁世凯末期之所以敢于称帝,就是因为他已把民国成立后政治生机逐渐地斩断,从而也最终使其自己走上末路,所谓事与愿违。

  民初的政党活动,自癸丑二次革命后即销声匿迹,甚至连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国民党亦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开国人物如孙中山、黄兴、陈其美、胡汉民、于右任等,有的亡命海外如孙、黄二公,有的难逃厄命如陈其美被刺杀。一直到护国运动开始以后,政党活动才开始在西南和东南各省重行恢复。

  到民国四五年间,政党活动仍比较沉寂,当时够得上称为政党的,也只有下面三个:

  一、中华革命党,自癸丑二次革命讨袁失败,国民党领袖孙中山、黄兴、李烈钧等皆避居海外,国民党亦被袁所解散。孙中山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涣散”。于是,孙中山决心从整顿党务入手,重组新党,拯救革命。

  一九一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

  孙中山手书的《中华革命党总章》提出了该党纲领,明确规定本党以实行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继承了中国同盟会时期的民权、民生主义的革命内容;同时把推翻袁世凯专制独裁统治、建立一个新的民主共和国,作为党纲的重要内容。

  二、国民党温和派,被人称为国民党右派,他们部分散在海外,有的留在国内,有的则在日本。当孙中山筹组中华革命党时,亦曾联络他们,但他们反对中华革命党的过激立场。

  如:《中华革命党党纲》中对于参加革命和未参加革命的党员划分界限,享受权利亦不同,这一点温和派的人士是反对的。他们觉得革命不应该分彼此,也不应该分阶级。同时孙中山规定党员入党时要加盖手指模,也是温和派所不同意的。因此以黄兴为首,都不肯参加。

  到了日本提出廿一条后,温和派进一步希望国内团结抗日,其时黄兴已由日本去美国,未参加这次行动,这次行动是由李根源、钮永建、程潜、陈强、陈炯明、章士钊等二十八人列名通电,要求停止反袁行动,一致对外。且因当时欧战爆发,便组织了欧事研究会以联络同志。

  李根源(1879年6月6日—1965年7月5日),字雪生,又字养溪、印泉。近代名士、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爱国人士。

  李根源生于云南腾越。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考入昆明高等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一月,入日本振武学堂与士官学校。宣统元年(1909年)九月,任云南讲武堂监督兼步兵科教官,后升总办。民国六年(1917年)二月,到任陕西省长。民国十一年(1922年)十一月,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

  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反对曹锟贿选总统,辞去其国会代表职,隐居吴中。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春,返回昆明就任云贵监察使职。李根源病逝于北京,享年八十六岁,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

  李根源做为辛亥元老,曾参与领导云南起义,参加“二次革命”、反袁世凯称帝活动和“护法”斗争等革命运动,修建英雄冢,倡导建设“腾冲国殇墓园”,在昆明“重九起义”、云南军都督府建立、滇西问题的解决、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等方面作出过重大贡献。

  李根源借欧事研究会为活动基础,欲拥岑春煊为首领。岑本和革命党无关系,不过他是反袁的。癸丑之役,章士钊介绍李根源和岑认识,于是有部分人士欲拥岑在南京组织抗袁的酝酿,这一计划因二次革命失败而孕死腹中,此后李、章、岑便有了经常的联络。

  护国之役,岑、李都在西南活动,欧事研究会遂成为国民党温和派的代表力量,且和进步党声气相通,欧事研究会的出版物是《甲寅杂志》和进步党的《中华杂志》互为呼应。

  三、进步党,多为稳健派和社会上有声望的人。民国初年一般士民的心理,认为革命党人有冒险性,而进步党人比较和平,不会走极端。进步党没有很明确的政治要求,参加的人也很复杂,其中的一些人可以和旧势力及北洋派合作;有些人可以和国民党温和派联成一气。

  国会复会后,政党活动又活跃起来,进步党人在袁死后提倡“不党主义”,所以在参加内阁中,只有一个范源濂。国会开幕后,进步党人首先分组成两个团体,一个是以汤化龙、刘崇佑为首领的宪法讨论会,一个是以梁启超、林长民为首领的宪法研究会。这两个会不久又告合并,并为“研究系”。他们在国会中是和北洋派携手的。

  至于国民党方面,左派的中华革命党原是革命的秘密团体,主张采取激烈的革命手段,所以在国会中没有吸收人员。

  护国反袁结束后。温和派李根源等人欧事研究会也慢慢自消自灭了,后由张继以“张寓”为名暗中纠合同志,挂出一块招牌名为“宪法商榷会”。不久宪法商榷会又分为三个派系。

  一、客庐系以张继、王正廷、吴景濂、谷钟秀、张耀曾等为主。

  二、韬园系,以旧进步党人新附于国民党之孙洪伊及丁世峄为主。

  三、丙辰俱乐部可以算做中华革命党的化身,以林森、居正、田桐为主。

  不久,客庐系中的谷钟秀、张耀曾脱离客庐而组成政学会,丙辰俱乐部与韬园两派又合组为民友社,商榷会又改为益友社,益友社又改为政余俱乐部,以王正廷、褚辅成为主。

  国会内的政党虽不多,但所谓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丝毫也不影响国会内的党争和派争。

  民国五年八月十日,黎元洪假北京迎宾馆举行茶话款待国会全体议员,黎态度谦诚,要求议员同心协力,相互提携,其致词略云:

  “组织内阁,两月以来,屡更任命,纵非组织尽善,未尝不别具苦衷,盖共和再造,既由各方面势力构成,故组织政.府不能专就一方面人才为限。用之期于适当,取之不出一途。变乱纷纭之后,要以安人心定全局为先,不宜对一人一事而有偏议,切望诸君共体时艰,将来征求同意时,勿绳严格,俾收共济之效,相互提携,造成法治国家。至民生国计,经纬万端,议事有暇,更望时常接洽,俾得流通,免生隔阂。元洪不敏,惟与诸君子相见以诚,合力同心,共匡大局。”

  国会议员很满意于黎的这种态度,认为过去袁世凯时代用外交手段对付国会,又以强盗贼匪对待议员,因此导致总统府和国会之间关系万分恶劣,今天黎元洪既然相见以诚,议员当然以诚意报之。

  民国五年十月三十日北京国会补选副总统,冯国璋当选。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