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豁然开朗
“而这几点建议,或许才能真正的决定公主殿下未来的前途命运。”
那李淑雅见张九阳这样说,顿时是脸色郑重,她微微欠身行了一礼,“不知先生所说的建议为何,李淑雅愿洗耳恭听。”
张九阳点了点头,“在下听闻,公主殿下平日里喜欢种桑植麻,绣花织布,鄙人的建议,便是得从这种桑植麻,绣花织布上着手。”
李淑雅兰心蕙质,听了张九阳的这般言语,眼中已经是若有所思,但是还是迟迟不得要领。
她欠身又朝张九阳行了一礼,“这种桑植麻,李淑雅虽然擅长,但具体如何加以利用,还请先生指点。”
张九阳摆了摆手,“指点说不上,在下只知,那戎狄国中,百姓并不擅于耕种,更不善于勾织,若公主殿下远嫁戎狄之后,于那戎狄国中,挑选肥沃土壤,引入中原地域的桑麻种子,进行播种培育,继而,将这种中原桑麻的种植技艺,传授予戎狄国人,再然后,挑选心灵手巧的戎狄妇女,教授她们织布刺绣之法,如此,让戎狄国人,掌握中原地域的桑麻种植之术,织布刺绣之艺,便是对你擅长种桑植麻天赋的充分利用。”
“而戎狄国内,人民多不擅耕种,更不懂桑麻种植,再别提那穿针走线的精细活,刺绣了,公主殿下如依在下所言,如此躬身传授教导,使得戎狄国人,习得中原地域桑麻种植技艺,织布刺绣之法,到那时,戎狄国人,便是自己掌握了这一织布制衣手段,他们完全可以自己耕种,自己裁衣,再也不用完全靠着从大阳帝国这样的中原地域国家购进。”
“如此一来,戎狄国人穿衣着服之事,便是有了稳固的来源,那戎狄国王,通情达理,深知戎狄国衣食之短弊,并早有根治此弊端之心,公主殿下若依在下建议而行,届时,必将赢得当今戎狄王上的尊敬。”
三公主李淑雅,在听到张九阳传授桑麻种植技艺的时候,就已经眼中猛然亮了起来,这般举措,于物资匮乏久着兽皮的戎狄国来说,简直就是布撒德泽,雪中送炭之举。
只要戎狄国人,一旦依靠自己的辛劳穿上了绢布丝裳,那么,传授桑麻种植技艺和织布刺绣之法的三公主李淑雅,就必定能赢得戎狄上王的认可和尊敬。
甚至,还能赢得戎狄国人的尊崇和拥戴。
而且,这等传道授业的举措,还将对戎狄国乃至戎狄与大阳帝国的形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张九阳的这一建议,走的是为戎狄国民谋利益的思路,三公主李淑雅,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一步,那势必能够在戎狄国内,赢得大好的名声。
紧接着,张九阳又向三公主李淑雅提出了关于传授制衣之法,制酒之法的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张九阳gen据自己在戎狄国的所见而提出来的,一旦戎狄国人真正掌握了这些技艺,能够自主生产这些物资之后,那么戎狄国人的生活,便是将得到逐步改善。
毕竟,能够自主生产,远要比全凭从他国购进要强得多。
这就如同地球上的经济贸易,完全依靠从他国进口,是要被人家掐住脖子敲诈勒索的啊。
只有自家土地里有了,自家国内能生产了,一个国家才能有挺直腰杆的底气。
而这一个道理,张九阳相信,戎狄王一定是懂的。
三公主李淑雅,待张九阳的这一席话说完之后,已经整个人变了样。
李淑雅本就是心智聪慧之人,她很清楚,与其哭哭啼啼,埋怨命运的不公,还不如主动寻找方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在此之前,她不知道从何下手,但在听了张九阳的这一席话之后,她已经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了。
戎狄国没有的,她能带过去的,戎狄国人不会的,她能传授给他们的,便是她接下来要做的。
而这样的做法,也是她一个远嫁的公主,能够赢得戎狄王尊重,以及赢得戎狄人认可的最佳手段。
李淑雅是一个头脑很清晰的人,想到这一步的时候,她身上的悲怆凄苦,已经荡然无存。
既然不能违背父皇的旨意,既然两国和亲势在必行,既然自己必须得远嫁戎狄,那么,哭哭啼啼,怨天尤人又有什么用呢?
倒还不如,从这一刻起,就自己来掌控自己的命运。
李淑雅想到这里,眼中神光一闪而过,张九阳的这一番话,让得她豁然开朗,她躬身对着张九阳深深行了一礼,“先生今日教诲,李淑雅永记于心,他日,先生若有用得着淑雅的地方,李淑雅必当全力以报。”
张九阳闻言,摇了摇头,“鄙人只求公主殿下,不要怪罪我等在哪戎狄国中,未曾为大阳帝国免去和亲一事,在下便是已知足矣。”
李淑雅闻言,顿时便又是盈盈一拜,“先生于此次议和之中,本是功臣,大阳帝国能免去这一场兵祸,已经是先生创造的莫大功绩,至于和亲一事,淑雅大致知晓来龙去脉,此事不关先生,先生不必自责。”
张九阳待三公主李淑雅说完,看着李淑雅脸上渐渐恢复的神采,以及那重新回到她身上的优雅从容,嘴角渐渐浮起了一丝微笑。
此刻的三公主李淑雅,才是哪个平日里充满生机,温柔贤淑的公主殿下啊。
自己的一番话,但愿真的能够改变这个女子未来的命运吧,毕竟,一个嫁入戎狄后,愁容满面,哭哭啼啼,悲悲切切,动不动就哭喊着要回到大阳帝国的女人,是势必会被胸有谋略的戎狄国君王厌恶的。
而相反,远嫁之后的三公主,如果是每天容光满面,温柔淑雅,侍候于君前,闲暇之余,还劝导戎狄国人,种植桑麻,耕种农事,并传授戎狄人以织布刺绣制衣之法,那么这样温柔而又贤惠的女人,是很有可能得到戎狄王的宠爱及尊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