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一品寒门

第一卷旭阳逐星辉 第107章 大吉大利,今天吃鸡!

一品寒门 填海的精灵 4555 2021-11-30 10:39

  八道题有三类。

  “四书”义三道,每道要写二百字以上,“五经”义四道,则需要写三百字以上,还有一道五言八韵试帖诗。

  别小看这八道题,三天时间能完美作答不容易。

  试帖诗暂且不提,其余七题都要用八股文形式作答。

  八股文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

  通常把从“四书”里出的题目叫“大题”,从“五经”里出的题叫“小题”,但“小题”和“大题”一样,都得“代圣贤立言”。

  八股文要求严格,除了格式固定外,代圣贤立言算是最重要的要求。

  也就是说,考生要用圣贤的口吻来写这篇文章,万万不能用自己的口吻完成,否则就是违规。

  例如本场的第一道“四书”义是“人皆可以为尧舜”。

  题目出自《孟子》,是孟子说过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中的所有文字,考生都要像孟子对别人说话那样。

  文章的内容也要反复陈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意思,如果掺杂了其他人的口气,就不符会要求了,更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来亵渎圣人。

  也就是说,八股文不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是作者代表贤圣在讲大道理。

  这好有一比,写八股文就如演戏。

  此刻的这一题,考生就是孟子的扮演者,他的文章就是给戏中人物孟子撰写台词,因此必须符合孟子这个角色的特点。

  不论是语气态度,还是文学素养,都得和孟子符合。

  写出这篇文章容易,照猫画虎也能有模有样。

  但孟青云是奔着举人来的,得不了高分的文章他怎会写。

  晏翰博专门培训过他,类似的文章写过不少,技巧他已掌握,在文章中巧妙加进去歌颂圣贤功德,大拍陛下马屁,基本就完美了。

  不过孟青云还不满足,他在背下的优秀文中挑选出些华丽的句子,用在自己文中。

  嗯,现在就是篇好文章。

  这是借鉴,借鉴是雅事,与抄袭截然不同。

  读书人的事,借鉴能算抄么?

  别得意忘形,因小失大。

  暗暗告诫自己后,孟青云先把文章写在草纸上,等后面的文章写好,一并修改好再誊写。

  看到第二题,孟青云顿时懵逼了。

  题目叫“中不内”。

  能进入乡试的考生都是久经沙场的战士,这种不知所谓的题出现,就能想到是截搭题。

  但光想到截搭题有个屁用,你得知道出自哪部书的那个章节,原句是什么,否则只能胡编乱造了。

  出题官太坑人了!

  他只给三个字,把提供的信息量缩到最小,让考生抓狂。

  考生要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书中找到这三个字,无异于 大海捞针。

  估计那些白首老秀才又会哭晕到考棚内。

  此刻,孟青云脑中或有或无出现出题官可恶的嘴脸,他正狞笑着喊:“能猜到是截搭题了不得啊?你倒是猜一下出处啊!”

  别得意,看我破题!

  不要紧张,慢慢想,有三天三夜的时间,足够了!

  孟青云先安慰自己,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寻找题目出自哪部书。

  第一题出自《孟子》,这部书可以排除。

  那就从《论语》开始。

  孟青云脑中飞速回忆《论语》中的句子,大约一个时辰,终于找出来这题来自于《论语•乡党》。

  原句是“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呼!

  长长吐了一口浊气,心情顿时爽歪歪。

  轻松之余,他由不得开始吐槽。

  亲爱的出题官,你们这样捉弄考生有意思吗?

  不直接出题我们认了,出截搭题我们也认了,你能不能把题目出长一点?

  这不是题目难的问题,这是题目坑的问题。

  写篇文章像破案一样,在四书五经中寻找蛛丝马迹,这也太为难我们这些非专业人士了。

  “对‘中不内’这个题目,元芳,你怎么看?”

  “大人,我觉得此题定有蹊跷!”

  刹车!

  考试期间,思想不能玩漂移,要专心答题。

  或许这是好事,别人不知道出处,乱答一气,驴唇不对马嘴,肯定过不了关。

  这是淘汰一半考生的题目,一定要认真作答,让自己的优势明显。

  知道了出处,答起来就简单了。

  这是孔子讲出行礼仪的句子,扮演好孔子,讲出行礼仪,讲出行安全原则,借鉴点好句好段,然后不露声色的拍一下龙屁。

  哇塞!

  又是一篇好文章。

  在草纸上写好底稿,孟青云伸了个懒腰,起身活动了下腿脚,突然有了尿意。

  而后恭桶中奏响绵长的乐章。

  继续答题。

  第三题中规中矩,题目出自《中庸》,是一篇考生写烂了的题目,如同前世作文写我的妈妈一样,谁都能写出个子丑寅卯。

  只要不脱离八股文的要求,这题拉不开分。

  怪不得出题官要挖空心思坑考生,如果每个题都像这个题一样,真不好择优录取啊!

  这么一想,那些出题官突然可爱了许多。

  三道题写到草纸上,已经超过申时,肚子开始抗议了。

  孟青云取出饼丁,倒了杯水,慢慢咀嚼。

  考试期间和平常不一样,一定从细节上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有任何差池。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有了毛病,再坚持考试,那只能算精神寄托了。

  吃完后,孟青云活动下身体,他不会什么拳术,便装模作样来了套闪电五连鞭。

  不错!

  这成名绝技用来驱除疲劳,恢复精神还是很有帮助的。

  接着孟青云开始解决试帖诗,等写完底稿,天已经黑了。

  孟青云点上蜡,就着开水吃饼丁,吃饱后在烛光下研究另外四道经义题。

  前三道好作答,没有多少难度,按前面的套路写就是好文。

  孟青云略作思考,这些题的轮廓便出现在脑海里。

  先在脑中打草稿,明天再写底稿。

  第四道明显又是截搭题,题目是“不学而立”。

  孟青云首先想到的是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原句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而立有了,可前面的文字似乎与不学沾不上边。

  孟青云大脑飞速转动,终于在《论语•阳货》中找到这样一句,“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可这截搭只能是“不为而立”,与“不学而立”有差别。

  嗯?

  难道是考官誊写考题时疏忽了?

  百思不解中,孟青云突然醒悟过来,现在是经义题,自己却跑进《论语》的片场中了。

  快进五经片场!

  最后终于在《尚书•孔传》中找到原句,“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

  破解了这道截搭题,孟青云浑身放松,顿时倦意来袭。

  好好睡一觉,明天再作答。

  将恭桶放在拐角处,蜡烛熄灭,笔砚放在一边,答卷纸小心用考篮压在桌上,再把考桌移动,离床有一段距离,免得睡熟滚下床,把考桌弄翻。

  小心驶得万年船。

  避免单文柏的悲剧在自己身上发生。

  第二天,孟青云起床,没条件洗漱,吃饼喝水,便开始作答。

  做完四道经义题已到下午,孟青云耍了会闪电五连鞭,感到身体恢复了,就着开水吃了点饼,便开始修改底稿。

  答题纸有限,若字数太多,没地方束股就适得其反了。

  嗯,先对照答题卷感觉一下,如果觉得字数多,就减肥,把可有可无的句子去了。

  涂涂改改又到夜晚,吃饼喝水后,孟青云把东西像昨晚那样收拾好,然后直接睡了。

  太累了!

  第三天早早起来,吃喝拉撒结束后,孟青云再次修改底稿,最后觉得完美后开始誊写。

  千万不能“越幅”,否则答的再好也不取。

  “越幅”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在誊录试卷时,拈重了页数,空了一页。

  也就是夹空了一页。

  出现“越幅”这种疏漏,按照乡试规则,表明应举人粗疏不谨,缺乏修养,视为大不敬。

  这样的应举人自然不取,而且还会张榜公布,黜退。

  对于应举人来说,这就是双重打击。

  若是幼小的心灵承受不住压力,从此就会一蹶不振。

  据说蒲松龄在一次乡试中文如泉涌,作答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但因大意,夹空了一页,就以“越幅”之名,与举人失之交臂。

  不知蒲松龄一生没有中举,与这件事有没有关系,但可以肯定的是,“越幅”就是放弃考试。

  小心翼翼誊写完毕,看了看答卷,孟青云长出了一口气,乡试第一场试卷终于做完。

  三天独守空房,就如坐监一样,殚精竭力思考,小心翼翼作答,还要忍受恭桶散发出浓郁的怪味••••••其中滋味,没有科举经历的人,绝对体会不到。

  接下来便是默默等待。

  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回家的考生。

  “咣••••••”

  锣声响了。

  终于自由了。

  当孟青云疲惫不堪走出考棚,就见一白发苍苍的老考生被抬到考棚外面,出的气比进的气少,明显凶多吉少。

  这是何苦来哉?

  在家里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他不香吗?

  一个衙役捂着鼻子道:“这厮腹泻,快拉死了,快通知家人!”

  真被考场外的那个乌鸦嘴说中了。

  想想也不怪乌鸦嘴,这种事哪次乡试中不出现几例?

  出了贡院,铁梅等人早就等下了。

  孟青云简单的打了个招呼,多余的话半句都懒得说。

  回到酒楼,孟青云没有胡吃海喝,只是简单吃了碗面,然后喝了碗鱼汤,就回去休息了。

  这一觉睡得真香。

  真想一觉睡到自然醒,但第二天铁梅早早敲门。

  孟青云起床梳洗完毕,孟泰云做好的鸡汤就准备好了。

  这鸡汤有名气,出自孟氏酒楼,叫状元“鸡”第汤。

  不用说,创意来自孟青云。

  大吉大利,今天吃鸡!

  吃完鸡,孟青云感到自己是满血复活的斗士,斗气满满。

  他复制了初九日的装备,继续向贡院奔发。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