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八百三十六章 孙训导的训导(二更)

  送后勤?

  朱棣看了一眼徐辉祖,微微摇头。

  徐辉祖了然,起身打断了霍邻:“你们二人倒是有志向与胆魄的,想要在军中效力,我看可以,不妨就从书吏作做起吧。”

  霍邻有些郁闷,自己话还没说完呢,这就留下了?宣青书也有些意外,事情进展的太快了一些吧?

  朱棣把玩着砚台,说:“书吏吗?还需要考校一二,其他人都退下吧,改日再议西北事。”

  瞿能、徐凯等人见状,只好行礼离开。

  刘儁准备好笔墨,示意道:“把想说的,都写出来。”

  霍邻、宣青书对视一眼,各自落座,提笔润墨,随后便是挥毫而走,竟没有半点卡顿。两人在行文之外,甚至还草绘了西域舆图,说明了各中部署。

  徐辉祖在两人身后不时看看,目光中透着欣赏之色,不成想在这里竟遇到两个颇有眼光的书生,看其谋略与设想,竟与朱允炆不谋而合,或是可塑之才。

  霍邻收笔,双手拿起纸张,微微颤过,吹了吹墨,抬头看向朱棣:“大将军,还请过目。”

  徐辉祖接过,拿到桌案旁与朱棣一起详观。

  朱棣见霍邻的思路清晰,直切要点,针对明军的困难与问题也作了充分考量,提出了以战养战,乘胜追击的作战设想,主张先取沙洲、敦煌,再取哈密,最后图谋亦力把里,对此人更是高看一眼,至少从文中看,此人是有着清晰头脑的。

  宣青书的文稿送来,朱棣也不由地眼前一亮,相对霍邻武力征服,大踏步图谋西域的设想,宣青书更重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主张在哈密、吐鲁番建立稳固的后勤基地,兴建坎儿井等水利,打造农田,为长期占领与持续作战打下基础,提出一年略地、两年控制,三年归化的设想。

  徐辉祖看过之后,也禁不住赞叹连连。

  人才,人才啊!

  何我大明多才!

  朱棣很满意地将两份文稿放在一旁,审视着霍邻、宣青书,严肃地说:“沙场征战,无穷变数,谁也无法护你们周全。一旦跟随大军前往西北,很可能再也无法活着回来。现在离开,回你们的学堂,修习课业,考取功名,方是正途。”

  霍邻有些着急,站起来道:“大将军,儒家要义,修身治国平天下。我等已修身二十五六载,是时候让我们一展胸中抱负,治国平天下了。为君分忧,为国而战,纵是抛头颅,洒热血,将命丢在西域,也无怨无悔!”

  宣青书上前:“君子一世,当问心无愧!我心日月,天地可鉴!”

  朱棣嘴角微动:“好,好男儿。既是如此,那就留在军中效力吧,若有战功,则另有封赏。”

  “谢大将军!”

  霍邻、宣青书答应道。

  徐辉祖看着面露难色的宣青书,问:“怎么,还有何事?”

  宣青书指了指桌案上的端石荷花砚,苦着脸说:“这是孙先生心爱之物,我们需要将它归还。我们想,孙先生应该在来大营的路上,还请将军救我二人,莫要被先生给打肿了双手。”

  朱棣看着宣青书亮出双手,想起自己的儿子朱高煦也曾被杨士奇打过掌心,板着脸说:“先生打你们,那是天经地义。若连先生这一关都过不去,那你们如何能走出嘉峪关?去,差人把孙先生接来。”

  “不用接了。”薛夏走入大帐,淡然行礼,然后道:“孙先生已到帐外。”

  “快请。”

  朱棣伸手。

  孙长威终还是来了,看着宣青书、霍邻两人站在一旁低头,强忍着怒气,对朱棣、徐辉祖行礼,一张嘴便惊住众人:“大将军可是收下了这两人?”

  朱棣微微点头:“算是吧,不过尚没有拟好任命文书。”

  孙长威摇头,严肃地说:“任命文书?我看还是没必要了吧。”

  “先生!”

  宣青书、霍邻着急,连忙出来央求。

  孙长威抽出腰间的戒尺,威严地看着两人,呵道:“为师与将军说话,莫要插嘴,退下!”

  朱棣看着孙长威,缓缓说道:“我看两人有点才能,对西域也颇为了解,想带在军中,先生不妨割爱一年半载……”

  孙长威上前一步,沉声道:“什么叫有点才能?霍邻、宣青书乃是我最得意的弟子,霍邻粗中有细,善控大局,谋略大胆激进,颇有霍景桓(霍去病)之风。宣青书做事沉稳,步步为营,善补破绽,能力极强,即便是将二人送至国子监,也是一等一的人才!”

  “呃?”

  薛夏愣了,这个家伙现在说的和告诉自己的不一样啊。

  宣青书、霍邻也不明所以,即感动于先生的肯定,又惊讶于先生的表态。

  朱棣也一时摸不着头脑,徐辉祖也看得有些迷糊,这算什么,你不是要带走他们的,怎么还夸起来了?

  孙长威清了清嗓子,说出了一句分量十足的话:“若大将军真心想要用这两人,就不要写什么任命文书,糟蹋人才了,至少应该请来诰命文书!”

  朱棣瞳孔一凝,这个孙长威这是给自己要价啊!

  因为是带兵出征,朱棣拥有任命军中九品至六品官的权限,只要写一份文书,加上大将军印,就可以提拔起来将校等武将,包括一些低品阶的随军文官。但六品以上的官员,朱棣是没有权限任命的,只能上报朝廷,让朱允炆下诰命文书。

  孙长威的言外之意就是说,任命文书才给多大点官,这不是委屈人吗?你朱棣要用,最少也应该给朱允炆打个招呼,要两个五品,哪怕是从五品官与行。

  “先生……”

  宣青书与霍邻终于明白了孙长威的用心,感动不已。

  徐辉祖听得哈哈大笑,这个孙长威啊,不愧是个厉害先生,这是舍不得自己学生吃苦,害怕人才埋没,直接给朝廷要官了。

  朱棣也不禁摇头,暗叹孙长威是个老狐狸,笑着答应:“诰命文书什么的,我可不敢现在就请啊。即便是给了他们,他们也不敢接吧。这样,本将军给朝廷上奏,言说二人才能,先生容他们随军效力,暂充书吏,他日有功,再论封赏,如何?”

  孙长威自然并不是真的让朱棣直接封两人大官,朱棣也没这个权利,只不过是让朱棣重视这两人,莫要委屈了,见朱棣答应,转身看向宣青书、霍邻,脸色一沉:“将手伸出来!”

  宣青书、霍邻只好伸出手。

  孙长威冷着脸:“你们还没有成为书吏,现在还是我的学生,我管教你们,可还听?”

  “听!”

  宣青书、霍邻连忙答应。

  孙长威拿起戒尺,猛地打了两下,愤然道:“学问乃是光明之道,岂能行偷窃之事,正路不走,正门不走,选择歪门邪道,如此岂能轻饶!这一戒尺,告诉你二人,做事要堂正光明!”

  “谨遵先生教诲。”

  宣青书、霍邻肃然答应。

  孙长威抬起手,啪啪两下:“学问永无止境,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今你二人说是弃笔从戎,先生我是一万个不答应!所以,你们就握笔从戎吧!胆敢忘了课业与学问,哪怕你们受封侯爵,先生也敢给皇上要一要戒尺。”

  “弟子绝不敢忘。”

  两人保证。

  孙长威抬起手,终没有再一次打下去,而是将戒尺放在两个人的手心,长叹一声:“为师在来的途中,想过许多,怪你们没有学成便急于求成,怪你们没有经历苦难却要经历生死,怪你们有点本事就以为天下人才唯你二人,可仔细想想,眼下朝廷困难,西北战事将起,倭国又与海贼勾结侵杀大明军士,我们作为读书人,能做的是什么?”

  “你们的选择是对的,为师身上有朝廷使命,无法陪着你们从军,但你们的选择没错,为国家效力,为君主分忧,做的是保家卫国,光耀宗族之事,又有什么错?先生之盼望你们能好好思量战场,给大将军提供一些可用之策。这戒尺就交给你们二人,行止分寸,戒骄戒躁。”

  宣青书与霍邻跪了下来,重重给孙长威行礼,这是一个极好的先生,他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教育自己。

  孙长威走了。

  朱棣并没有食言,真的将霍邻与宣青书的文稿加印送向京师。

  翌日一早,朱棣带兵启程,浩浩荡荡的军队再次踏上了征途,沿着宝鸡、天水、定西、兰州的既定路线前进。

  京师。

  建州女真斡朵里部首领猛哥帖木儿进入京师。

  阿古看着繁华的京师,第一次感觉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这里有最好看的衣服,最好吃的美食,最漂亮的女子,最烈的酒……

  “父亲,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住在这里?”

  阿古很是渴望。

  猛哥帖木儿呵呵笑了笑,目光中散不开的是浓浓的忧虑:“这里可没有我们的家啊,也没有人会允许我们住在这里。”

  “成为这里的主人,不就可以了?”

  阿古豪横地说。

  猛哥帖木儿显然不如自己的儿子猛,几乎吓得昏过去,连忙瞪眼,甩手就是一巴掌:“你小子胡说什么呢,这里可是大明京师!知不知道你一句话很可能害死所有族人!”

  阿古有些委屈,斡朵里部的族人不就是搬到哪里,是哪里的主人吗?南京这么好,这么大,容得下所有族人,毕竟部落里的人也不多……

  把儿逊见猛哥帖木儿还在教训阿古,不由插嘴:“算了吧,他还是个孩子。”

  “孩子?他都十七了!”

  猛哥帖木儿怒斥。

  把儿逊不好再说。

  阿古道了歉,保证以后不乱说,这才让猛哥帖木儿的脸色好看一些。

  猛哥帖木儿有些后怕,这也就是大明的人在前面走得远一点,若被人听到了,说不得自己带的这些人连京师都出不去了。

  不过,自己来大明来的不是时候,很可能会无功而返,甚至还会给斡朵里部人带来一场灾难。谁能想到事情会变得如此糟糕,变得如此难以收拾。现在的朱允炆,怕也不好见自己了吧……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