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没有猜错,这确实是一条大鱼。
张齐贤此时更是已经陷入了惊喜交加的状态之中。
他原本还认为,在开封府大肆抓捕的情况之下,这位神秘人已经不太可能再露脸了。
毕竟在他自己定下的三天时间里,今天已经是最后一天了。
但没想到的是,他耍出的小伎俩竟然真的起了效果。
作为姓刘的呼唤官,出人意料的冒着鹅毛大雪找到了自己。
他立刻送上了恭敬的一礼,但没想到的是对方开口的言辞却尽是责难之意。
“咱家当初联络你的时候,知道你是个颇有家私的人,因此从来没有担心你会着急要这笔赏钱。但咱家怎么也没有想到,你竟然敢散播谣言出去,说什么三天不来取货,就要将其中的一半卖给别人,哼哼,这世间除了我们,难道还会有人对这些破烂玩意儿感兴趣?”
张齐贤也有些生气,身怀赃物的贼子,哪一个不是如同捧的烫手山芋一般内心紧张。虽然他的心脏个头偏大,但也没有义务替这些人承担风险,毕竟外面的开封府还在四处抓人。
更何况他还有自己的生意要做,有一家老小需要养活,哪有时间一直在这里等着他的消息?
不过对方既然来了,那今天恐怕是非得做出个交割了,如今这个光景,见一次面可不容易。谁都不会再去冒第2次险了,所以今天也是个商谈价格的好时候,张齐贤看在对方是只肥羊的份上,就勉强说服了自己不要和她一般见识。
非常喜欢咩咩的叫屠夫,却不一定非得喊上两嗓子给自己壮胆。
因此张齐贤只是淡淡的说道:“大珰您有所不知啊。这趟营生,小人们虽然弄出来的动静大了一些,但收获却是意想不到的。”
那太监闻听此言,顿时也收起了刚才的恼怒。
他既然决定冒险前来与张齐贤见面,自然是做好了万千打算。因此原本是不需要在张齐贤这里抱怨什么的,但今天来是交割买卖的,他知道张齐贤竟然敢四处散播谣言,那必然是手中有什么凭恃,原来商谈的价格恐怕是不能让双方满意了。
所以按照中国传统的砍价习惯,一上来先将对方置于不够厚道的尴尬境地,是很方便接下来讨价还价的。
因此太监刚才生起的所谓怒火只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当然这个表面现象在现在仍然有继续维持下去的价值。
所以它仍然是一副愠怒的表情,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有什么别样的收获,该不是还是破书几本吧。哼,他若不是我家主子……”
他话还没说完,就看到张齐贤已经一本一本的拿出了偷盗来的书籍,同时还将一个黄色绸布做的包裹也摆在了桌面上。
不用说,这个包裹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但老太监还是不慌不忙的,翻查了一下其他书籍,发现这其中所讲述的内容确实都是白永安的学问,只不过显得更加通俗易懂一些。
别人不知道的是为了这次行动的顺利验收,他在过去的那些天里,被阎文应派来和他接洽的人要求他死命背诵这些内容。
他是可以识文断字的,要不然也无法成为宫中的宦官。
所以背诵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
只是时间稍微短了一些,许多内容他只记那个大概,但用来辨别这些书籍上的学问究竟出自谁手,显然已经够用了。
看到这位刘太监逐渐露出满意的笑容,张齐贤也变得兴奋起来。
他主动的剪开那个黄色包裹,迫不及待的想要丢出这个烫手山芋。
刘太监也早就想看一看了,刚才装作镇定自若,只不过是想营造一种气场,也好给对面的张齐贤施加一些压力。
张齐贤实际上是感受到了这种蔑视一切的大家风范,但他也是个久立商场的人物,又怎么会被这小小的伎俩所震慑。
因此他接下来的介绍,无论是在语速还是语调上,都没有任何惊慌失措的痕迹。
“大珰请看这里。这三本书与其他的内容迥然不同,而且当初我是在暗格里找到这三本书的,可见白永安对它们也是极其宝贝的。”
刘太监强忍住自己的惊喜与冲动,用足气力冷静的“哦”了一声,然后就旁若无事的翻阅起来。
实际上他一入手,就知道这三本书的要紧之处。
虽然都是手稿,但这三本书的封面上却写着梗概二字,分明是比那些肤浅的东西要更加精华一些。
加上张齐贤的解说,他也感受到了白永安对这三本书的重视,因此就连翻阅的时候也认真了许多。
果然,光是第一本叫做《新宋梗概》的书籍就让他瞠目结舌。
梗概当中提到的水泥与红砖,都是在玉津园里正在开展的项目。
就连兴建书院好像也是如此。
虽然书中的书院叫白水潭,而皇帝与石中立创制出来的书院并不叫这个名字,但两座书院似乎都有那么一些歪风邪气在。
哦对了,他们都有一些叫做格物致知的学问。
只不过,中立书院把这些学问放在了求实学院当中。
作为一个二半调子的文化人,刘太监当然知道,书院能够在文坛或者官场上积累起怎样的人脉与势力。
东汉两晋时期,那些把持学问的门阀,就是凭借这种优势在朝堂上获得一席之地的。
甚至就连白永安建立书院的这些举动,也早就已经在某些北宋官员那里,落下了结党营私的诟病。
倘若不是小皇帝也亲身参与其中,而且还把书院山长的位置留给了石中立,恐怕那些北宋官员们早就已经怀疑白永安图谋不轨了。
但即便如此,刘太监也知道,无论是石中立还是皇帝,他们的和自家组织不是一路上的人物。
甚至可以说双方必然爆发出一场激烈的争斗。
换而言之,小皇帝和石中立在掌握了书院之后,毫无疑问的就拥有了未来的一股力量。
正如同这本梗概当中所说的那样,白水潭书院在后来也成就了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足可以和司马光和王安石两位朝廷重臣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