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赵大战刚结束不久,在魏国的高效治理下,原赵国的子民也都适应了魏国的统治,眼看百姓的生活正在日益好转,魏国的实力也在突飞猛进。
另一边的秦王却嫉妒了起来,因为在当下社会秦国才是真正的超级大国,因此他不会让任何国家超越自己。
因此秦王则立刻向魏国发起挑战,要求魏国向秦国割城让地并年年纳贡。
魏王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来了,他早就预料到赵国的灭亡将是另一场战争的开始。
萧战得知秦国试图向魏国发起战争的消息后,心中有种莫名的开心。
因为他深知与秦国交战,师门的大仇便可得报,自己的使命也可以完成。
当魏王找来萧战商议想“不战而屈人之兵”时,萧战开口说道“如果大王还没有打便屈服于秦国,那我们那些牺牲在前线的将士们用生命换来的幸福还有何意义?还有秦国的暴·政搞得秦国怨声载道民不聊生,我就是从秦国的境界走到这里来的,一路上遍地饿殍,生灵涂炭,难道您也想让您的子民成为这样?”
魏王听后思索着,如果自己就此臣服于秦国不仅年年向其纳贡,还得任其宰割,另外自己的臣民到时肯定也会看不起自己,还有自己视为生命的百姓也将遭受涂炭。
一番思索,魏王觉得萧战说的有道理,于是对于秦国的态度则表示很强硬。
秦王得知后,大怒,则立即派遣上将军刘建忠带兵攻打魏国,可正当刘建忠点兵整装待发之时,一个不好的消息向秦王传来。
由于秦国长期的压迫和剥削,积攒了很大的民怨,为此一伙为秦王修筑行宫的苦力彻底无法忍受秦军的残暴,于是由陈月生带头杀掉了监工的士兵,抢夺了兵器,带领全体苦役在恒武二年秋于秦王行宫揭竿而起,并很快攻占了朝阳城,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陈月生作为农民起义的领袖,为了推翻暴秦的统治,在占领了秦国的朝阳城后,打着推翻暴秦的旗号开始召集大量人马参与起义军。
这一天可谓是秦国百姓做梦都想要看到的场景,于是大批不愿任秦军欺凌,宰割的百姓纷纷加入陈月生的队伍。
起义军的队伍短短几日内迅速壮大,就这样由数十万百姓组成的起义军,发了疯般的攻打着秦国的各座城池。
同样这支起义军也拉开了整个战争的序幕。
秦国爆发内乱一心只顾着平乱的秦国暂时将矛头指向了这支由陈月生率领的起义军,为魏国后期的部署争取了时间。
陈月生的揭竿而起,也引来了其他地区的纷纷响应,一时间不光秦国,还有其他统治者过于残暴的国家也爆发了农民叛乱。
当时整个天下的和平局面就此被打破,除了魏国、燕国等几个少数国家暂时未有叛乱外,其他国家从此便全部陷入了内战。
天下大乱后,萧战眼看机会来了,便向魏王请示“眼下天下大乱,各国很可能将会易主,最后肯定会形成各国之间的侵略与征服,大王依我看,目前我们得与其他几个国家进行联盟,同时积极吸纳起义军,并给予支持。”
魏王听过萧战的谏言后问萧战“你为何会确定会造成各国之间互相吞食的局面呢?”
萧战对了那么多历史,又怎么能不知道后面要发生什么事情呢,但是他如果向魏王告知自己未来人的身份,魏王肯定也不信啊。
于是萧战灵机一动,将赵国的灭亡的全过程向魏王做了解说,他对魏王说“当初赵国灭亡之后,我们是不是第一时间想着统一赵魏两个国之间的文字、货币、版图等?目的是为什么,为的就是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如此才能确保大王的政权巩固。”
接着萧战又说“如果我们不去统一,赵国的百姓如果有心怀不轨,好战者,势必会想着建国,报仇,如陈月生一样,揭竿而起,到时敢问大王在王座上可否座的安宁。”
魏王听后似乎觉得在理,看了看萧战,萧战接着说“两个国家尚且如此,如果战事演变到后期,有其中一支力量做强做大,那他肯定还会去攻打剩余的而未臣服的国家来达到统一的目的,前面秦国就一直想着统一天下,肆意攻打弱小国家,最后再集中力量攻打其他大国不是吗?”
魏王听后陷入一阵沉思,见当下魏王并未表态,萧战便识趣的走出了魏王的寝宫。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下的战争愈演愈烈,各个国家的起义力量见自己身单力薄,无法与强大的朝廷军队对抗,便开始了抱团取暖,集中对抗朝廷的军队。
一些国力较弱的则被起义军攻占,国家陷入了混乱,而像秦国这样相对来说实力比较强大的国家,则成功的平定了叛乱。
内乱结束后,秦王放眼大观了一下天下局面,虽说秦王执政过于残暴,但是他的战略眼光确实很高。
他看到目前的事态,正是自己一展身手统一天下的最佳时机。
于是秦国便主动向还有内乱的国家示好表示愿意出援军帮助其评判内乱,一些摇摇欲坠的国家便赫然接受了秦军的援助。
魏王似乎看出了秦国的意图,又再一次回想了萧战的谏言,在他自己的一番分析之下觉得萧战说的正是秦国目前正在做的。
他绝对不能等自己养肥了再被他人宰割,必须未雨绸缪,事先强大自己。
魏王召集群臣,立即商议如何巩固壮大国力,在未来抵御外敌入侵。
这时萧战再一次站出来将上次给魏王的谏言又说了一遍,群臣都觉的在理,于是魏王便立即安排人员出使各国游说诸国与魏国联盟。
联盟的目的不单单是未来抱团取暖,主要是趁早清楚强劲对手,所谓先下手为强,绝对不允许自己等到挨打的时候再去反抗。
虽然想法已经成熟,但是派人去游说不一定会得到人家的答应,弄不好反而还会引来其他不要的事端,因此说客的人选反而成为了魏王最为头疼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