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江南信息【第三更!求全订!求月票!】
谈完了正事儿,柳铭淇还请巩渊吃了顿饭。
席间挑大梁的是自家饲养的精品猪,巩渊吃起来是津津有味。
“果然还是裕王府的猪味道最好!”连续吃了几块糖醋排骨的巩渊连连赞叹,“和外面的就是不一样!哪怕我之前觉得外面的猪肉已经是一等一的好了,但比起你们的来,还差了不止一筹。”
柳铭淇之前不是针对养猪这个事儿,写过“养猪秘籍”吗?
这本“养猪秘籍”根本没有刻意的保密,直接便流传出去了。
首先它就遭到了农民们的唾弃。
养个猪这么麻烦,比养小孩还要金贵,我有那么多钱来养吗?
但是接着它却让很多富家人都很喜欢,不过这些富家人并不决定自己养,而是和南宫忌一样,等着从裕王府养好的猪之中买一些回家吃。
这样又省得麻烦,又可以吃到最好的猪肉。
不过就是费点钱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
人家裕王府肯卖,那就很够意思了——咱们吃不到和皇上一模一样的,但至少品质差不多呀。
好吧。
只能说人家有钱人想得真对,就不用自己一天到晚面对家里的猪叫声和臭味道了。
可是还有一批人,他们真的就开始养起了猪。
这些人便是做饭店生意的。
尤其是中高档的饭店,他们平日里的肉食,最主要是鸡鸭鹅鱼,羊肉和牛肉只有很高档的酒席才能吃。
他们仔细的分析了一下养猪的成本,发现如果养得多的话,成本也高不到哪儿去,而且猪身上的每个部位都能拿来做菜——这得多亏了裕王世子殿下的多才多艺,把菜单都详细的写了出来,所以大家觉得养猪是很有赚头的。
于是就连一些中高档的花楼,也参与到了养猪大业之中。
他们在帝京府城外的三十里范围内,建立了多个养猪场,积极的按照养猪秘籍来饲养猪,还花钱请了小葛村和小佑村的农民们去执导技术,让他们好好的赚了一番外快。
当时是春节过后的二月,最早的一批早在八月就已经上市销售,正巧来到京城的巩渊便赶上了好时候,吃得是不亦乐乎。
猪肉这东西,肉肥又有油水,很多人都喜欢。
特别是用猪油爆炒出来的菜肴,更是比普通的烹饪方式更受这个时代的人喜欢。
巩渊是江南人,江南人喜欢吃甜食是有传统的,所以东坡肉、糖醋里脊、糖醋排骨这样的菜肴,非常和他的胃口。
柳铭淇看着他不断的吃着糖醋排骨,不觉笑笑道:“江南现在有养猪的了吗?”
“不知道,应该有了吧?但多半还不能出售,没有大规模的普及。”巩渊一边说话,一边还不停歇,“王爷,我听说你家的香肠腊肉是一绝,我回去的时候能不能带一点?”
巩渊就是这样直爽的人,他喜欢的东西会直接说。
柳铭淇倒不介意,“你什么时候回去?”
巩渊回答道:“等到过几天沐语、多义他们殿试完毕吧。”
江南第一才子荆睿思,字沐语。
江南后起之秀,才子戴飞华,字多义。
这两位都是江南这一届前来京中参加会试的举人,如今会试已经通过,就等着这两天的殿试了。
按照大家的猜测,他们最少都能获得二榜进士。
没办法,江南的学子就是这么的强势。
当然如果巩渊参考的话,中皇榜那也是妥妥的。
柳铭淇沉吟道:“十一月的话,天气应该比较合适了,你现在拿回去也不用担心坏掉,到时候你去裕王府拿便行。”
“好嘞!”
巩渊笑着拱手感谢,“江南今年说不定比京城还要冷一点,前几天才下了小雪呢!这样的天气,保存这种肉制品,毫无压力。”
柳铭淇讶然道:“你怎么知道江南前几天下了小雪?”
这几天已经差不多是今年漕运的最后期限了,十一月枯水期来临,便再也无法通行,只能靠陆地来运输和通行。
但是按理说,从江南到京城,最快也得十五天左右,慢一点还得二十天。
他怎么能知道前几天的事情?
飞鸽传书?
这个念头才冒起,那边的巩渊就道:“荆沐语的家里很牵挂他,所以几乎每隔一天就有飞鸽传书到达,里面除了叮嘱他之外,还有不少江南发生的消息。
他们家的飞鸽传书非常厉害,寻常的可能要六七天、七八天,但荆家的信鸽最多只要五天。所以五六天之前的事情,我们自然也就晓得了。”
狗大户!
柳铭淇心中默念了一声。
飞鸽传书在全国各地都不少见,每一个官衙都有或多或少的信鸽,作为消息传输之用。
但饲养一只信鸽却是非常费心神费金钱的事情,比起养活一家人都要贵几倍。
当然信鸽也有优劣之分。
朝廷的信鸽,如果从江南总督府到文渊阁,八天之内就不算迟到。
寻常官府的信鸽,则会更慢一些。
荆家培育出这种优秀的信鸽,居然比皇家的都还要厉害,这就可想而知他们付出的精力了。
思索之中,柳铭淇顺口问道:“那除了下雪,江南还有什么有趣的新闻没有?”
“有趣的没有,但是激烈的战争有。”巩渊毫不停顿的道。
“战争?”柳铭淇吓了一跳,“有倭寇?”
江南沿海的经济非常发达,不过时不时的就有东瀛混不下去的盗寇坐船来抢劫掠夺。
虽然他们大部分都会被北方水师的舟山水师给剿灭,但终究是有漏网之鱼,会到岸上烧杀抢掠。
我大康虽然以文立国,但绝对不是我大明那种烂到骨子里的虚弱,所以这些倭寇顶多只能攻陷最靠海边的渔村,如果不马上逃跑,被附近的驻军赶来,根本就跑不掉。
也不是没有例外。
比如十几年前,一群多达三千多人的倭寇不知道怎么的冲进了大陆,杀进了海安城,守军虽然拼死抵抗却也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全军灭亡,城池陷落。
最后海安城来不及逃跑的被屠了三万多人,所有粮食财宝被一抢而空,甚至最后还放火烧了整座城池。
虽然这群倭寇被赶来的舟山水师和连云港水师一起剿灭了,最多只剩下十几艘小船趁夜逃跑,但造成的损失还是非常大。
数万人被杀,数万逃离的人失去了家园,整个海安上百年的累计,全部毁于一旦。
最关键的是,这还是大康开国以来,第一次在江南腹地有人能侵入进来,造成如此大的损害!
为此景和帝大为震怒,阁老们也大为震怒。
当时的江苏巡抚、江苏布政使、江苏按察使全部被撸,北方水师大都督等十五位高官全部被免职发配。
从那以后,不敢怠慢的水师才不断加强了巡逻,甚至经常开到东瀛周边晃悠,一看到感觉不对劲的船立刻就上去检查,倘若发现是倭寇,直接就击垮沉船。
这一点大康的水师倒是很有脾气。
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惨剧,再加上柳铭淇明白倭寇对于沿海的危害,所以才脱口而出。
巩渊闻言赶紧摇手:“不是不是,不是倭寇,是我太夸大其词了……实际上是刘总督和商人们之间的厮杀。”
哦,原来是这个。
柳铭淇松了一口气。
江南可真的乱不得啊。
如果是当年的惨剧再次重演,江南一旦人心散了,再想要他们来救济全国,那真是太难太难了。
他一听巩渊所讲,便晓得是因为粮食的事情。
不过巩渊也不知道刘仁怀最近用的计谋,其实是柳铭淇出的主意。
少年便问道:“具体怎么样?说说吧!”
巩渊道:“朝廷最近几个月,不是因为户部贪腐,导致大量的存粮被倒卖,又因为大量的救济那些受灾失去土地和房子的灾民们,所以户部的粮食仓库储存更加匮乏。
但今年的江南实际上又是大丰收的,所以刘总督便想要和粮食商人们商量,用比较合适的价格,购买更多的粮食去补充各地的粮食仓库,尤其是江南、山东和京里的粮食仓库。
可商人们今年却不肯,因为他们知道,连续两年的大灾害之后,粮食必然是一种紧缺的物资,所以今年正好可以卖一个比较好的价格,让他们能大赚一笔。
刘总督出七文钱一升,粮食商人们至少都有十文一升,双方就卡在这里了。尤其是越接近秋冬天,漕运快停止了,他们就越是胆气壮。
毕竟等到翻了年,明年二三月份,正好是许多人存粮消耗殆尽的时候,粮食价格向来都会迎来一波上涨的,他们还能赚得更多。
任凭刘总督怎么想办法,怎么去和那些地主们、粮食商人们商量,他们就是不肯卖粮。
大家就这么的僵持了差不多大半个月,结果现在忽然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王爷您知道发生了什么吗?”
柳铭淇很是配合的好奇问道:“发生了什么?”
“嘿嘿,刘总督居然从东瀛买到了大量的便宜粮食!”巩渊露出了佩服之色,“东瀛今年也获得了大丰收,所以一拍即合,刘总督一口气买了他们超过一千万石的粮食,通过水运船只一船一船的在松江府港口、浙江港口、宁波港口卸货!
那场景您可不知道,根据荆沐语家里来信所说,每天都有数千个码头工人,在码头卸货装车,一股脑的往漕运船只上面运。
好多次都因为各种失误,袋子裂开,洒落许多白花花的大米下来!这样的场景,让那些粮食商人们和大地主们,脸都要青了!”
巩渊说到此处,便继续的喝了一口酒,然后吃起了他的东西来。
柳铭淇一时没反应过来,“后面呢?”
“没啦!”
巩渊含糊不清的道:“目前为止就这样呀!”
“不是。”柳铭淇追问道:“后面到底是刘总督把粮价打压下去了,还是大地主和粮食商人们继续死扛?总得分一个胜负吧?”
“这个就不晓得了,反正在我们收到的最新的飞鸽传书时说起,还在僵持着呢。”巩渊道,“不过他们估计也僵持不了多久了!这如果朝廷把粮食买够了,他们手里的一两千万石粮食,上哪儿卖去?本地又吃不下,运到外地这运费什么的成本不算钱呀?”
“既然都知道这个道理,他们还等什么?”柳铭淇不懂了。
“这叫不见棺材不落泪嘛。”巩渊对这群商人的性格门清,“他们想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有一千万石,如果只买个一两百万石,就骗他们,让他们出货,那不是亏了?”
少年的心一沉。
刘仁怀手里的粮食肯定不止一千万石,江南的粮仓大部分都有粮。
但想要怎么来运作,才能让他们这些粮食商人没办法察觉,这恐怕是一个问题。
因为粮食商人和地主都是本地人,他们的消息来源多得很,认真查的话,说不定能查出来。
要是这样弄巧成拙了,自己和刘仁怀成为了笑话不说,对于整个大康的粮食储备可绝对不是好事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