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高产粮,皇庄藏宝贝
老余很老实的回道:"不是,这是小王爷教授记录方法,府上雇的专门饲养员,照着小王爷教的方法,……。"
李世民感慨道:"小九儿,这又是你好奶爸的功劳吧,你奶爸真有才干。"
他一声感慨之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另外几本日记,种稻日记,再瞧瞧还有,土豆日记、红薯日记、玉米日记,显然应该都是与养猪日记一般详细记录整个种植过程。
李世民轻吐一口气,目光炯炯,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明亮!
只怕用不了多久,这养猪、稻谷、土豆、红薯、玉米,即将要风靡天下了!
而这些东西,对于李世民,对于大唐,都是有着莫大好处!
在大唐一切都需要粮食,百姓过日子要粮食,饲养畜牧要粮食,酿酒也需要粮食。
而饲养畜牧,花费的粮食和人力少,但得到的肉却是以前数倍,这对于大唐而言,是多么大的,幸事!
李世民心中火热,"此稻谷真的可以继续推广吗?"
一年两熟的稻米,如果这水稻能在大唐推广,每年岂不是都能增产很多粮食?
李治道:"父皇。"
李世民摆摆手:"朕没问你,朕问的是老余。"
李治:"……"
老余则是如履薄冰的道:"可,可以的,现在皇庄仓库里有三万多斤此稻谷,都是留种用,没敢打成米,盐田湖有三十余头种猪,这些日子都在配种。"
李世民颔首点头,很是欣慰;"你可知道此猪、此稻、此玉米、土豆、红薯,皆为无价之宝?"
老余一时答不上来。
可陛下将无价之宝说出口,却让许多人,荡魂摄魄了。
自从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李世民最渴望的就是打造一个盛世,甚么是盛世?
盛世就是八方宁靖百姓富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钱粮,所以他十分重视农耕,力图恢复生产。
没想到这世上果然有一年两熟的稻种以及那么多高产作物,这如何不让他喜不自胜?
一旦这稻种、这高产作物,能在大唐大规模推广,那对大唐的国力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提升。
喜出望外的李世民笑逐颜开、哈哈大笑:"哈哈,好!好!"
笑了一阵后,李世民继续道:"小九儿。"
"儿臣在。"
李世民道:"此稻、此作物,无价,而你手中所书的这一本本养猪、种稻、种植日记实录,却比黄金还要珍贵。"
李治打起精神侃侃而谈。
"儿臣也是这样想。父皇,这就是农学,是科学的一种,儿臣就是不明白的是,农业对我大唐这么重要,为甚么朝庭没有另设农部呢。
这天下处处都是学问,就如这老余,他虽不学经史,以前也没读过书,只是到了儿臣这里后,儿臣教了他拼音,让他学《看图识字》。
于是他认识了不少字,还学会了数算,懂得复式记帐法。
所以,他现在掌管着从工业园区到皇庄、再到西边的盐田湖,管理着几十、上百家工厂作坊的掌柜。
所以,儿臣认为这个读书,也不全是为了做官,应该让天下人,人人都能读书!"
李治再次向李世民快速眨眼放电,但是李世民又听他老调重弹,却没有理他。
李治可不管辣么多,继续逼逼,"琢磨养猪,去知道猪的习性,改良饲养猪的方法;琢磨种稻,去知道稻子的生长习性,改良种植稻谷的方法;
这些都叫格物,也叫科学研究,对于天下有着莫大的好处。
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许许多多其背后的规律,这就是格物,也叫科学。
父皇想想看,若是朝庭中多几个似儿臣这样格物的人,将这耕种和畜牧视为学问,研究增产的办法,形成农学、工学,不断的改良和精进,朝廷往后还会担心天下饿殍遍地吗?还会担心渭水之盟吗?"
"放肆!"李世民勃然大怒。
渭水之盟!
李治又戳到他的软肋上了。
李治继续朝他眨巴眼放电,"父皇,儿臣给父皇那本农书,是我师父在他们那里的四本‘农书’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精华和结晶。
儿臣希望朝庭成立各种研究院,比如农学研究院、工学研究院、机器研究院、枪炮研究院,专门招集相关人才研究各种课题。
有了这些,我们李唐,还怕甚么世家门阀?"
李世民嘎然醒悟,我说这小子怎么不断向朕,眨眼放电呢,原来是为了,这!
如果是因为这个,倒是可以,考虑了。
农学?
工学?
机器?
在此之前,天下也不是没有农学、工学、机器,只是,不成系统,更多的还是依靠百姓凭借着经验去耕种和饲养畜生、工匠自己制造工具,而真正有学问的人,是不会有人愿意专门去研究这等学问。
现在李治提出了工学、农学,令李世民打起了精神,养猪是如此,耕种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是耕种也能增产吗?
他觉得不可思议,不过眼前种植出了这几种高产作物,让他为之大喜!
这不就是一个好兆头吗?
他欢喜的道:"吾儿说的是,农学,工学、机器,此次,李治和老余立下了汗马功劳啊,老余,朕命你好生管理那些研究这农学、工学、机器的人,如何?"
老余依旧一副如履薄冰,他有点不太明白,但还是一头雾水地点头:"诺。"
李世民却是打定了主意,道:"来人,敕命老余为门下省值班侍奉,公房嘛,就设在这李庄吧,建农学馆、工学馆,拨付其钱粮,专司农学、工学。"
此言一出,众相,皆懵。
门下省值班侍奉,还负责养猪、种稻?
这值班侍奉在明、清朝,就相当于翰林院编修,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由榜眼、探花担任,是何等清贵之人,可若是专司养猪、种稻?
老余,亦是跟众相一般,脑子,懵圈!
养猪、种稻,还能做官?
他以前一直以为小王爷在骗自己!
可现在,我,我就做官了,还是如此清贵的官?
房玄龄先不同意:"陛下,国有法度……"
李世民只是朝房玄龄神秘一笑,取了种稻日记,命姚公公交给房玄龄。
房玄龄皱眉看着日记,困惑猜疑中翻开了日记!
只是一翻开,他就知晓了,于是便道:"陛下,臣附议此事,只是此职新设,臣以为这工、农学馆,还是暂由臣直接领率为好。"
"……"
李世民微笑言:"那么,就如此了。还有那个饲养员、帐房,也是大才啊,他们也有功劳。"
说罢,李世民喜气洋洋坐下,命人给老余赐座,令他也在此参与宴席。
该说的说完了,这宴席还没开始呢,很快,一盘盘的菜肴便端了上来,有猪血,有猪杂,还有专门的焖猪肉!
猪肉这东西,原先是无人理睬的,可现在摆上了桌,众人尝试了一二,竟发现全都极为美味!
特别是米粉肉,香软可口、油而不腻、色香俱全,直吃得人欲罢不能!
猪肉,魏征已经吃过了,所以他对这辣椒炒鸡蛋有了大兴趣,直把魏怼怼吃的头上冒汗,还想吃。
……
大饱口福之余,却不妨碍各怀私心,都想着这猪、这稻、土豆、玉米,能否引进到自己的庄园里,气氛便其乐融融了。
然后,丫鬟们又端上来了一盘盘炒菜,都是一些农家饭菜,蘑菇炖鸡子,茄子,青瓜之类的,并没有山珍海味,虽然饭菜简单,一行人倒也吃的开心。
吃饱喝足,李世民悠闲地喝着特级龙井茶,杜如晦问,"这茶真香,我怎么觉得比市面上卖得更好些呢?"
李世民差点把嘴里的茶水喷了出去,咽了下去后、显摆着道,"小九儿说这是特级龙井,就是他才换的余杭茶园所产的龙井,不过这个茶不是那种的,是奶爸给他的。"
长孙无忌恍然大悟,"好小子,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李治嘻皮笑脸道,"各位伯伯,这种茶,小治这儿也不多了,待会走时给各位伯伯一小包带回去喝。"
"善!"魏怼怼道。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还是第一次看到魏怼怼白拿人东西还说好,便都笑了。
"父皇,儿臣这皇家格物学堂,您还没有题字呢,这研究院不如也叫皇家研究院吧,你要给题个字才好。"
"善!"李世民现在心情大好,对小九儿那是有求必应。
"那再喝会茶,消消食、再去儿臣书房写吧。父皇,儿臣不在长安时,您要来拉种子就来拉吧。儿臣估计至少要到来年年中才能回来。"
"善!"
李世民说着善的时候,眼睛也没有闲着,四下里寻摸着,是不是还有好东西?
李治可是一直藏着掖着不少好东西的。
那是?
李世民瞅到屋外靠在墙上的一个犁具,看着眼生。
"老余,那是甚么犁?拿给朕瞧瞧。"
"皇上,小王爷说这叫贞观犁。"
贞观犁?
"嗯,"众相来了兴趣,纷纷起身看着老余把犁具拿了过来。
房玄龄看了一会儿、激动地说,"巧夺天工,巧夺天工,这个改进太妙了,这犁架又小又轻,直辕改曲辕、长辕改短辕,还能自由转动,九皇子又立功了,很大的功!"
李治很懵逼,这怎么又立功了,这个犁很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