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二百三十四章 杨荣初显峥嵘

  战争是一种手段,服务于政治,服务于大局。

  若脱离政治与大局,单独去论战争,其职位与成就,多只能止步于将领,无法成为真正的统帅。

  统帅所虑,绝非一城一池得失,而是全局全域。

  朱棣力主出兵,便是从大明南部边疆、西南边疆安稳来考虑。

  杨荣不是朱棣,不是职业军人,没有天才的战场指挥能力,但他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全局观与谋断力。

  面对兵部尚书、中军都督府府事等人的驳斥,杨荣坚定着自己的看法,肃然道:“臣之所想,理由在七,还请容臣禀说清楚,再作评判。”

  朱允炆眉头一抬,好家伙,杨荣这是要露峥嵘啊,七条理由,足以证明其心中已有计较。

  “讲来!”

  朱允炆期待地看着杨荣。

  杨荣从袖子里拿出了一张折叠的纸,展开之后,是一幅简画的大明舆图,舆图北部重镇,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南面明显空了许多,只有寥寥几笔。

  “皇上,各位大人,我大明边防重在北部,以御蒙古部落南下。然回望洪武朝,南部边疆并不安稳。洪武三年,广西阳山县山民十万余反,洪武十四年,广州的曹真和苏文卿等叛乱,洪武十五年,广东铲平王叛乱,洪武二十八年,广西瑶壮叛乱。”

  “此间种种,祸乱难平,朝廷大军虽屡次平叛,终无法解决根本。臣以为,发兵安南,设安南郡,不仅有助戡乱地方,遏乱民之心,亦可借此机会,调整大明军务部署,改八分北、二分南为七分北、三分南。以稳帝国南方,此为一。”

  听闻杨荣之话,朱棣、徐辉祖、姚广孝等人不由暗暗吃惊,就连朱允炆也露出了惊讶之色。

  杨荣所说的是整个大明的军事部署,他的眼界之高,令人赞佩。

  没错,大明的主要敌人是蒙古部落,所以在军事部署上,大部分军力都沿北方边疆一线部署,除了京师主力之外,精锐之师百分之八十都在北方重镇!

  而剩下的军事部署,又分散在全国各地,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卫所数量不多,实力也偏弱。在平时,确实可弹压地方,然一旦遇到大的叛乱,根本无济于事。

  洪武朝时,南方屡次反叛,朝廷镇压一次叛乱一次,这边刚刚班师回朝,还没睡个安稳觉,那边又开始叛乱了,甚至有些叛乱长达数年之久,一个关键因素便是南方军事力量薄弱,干不过当地土著与少数民族。

  而杨荣看到了大明军事部署上的不足,想要借发兵安南,增加朝廷在南方的军事存在,以更好控制地方。

  就连驳斥杨荣的茹瑺,此刻也平息了愤怒,安稳地听着杨荣的讲述。

  杨荣继续说道:“再看安南,其屡屡进攻占城,威胁暹罗、勃固,更屡次进犯我大明,广西一线深受其害。无论是安南陈氏王朝,还是这胡季犛,其都有着对外征战的野心,若是朝廷动用大军,何不一劳永逸,彻底踏平安南,将其收回?”

  “若按所谓正义之师,戡乱安南之后,选一陈氏后人主政安南,过三五年,其野心膨胀之下,必会再犯边大明。届时,大明是出征还是不出征?出征,岂不是二次动用大军,耗费巨大,不出证,便是坐视安南袭边,蚕我大明!这个结果,谁来担?此为二!”

  朱棣赞赏地看着杨荣,他所言确实在理。

  朝廷动用大军不容易,不说一劳永逸吧,至少也得一战而定,换个十年二十年太平。

  如果只是打胡季犛,地盘不归大明,说话算数的还是人家,太平不太平,大明管不了,万一在出现个胡季犛第二……

  若是将其收回大明,派驻大军与官员管控,只要不欺压当地过甚,保个太平还是没问题的。

  杨荣侃侃而谈,从大局至地方,从朝廷至安南,从治国至安民,讲述着一个个出兵安南,收安南而大明领地的理由。

  到了此时,茹瑺、刘儁等人也看清楚了,虽然出征安南有困难,会耗费一定财力、物力、人力,但相对于大局,相对于整个大明而言,打下安南,利大于弊。

  杨荣指了指手中的舆图,说道:“安南一侧临海,与广东雷州府、琼州府遥相呼应,若占据安南,我大明便可在南洋之地,存在一个军事据点。近可遏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制满刺加,苏门答刺、三佛齐、瓜哇、渤泥国等。”

  “虽我大明无意于吞并南洋诸国,但却可以借此威慑诸国,靖清海贼,也为南下船队清除障碍,与广东水师配合,肃然南海,此为七。”

  “综而论之,取安南之地利大,舍安南之地弊大。由此,臣力主出兵安南,并将其纳为我大明领土。”

  朱允炆看着杨荣,微微点了点头,击掌道:“处处在理,精妙之论。茹爱卿,你认为杨荣所言如何?”

  茹瑺深吸一口气,对朱允炆道:“臣所思所虑,皆不如他,仔细想来,他所言是对的。然臣坚持认为,只有正义之师,方可立国安国,若我们趁机强占安南,恐会为后世人耻笑,还请皇上多多思量。”

  朱允炆知道这些文官都是正人君子,做不出强盗行径,不过,运作一番的话,还是可以收回安南的,历史上的朱棣不就做到了?

  只是,这个计划,还需要死几个人,也需要一点时间。

  “是否出兵安南,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朱允炆沉吟道。

  茹瑺、徐辉祖、朱棣等人愣住了。

  皇上到底是怎么想的?

  看他的态度,不是一直想要出兵安南吗?

  而且杨荣的观点十分鲜明,皇上也赞同了,转头却说要从长计议?

  朱允炆起身,严肃地说道:“占城使臣求援,我大明身为宗主国,不可不管。然安南情况未名,不宜直接出兵。不若先安排人查明情况,若安南真有天变,且兵指占城,那大明再出兵也不迟。至于安南归属问题,日后再谈吧。”

  众人见此,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带着疑惑,纷纷行礼告退。

  朱允炆踱步思索,胡季犛弑君篡位极有可能是真实的,只不过问题是,胡季犛这个人虽然有些手段,但下手不够利索,陈氏后人与大臣还没杀绝,估计过不了多久,陈氏后人与大臣便会跑到大明来。

  陈氏后人不死绝了,那大明想要安南那块地皮,可就太难了,再加上朝廷里有一群儒士,要脸要皮要名声,出兵安南他们或许没意见,但直接占据安南,他们会跳起来的。

  想要安南全境,彻底将其并入中国领地,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把胡季犛一家子全部干掉,然后,陈氏王族也

  一并消失。

  安南没管事的了,自然就由大明说了算,再安排一些托,请大明留下,事情不就成了?

  即有脸,又有名声,南洋诸国知道了也无法反对。

  现在不能动用大军,因为安南还不过乱,事还不够大,朱允炆选择了等待,等待胡季犛杀更多的人,等待更合适的机会……

  虽然朱允炆没有采纳杨荣的意见,但却让众人看到了杨荣的能力,第二日一早,徐辉祖便求见朱允炆,希望将杨荣调入都督府,人尽其用。

  朱允炆这边还没批准,茹瑺也来了,一样的事,希望杨荣进入兵部,进入职方司任职主事,配合职方司郎中,主征讨、军制、城隍、镇戍、巡视操练、整顿军伍等事。

  徐辉祖极力争取,茹瑺毫不退让。

  没辙,朱允炆让杨荣自己选,杨荣二话没说,选择了兵部职方司。

  这个选择也很好理解,职方司类似于后世参谋部,本就是筹划战争的主要机构,杨荣擅军务,又是科举出身,不去兵部,难道去都督府?

  坤宁宫。

  朱允炆看着拿着镜子当宝贝的马恩慧,微微摇头,继续鼓捣着粗细不一的竹子。

  “皇上这是在做什么?”

  马恩慧见朱允炆拿着个短锯,将竹子锯开,不由问道。

  朱允炆将短如巴掌的竹子拿在眼前,透过竹孔,对马恩慧说道:“朕听闻有神仙会千里眼,也想学学。”

  马恩慧噗嗤一笑,说道:“人家千里眼,皇上这是千里竹呀。”

  “你懂什么……”

  “臣妾不懂,但那放大镜宝物,缘何不给臣妾留着,反而给了戴院使?”

  马恩慧有些委屈。

  朱允炆指了指自己的眼,说道:“放大镜在皇后这里就是个不祥之物,朕不打算给你了,免得这一只眼也挨一拳……”

  马恩慧不愿意,拉着朱允炆便想哀求一个放大镜,双喜却托着一个托盘走了过来,托盘之上,皆是放大镜,不过却没有把柄,只是中间的圆镜。

  “为何没有把柄?又为何有大小不一之别?”

  马恩慧不解地问道。

  朱允炆拿起一枚小的镜片,对竹子比划了下,稍大,便换了一个合适的,小心将镜片塞至竹筒,然后又找来一个大竹筒,选了大镜片,组装起来。

  将小竹筒套入大竹筒,朱允炆将竹筒缓缓拉开,眼睛透过竹筒向外看去,有些模糊,便又调整了几次角度。

  门外走过的侍女清晰可见,就连其衣服上的花纹都看得清楚。

  朱允炆拉着马恩慧走出了坤宁宫,走到一处高地,然后对马恩慧说道:“皇后,你看清楚,将眼贴在这里,另一只眼闭上,然后通过抽取竹节,调整远近,来你试试。”

  马恩慧不明所以,接过之后,看了看,对朱允炆说道:“皇上,不是和平时一样吗?”

  朱允炆笑着说道:“那皇后将竹节抽出一点试试。”

  马恩慧试着抽出一点竹节,顿时惊讶出来,喊道:“皇上,臣妾好像看得更远了,那里不就是冷香殿吗?为何隔着数百步之远,还得看得如此真切?”

  朱允炆含笑道:“朕不是给你说了,这是千里眼,以后行军打仗,人家都用斥候,咱用千里眼……”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