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汉道天下

第594章 一唱一合

汉道天下 庄不周 2574 2022-02-19 05:52

  刘晔的进言有些出乎刘协的预料,尤其是关于刘表和荆州的。

  仔细想想,刘晔的想法非常合理,应该不仅他一个人这么想。

  唯独不符合他的想法。

  刘表入朝,荆州的确可以重归朝廷,然后呢?

  刘协不得重新考虑他的既定方案。再好的方案,如果只是他一个人在坚持,势必无法推行。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他想将在凉州推行的方案推广到山东去,难度很大,很可能会遭到全面抑制。

  就像王莽一样。

  想到王莽,刘协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战。

  他抬起头,看着还拱手躬身的刘晔,心中升起一朵疑云。

  刘晔从河东而来,这不会是荀彧的意思吧?

  “子扬,请起。”刘协伸手虚托,示意刘晔起身。“若能如此,倒也不失为一件美事。容朕再与群臣商议,看看具体如何操作。”

  “谢陛下。”刘晔起身回座。

  刘协转向鲁肃。“子敬,你从江东来,可知孙策、周瑜如何想?”

  鲁肃躬身道:“孙策之父孙坚蒙国大恩,以布衣积累军功,封侯拜将,以忠义自许。董卓乱政时,孙坚身先士卒,入洛阳,扫宫室,掩皇陵,想必已为陛下所知。孙策虽年少,却承其父之志,又以徐州人张昭、张纮为谋主,报国之心不减于其父。只是眼下陛下远在凉州,无暇顾及山东,他想为陛下效力也不可得。臣以为,若陛下挥师东出,孙策必率部响应。”

  刘协微微一笑。“那周瑜呢?臣曾征他入朝,他却迟迟没有回音。莫不是与孙策君臣之义已固,不愿意为朝廷效力?”

  鲁肃顿了顿,再拜。“陛下有所不知,江东形势复杂,孙策虽为朝廷所拜,却立足未稳,三面受敌。周瑜不肯入朝,也是想为孙策分忧,使江东犹奉朝廷正朔,不为他人所吞并。”

  “谁能吞并孙策?”

  “故扬州刺史刘繇、丹阳太守周昂。”

  刘协愣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因音讯隔绝,对江东的情况并不熟悉。此时的孙策还没能占据江东六郡,他只是控制了吴郡、会稽而已,丹阳、豫章还在刘繇、周昂的手中。

  “周昂与孙氏父子有仇,朕是知道的,刘繇又与孙策有什么冲突?”

  “具体而言,孙策本与刘繇没什么冲突,起因在于袁绍、袁术兄弟。孙策本是袁术部将,而刘繇则与袁绍交好,他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正是为了牵制袁术,呼应袁绍。因袁术在寿春,刘繇便将扬州刺史治所移往江南,孙策则奉袁术之命,渡江与刘繇争斗,是以结怨。”

  刘协心中一惊。

  鲁肃一句话带过,但其中却大有深意。

  刘繇被朝廷任命为扬州刺史,却是为了牵制袁术,策应袁绍,这是朝中有人拉偏架啊。

  他夺回大权这两年没有经手过类似的诏书,也想不起来刘繇是什么时候出任扬州刺史的,刘繇应该是之前被任命的,到时候查一查是谁在暗中推动。

  不过这样一来,倒是可以对孙策放心了。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他别说全取江东了,能守住吴郡、会稽就算不错。

  “朝廷已经任命袁术为扬州牧,孙策自然应该听从袁术的命令。袁绍来攻,孙策会渡江助阵吗?”

  “会,但无济于事。孙策兵力既不足,又缺战马,无法与袁绍争于江淮。”鲁肃说道:“最大的可能是接应袁术退往江南,据江而守。若刘繇响应袁绍,接应袁绍渡江,则吴郡、会稽只怕也守不住。是以,臣附议子扬之计,请朝廷招抚荆州。荆州在侧,刘繇自顾不暇,袁绍不敢轻易渡江。”

  刘协一愣,怎么又绕回来了?

  这两人一唱一合,这是非要朝廷赦免刘表,招抚荆州不成啊。

  他狐疑地看看鲁肃,又看看刘晔,笑道:“是英雄所见略同,还是你们在路上已经商量过这件事?”

  “回禀陛下,兼而有之。”刘晔笑道:“臣与子敬商议,都觉得朝廷若能招抚荆州,不仅可以迅速平定江东,还能逼降益州。有荆州、益州的赋税,再加上陛下的仁政,不出十年,大汉必能中兴,王道可致。然后东南出海,西北通商,大汉声威可至万里之外。”

  他与鲁肃交换了一个眼神,又道:“我等不远千里则来,正是希望攀陛下龙鳞,建功立业。”

  刘协眉梢轻挑,微微一笑,举起酒杯。“当如尔等所愿。”

  “谢陛下。”刘晔、鲁肃举杯,大声谢恩。

  ——

  接风宴结束,刘协命人安顿刘晔、鲁肃,自己回到后帐。

  他双手抱在脑后,躺在床上,看着青色的帐顶,回想着刘晔、鲁肃的建议,以及其他人当时的神情,心中有些苦涩。

  很显然,他如果不做出改变,将不可避免的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

  如果接受刘晔、鲁肃的建议,招抚荆州,反对的力量会更大,到时候从朝廷到州郡,恐怕没几个人会支持他的决定,关中度田也会无疾而终。

  这是我想要的结果吗?

  显然不是。

  但逆流而上,结果未必是成功,更可能是失败,而且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这样的例子很多,近的是王莽,还有……太祖。

  以太祖能力之强,强行改革的结果都是重大灾难,我凭什么一定能成功?

  我只是开挂而已,又不真是五百人才出一个的圣人。

  “陛下,想什么?”荀文倩走了进来,坐在床边,用扇子为刘协扇风。

  金城并不热,晚上也没什么蚊虫。

  “你觉得热吗?”刘协问道。

  荀文倩愣了一下,看看手中的扇子,不禁哑然失笑。

  “习惯了。儿时在家,一到夏季,颍川就又湿又热,蚊虫还特别多,阿母就会手持蒲扇,哄我入睡。到凉州两年,其他东西都改了,唯独这个习惯改不过来,尤其是有了阿泰之后。”

  刘协心中一动,豁然开朗。

  荀文倩才二十岁,就已经有些习惯改不过来了。刘晔、鲁肃都是年近而立的人,又怎么可能一下子转过弯来。

  我最大的优势不是两千年的知识,而是年轻啊。

  我才十七岁,就算再活六十年,也能熬死绝大多数反对派。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