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血税
周梦臣对他这些部下还是很了解的。的确,他们或许有忠君爱国的想法,但是最根本的想法,还是升官发财。
对于什么大局啊?是祖制了,还有其他有的没的。并不是太在意了。
他们一品,如果不将十三个卫所推倒重建。那么他们最多升一个虚衔,想要带更多的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而今,他们之前一个千户,说不定就能直升指挥使了,这样的好事,他们怎么能够拒绝啊?
于是,他们纷纷说道;“大人所言极是。”
麻禄说道:“大人,百姓对军籍畏之如虎,恐怕招不满人吧?”
周梦臣说道:“无妨,我准备暂行新条例,即在卫所为兵还是民籍。凡是为兵,不仅仅有月粮,而且分田百亩。如果退役的话,这百亩田就必须课税,如果父子相承的话,就可以不课税。即便战死,也会免十八年赋税。”
“这个待遇,所有正兵都有。不过,你们要想好了。如果要了田,饷银就会减少。如果不要田。饷银就会高一点。”
“而且军官也会有专门的养廉田,具体的你们问杨大人便是了。与这个章程差不多。”
此言一出,下面的议论纷纷,不管是文官武将都在议论。
武将想的是自己的待遇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自己是要饷银,还是要土地。哎呀,好烦恼。
文官这边却觉得周梦臣的提议,惊世骇俗之极。这是要变更朝廷祖宗。这位周大人简直是胆大包天。
“好了。”周梦臣说道:“关于这方面的事情,下面之后,自己问。自己想,而且还算扩军的事情。各部都要抽调精兵强将,在大同城外,立十三座大营,树旗招兵。各部都负责训练。”
“另外杨大人,麻将军。”
杨继盛与麻禄起身说道:“大人。”
周梦臣说道:“你派出人手,与麻禄一起巡视十三个卫所,将所有卫所的土地都登记造册。从此卫所的土地一律为民田。同样要纳税。军官与士卒一样无二。只要在服役的士卒,家中可以免税。这税吗,比照江南官田税。”
杨继盛听了,似乎有话说。但他也知道,这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说道:“是。”
周梦臣其实也知道,这个赋税高了。
的确高了,江南官田的赋税是多少?三成,甚至有的到五成。即便最低的三成在这里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
周梦臣盘算过,大同最好的土地,大概有十几万顷沿河的土地,他不会分出去的。作为朝廷直接掌管的屯田地,甚至他还建立几个屯田卫所,专门负责这些土地,这些土地是要供应全军的粮食命脉,虽然产量不如南方,但是毕竟免去了转运之苦。
这里的土地,最多也不过亩产一石,或者一石多一点,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
其余土地,周梦臣估计都在亩产七斗,甚至七斗都未必能维持住。即便按七斗来算,一百亩也不过七十石,按照壮劳力日食一升,这是明朝朝廷给重劳力干活时候每日的口粮。
十升一斗,十斗一石。一升大概就是小两斤米。看起来很夸张。不过在人们没有足够的油水的时候。对碳水的消耗量就大增。这也算是比较正常的数字了。如此一来,一年四石粮食,就足够一个人吃了。
七十石粮食看似够十几个人吃了,但是帐不能这么算。百姓也不可能都种粮食,棉花,菜蔬,都要种的,再加上家中用度。一个人估计要十石粮食才能支撑一年。即便真有七十石粮食,也不过支撑,一个大家庭,父母两人,兄弟数人而已。甚至没有这么多人,根本不足以开垦一百亩土地。如果再征三成的税,恐怕根本不能支撑。
这其实也是周梦臣所想要的。
一方面大同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毕竟不多。特别是周梦臣决定养十几万军队,粮食总是不够的。另外一方面也是他在用经济做调节。这样的赋税,如果租种的话,根本不大可能有人种。毕竟这不是江南,江南官田的能租出去,是建立在江南土地平均亩产在三石,甚至个别好地能到六七石,甚至传说有极限亩产十石的。这么多产出,拿出还可以接受。
但是在大同,承担赋税之后,再承担田租,根本不可能维持下去。
但是如果免税的话,一家人就能活得好好的。
周梦臣的就是尽量让这些种田的家族都愿意出一个男丁在军队上,并且这土地不可交易,不可分割。以保证为了免税。兵源不断。而且在军队上也有月粮,几乎就是管吃管住。只是没有多少饷银而已,但是立功却有赏银。也算不错了。
可以说这土地征的是血税。
这个章程,与杨继盛商议过,杨继盛甚至也出了不少意见,这数值的确定,也是杨继盛计算的。因为也只有杨继盛才知道百姓到底有多苦,这个数字要在什么位置,才能让百姓心甘情愿地为朝廷买命。
只是杨继盛还是不大同意这么办法。
一方面这个方法对百姓来说太苦了一些,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即便是周梦臣这样设计的,但是在杨继盛看来,也有太多的办法可以规避。这个办法或许能支撑十年,或者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但是不出三代人,这个体系也必然分崩离析。就好像府兵制,卫所制一样,要知道,卫所制刚刚开始的时候,也是非常能打的。太祖皇帝就是靠着这些兵打下天下的。
但到了宣宗皇帝时候,就已经不行了。
这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不过,对周梦臣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几十年事情,科技的发展绝对不会是这个样子。但是朝廷有钱了,还至于有这个方法。毕竟这种方法其实都是朝廷没钱的替代政策。朝廷有钱。以大明的体量最少需要一百多万军队,拿卫所兵来说,额定三百万上下,换成募兵,一年开支三千六百万两。如果朝廷能拿出这个钱来,其实也是可以的。不比什么都强。即便士卒折中一下,也是一年两千万两银子,对于而今大明朝廷来说,自然是天文数字。但是对于了解科技带来生产力爆炸发展来说,三千六百万两,还真不算多。
他不需要这个办法能用上几十年,他只希望这个办法能用上十几年,二十年上下,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去执掌天下。
周梦臣忽略了杨继盛的表情,说道:“麻禄,你此去巡视十三个卫所,要考核卫所现存的所有军官,如果有能力的,都可以推荐到军中,本官说过,会一视同仁,但是如果不过不胜任,就放还为民,做一个富家翁,对谁都好。而如果不合格,还硬要用,推荐者会有连带责任,你要想清楚了。”
麻禄其实就是大同本地卫所军官的代表了,虽然他很能打的。
不过,周梦臣从头到尾就是对卫所体制去的,并不是对卫所体制上面依附的人。只要愿意听从命令,适应新的生活,或者干脆离开军队,周梦臣也是愿意给出路,给机会的。
但是前提是不能尸餐素位。
麻禄听了,心中暗暗松了一口气,说道;“末将遵命。”
其实而今留任的卫所军官多多少少都是有点本事,一点本事也没有,并残害士卒的军官,都在第一轮清洗之中咔嚓掉了。这是第二轮了。他们或许不能如周梦臣血战中历练出来的军官相比。但也是能胜任一些军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