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唐之开局娶了武则天

第五百九十一章简在帝心

  李二陛下轻轻吁了口气。

  不过,听到上山的官员和百姓有半数死亡,心底却有些沉重。

  不管怎么说,这里面很多人都是无辜的,而且确实是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才上的山。

  原本李二陛下就是装病,目的是为了试探到底有谁想要反叛,所以才选择了纵容,这才将这些人牵连进来。

  此次谋逆,让这些手无寸铁的官员和百姓成为最悲惨的炮灰。

  不过,李二到底是皇帝,而且是历经战火的帝王。

  曾经敢在虎牢关前三千对十万,敢在玄武门下杀兄弑弟,他的心志早已磨炼得如磐石一般坚硬。

  心情只是稍稍的沉重了一会儿,李二很快便恢复了正常。

  为了清除这些内患,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又有什么是不能牺牲的呢?

  想到这儿,李二陛下很快释然,问道:“此次的敌我双方伤亡如何?”

  尉迟恭来之前显然做过了功课,马上回答道:“左武卫伤亡820人,百骑和万年县公的护卫伤亡130人,南衙禁军伤亡350人……我方将士共计伤亡人数1300余人。”

  “而此次参与谋逆的左卫军1500人,突厥叛军1200人,汉王李元昌招集的死士和门客2000余人,受蛊或参与的官员和百姓有500人左右,叛军共计5200人左右,叛军死伤3000人左右,其余人等全部关押,主要的参与人员已经全部带到行宫外面,请陛下定夺。”

  听到如此大的伤亡,众朝臣一片哗然。

  以长孙无忌与房玄龄为首的一众大臣来到行宫外。

  见到一众叛军和官员在寒风中瑟瑟发抖,都不由长长松了口气。

  只是再看看另一边成堆的尸体,一个个又都打了个寒颤!

  这些人脑子坏了不成,怎么会跟着李元昌和侯君集玩这么一出逼宫的戏码?

  不过众人也有些庆幸,幸好带头的李元昌和侯君集都当场伏诛。

  若是被他们谋逆成功,可能战乱四起、生灵涂炭才是大唐最终的归宿。

  看着紧随其后出来的李二陛下,众臣齐齐躬身施礼,口中大呼道:“陛下鸿福齐天,自有上天护右,我等为陛下庆贺,为大唐庆贺。”

  李二陛下面沉似水,沉声说道:“将这些叛军的尸体收拢一下,找一个地方掩埋了吧,至于我方牺牲的将士,必须做好统计,无论死伤,皆要做好抚恤,务必将人心稳固。”

  “另外,此次参与叛乱的官员,死去的不再追究,受到蛊惑的考察过后才能任用,朕不想听到什么不利于朝廷的流言蜚语。”

  “诺,请陛下放心,微臣会尽快做出方案!”

  这种事涉及到军政,自然是房玄龄和李绩的任务,两人赶紧应了下来。

  回到行宫内,李二陛下再次问道:“叛乱期间,长安城是否有动乱,东宫太子可有异动?”

  涉及到皇家之事,一众大臣尽皆沉默。

  虽然侯君集与汉王李元昌打着扶持太子登基的名头犯上作乱,太子又岂能安然无恙?

  可问题是,这话只是侯君集与李元昌说的,可人家太子李承乾并没有亲自参与。

  强出头反而会两边不讨好,这种事,聪明人都不会多嘴。

  在场的人都是官场上的老油条,自然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所以,对于李二陛下的问话,谁也不敢回答。

  谁也不敢保证太子真的无辜,谁也不敢说太子真的参与其中……

  但众人已经知道,太子再次失宠已是不可避免。

  虽说软弱的太子一直未曾表态接受侯君集等人的支持,更未曾参与到整个叛乱的计划当中。

  甚至可能是被蒙在鼓里完全不知情,但是这都不重要!

  太子手下的心腹大将发动叛乱支持自己推翻皇帝。

  这就跟当年玄武门事变之后的情形别无二致。

  试想一下,当时被逼迫禅位的高祖皇帝是个什么心情?

  如今李二的情景和当初李渊别无二致。

  但现在的李二陛下可不是当年的高祖皇帝!

  不说李二陛下正值春秋鼎盛时期,经过多年的经营,对于整个朝堂以及天下的掌控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坚固,岂会容忍逼宫的事情发生?

  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太子李承乾参与,但没有证据又如何?

  李二陛下的儿子多的是,只要这根刺扎在皇帝心头,迟早要爆发出来,李承乾的储君之位,几乎可以断定必将不保!

  其他人不敢回答,尉迟恭只能赶紧转移话题:“启禀陛下,在李元昌和侯君集谋逆期间,有一伙死士在长安城内刺杀功勋贵族以及皇亲国戚,以期引起长安城内百姓的恐慌……”

  知道大家不敢谈论太子的问题,李二陛下只能做罢,装作大吃一惊道:“刺杀功勋?这些人简直罪该万死,把他们捉住了没有?”

  尉迟恭摇头道:“那些死士一旦被抓住,全都服毒自尽,很难套出口供把他们一网打尽。”

  李二陛下大怒道:“即便再难,也不可能放任不管吧,天子脚下,这些人如此肆无忌惮,简直不把朕放在眼里,还不赶快加派人手前去捉拿?朕可不想回到长安城就遇到刺杀。”

  “诺!”尉迟恭领命,点了一队人马,连夜返回长安城。

  随后李二陛下又分配了各自的任务,前来的官员陆续离去。

  此次谋逆的事件影响极大,若是不做周全的安排,那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这一刻,李二陛下展现出了运筹帷幄、雷厉风行的帝王手段……

  大部分人走后,行宫内只留下了长孙无忌几个大老。

  杨帆正想告辞,却见李二陛下摆手说道:“你且站在一边旁听,稍后朕还有事问询。”

  言罢,不理会呆愣的杨帆,对着房玄龄说道:“爱卿,你说一下如今朝堂的形势。”

  “诺!”房玄龄扫了杨帆一眼,开始整理思绪。

  杨帆见到房玄龄、长孙无忌几人都有座位,自己只能乖乖的站到一边,心里想骂娘。

  今天杀了一天,晚上站了一半宿,刚才大家都站着,倒不觉得什么。

  如今满屋子的人都坐着,就让自己站着,这算是什么事儿?

  再怎么说自己也是救驾的功臣,李二就这么对待救命恩人的?

  当然,杨帆仅仅是在内心吐槽而已。

  虽然上辈子没当过官,但杨帆不可能一点政治智慧都没有。

  看看眼前这些人。

  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萧瑀、李绩、程咬金……

  一熘子全都是这个帝国的中流砥柱,在后世那是相当于*****级别的存在!

  这样的一个会议,所议之事必是极其重要的国家大事。

  虽然杨帆被任命为江南道大都督,在后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省高官的级别。

  这样的级别看起来很高,但距参加*****会根本就不可能。

  如今杨帆却得以就近聆听,这可不是一般的机缘!

  杨帆懂,但在场的一众人比他更懂!

  听到李二陛下把杨帆留下之时,长孙无忌满脸惊讶。

  余光不住地往杨帆那张不怎么情愿的脸上瞟,心里嫉妒得不行。

  自家大儿子最受宠的时候,也没有资格聆听这样等级的会议。

  更何况自家大儿子被发配边疆,那更是天差地别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更主要的是,参加这种会议,可不单单是能听懂多少的问题,而是简在帝心。

  只有当皇帝将你当做一个帝国的栋梁之才培养,才会允许旁听这样重要的会议。

  即便是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这些亲儿子,李二陛下也从来没有让他们旁听过这样级别的会议,简直有些匪夷所思。

  如今,李二却特意将杨帆留了下来,杨帆何德何能让陛下如此重视?

  长孙无忌有点捉摸不透,为何杨帆一直以来都会受到李二陛下如此的偏爱。

  其实,长孙无忌对杨帆的印象其实说不上好坏,只是觉得这小子很是有些小聪明,但办事冲动……

  当然,这小子最大的能耐就是胡搅蛮缠。

  毫无疑问,李二陛下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胡搅蛮缠的人下江南破局。

  但是仅仅因为需要杨帆下江南打破江南士族的垄断,就让他得到这么一个聆听的机会?

  这让长孙无忌有些郁闷,杨帆这小子简直太幸运了。

  整个大唐年轻一代还真没有人与之比拟……

  想想自己长孙家后继无人,孙无忌更加郁闷了。

  程咬金则浑身舒畅,咧开大嘴,给了杨帆一个大大的笑容,心里头早就乐开了花儿。

  此次杨帆来骊山,就是陪着女儿程玉珠来赏雪的。

  在他心中,杨帆早就成了他半个女婿。

  更何况,自己的大儿子程处默与杨帆相交莫逆。

  杨帆的成就越高,对他们老程家越有好处。

  萧瑀也欣慰的点了点头。

  对于自己姐姐认的这个干儿子,平时看起来大大咧咧,谁能想到,这么一个让人头疼的棒槌居然能够得到陛下如此垂青?

  显然这是要培养帝国栋梁的节奏啊!

  杨帆如此年轻就能够得此大用,简直是不可思议。

  不过,有姐姐萧太后和萧诗韵的这层关系在,杨帆越受皇帝宠信,对他们萧家并非坏事。

  至于李绩、魏征,脸上不见喜怒,似乎永远都是一副扑克脸。

  行宫内众人心思各异,只有房玄龄低沉的嗓音:“贞观十二年十二月三日至今,陛下因病不能理会朝事期间,江南士族官员不断上奏朝迋,要求废除在江南设置海运衙门一事,同时要求收回任命杨范围江南到大都督之圣御。”

  “大家看看,这些都是通过御史台递上来的奏折,后面还有众多官员的签名,显然是趁着陛下龙体有羊而向朝迋施压。”

  “另外,这里还有一份自大唐立国以来,江南向朝廷缴纳赋税的情况,江南民丰富足,但缴纳给朝迋的税赋却很少,再加上江南士族经常联合对抗朝廷的御令,给整个国家带来不好的示范。

  “此次谋逆,不管在哪里都有江南士族的影子,攘外必先安内,若不能将这些人彻底制服,将来东征之时,想让江南成为粮草的供应基地,那很不现实。”

  从房玄龄讲述的情况来看,原来李二陛下早已经对此谋逆有了一定的预见。

  若不然也不会顺水推舟,故意装重病把这些人全部引出来。

  见到众人陷入了沉思,半晌后,李二陛下问道:“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说着,眼神定在了萧瑀身上。

  见此情景,萧瑀的冷汗唰的一下就冒出来了。

  萧瑀绝不是个蠢人,相反在政治上很是精明,他出身大梁皇族,父亲是后梁明帝,姐姐是隋朝皇后……

  这家世绝对是很牛逼的,生长在这种家庭,自幼耳濡目染,政治上的天赋绝对够牛。

  想当年隋文帝杨坚覆灭大梁,萧瑀陪同靖帝萧琮一同进入长安。

  萧琮被隋炀帝赐死,萧瑀却得以保命,而且身居高位。

  即使改朝换代,萧瑀也混的风生水起,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这样一个左右逢源的人物,自然有着极其缜密的心思。

  这次江南士族在谋逆中推波助澜,显然是让李二陛下生气了!

  这次让房玄龄在暗中收集证据,绝对是想对江南士族下手。

  也就是说,这一次杨帆下江南,是带着打破江南士族垄断的目的前去。

  而现在李二陛下的意思就是要他这个江南士族的代表人物之一亮明立场。

  若是表态支持皇帝,那他萧氏与江南士族定然会产生间隙,甚至说是仇视也绝不为过。

  可若是沉默下去,定会被李二陛下视为此次谋逆一切的事情都有他萧瑀的参与,那可就悲剧了!

  深深吸了口气,萧瑀满嘴苦涩,瞥了李二陛下一眼,站出来说道:“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微臣认为只要有利于帝国,有利于百姓,就应该坚定不移的实行。”

  “更何况,在江南设立海运衙门的旨意已经下达,微臣绝对支持。”

  闻言,长孙无忌眉头微微一蹙,随即恢复正常,心里却很是鄙夷。

  萧瑀还真是懂得明哲保身之道,难怪当年萧氏皇族被隋帝杀戮殆尽,这位却一直左右逢源。

  这家伙已经说了,在江南建海运衙门,这是皇帝的旨意,他绝对支持,谁又还能去说什么?

  见到萧瑀明确表态,李二陛下露出了笑容。

  若不是这次骊山谋逆有江南士族的身影,可能还真拿不住萧瑀这个老狐狸的尾巴。

  既然萧氏这个江南士族的主事人都已经表态,接下来商议自然变得容易许多。

  几个朝廷重臣都统一了意见,对待江南士族,就应该拉拢一批、打压一批。

  对于参与此次谋逆的江南士族,李二也没有故意扩大打击范围。

  这也是李二陛下深信自己对于朝局的掌控力度。

  即便江南士族喜欢使绊子,也完全不可能动摇他的江山社稷,这是李二陛下的自信。

  当然,现在李二需要头痛的是如何处理太子李承乾。

  此次李承乾虽然没有参与其中,但那又如何,此次谋逆在李二陛下心中已经形成了一根刺。

  众位大臣退去以后,李二陛下又将长孙无忌唤来。

  君臣两人相对而坐,李二陛下轻轻呷着茶水,面无表情。

  长孙无忌瞅了瞅皇帝的脸色,心里有些忐忑。

  他不知皇帝单独宣他过来有何事?

  但心底却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担忧,因为皇帝的神情举止实在有些反常。

  皇帝一直不说话,这令长孙无忌如坐针毡,不得不试探着问道:“陛下,此次单独招微臣前来,不知有何要事?”

  李二陛下依旧呷着茶水,默然不语,好半晌后才缓缓说道:“此次侯君集谋逆,太子必然知晓,可他却听之任之,朕欲改立魏王为太子,辅机以为如何?”

  长孙无忌一愣,显得有些难以置信。

  虽然李二陛下对太子不满已久,欲废黜太子改立李泰的心思早已路人皆知。

  可这样直言不讳的张口道出,却是第一次。

  由此可知,李二陛下想必是对太子李承乾已经很失望了!

  长孙无忌心中踌躇,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此次侯君集与李元昌谋逆,打的是让皇帝禅位,扶持太子登基,确实将太子逼入了绝境。

  虽然不知李承乾到底知不知道这二人的谋逆,但是李元昌、侯君集如此明目张胆谋逆,必然在皇帝心中留下芥蒂。

  他这个皇帝还没死呢, 自己儿子的绝对支持者就逼宫,任谁是皇帝也不可能不介意。

  可以说,在李元昌想当皇帝之时,在侯君集喊出皇帝退位、太子登基的时候。

  无论太子殿下到底有没有参与到这次叛乱之中,等待他的结局只有两个。

  要么李二陛下退位,太子登基,要么谋叛失败,太子被废黜。

  但是李泰真的合适做太子么?

  表面来说,无论太子李承乾还是魏王李泰,都是他长孙无忌的亲外甥。

  无论谁当皇帝,长孙家都能极大程度的保持尊崇地位!

  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毕竟,这些年长孙家投资在太子李承乾身上的资源太多了!

  一旦太子被废,这些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