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第一百五十二章:风俗

  会客厅中忙碌的侍女不知何时已退去,茶几上的醒酒汤也由热转凉。

  董卓原本有些晕乎的脑袋也逐渐清醒起来,不过看蔡邕那模样到还有些许醉意。

  董卓戎马一生,无论是体质还是酒量明显要高出蔡邕一头。

  方才蔡邕一阵噼里啪啦的解释,口干舌燥,正要端起醒酒汤喝上一口,发现汤已凉了。

  “宴上已吃了不少酒肉荤腥,在喝着凉汤怕是要闹肚子。”蔡邕轻声嘟哝了一句,又将端起的汤碗又放了下来。

  “哈哈哈。”董卓放声大笑,“伯喈何必如此,吾在命人奉上热汤便是。”

  蔡邕摇了摇头,“夜已深了,何必再劳烦下人,明公若是无事,那邕就先告辞喽。”

  看蔡邕这样子是准备回府了。

  “且慢,且慢。”董卓又拦住了蔡邕。“伯喈且慢,方才法正之事,除了收其为义子外,吾心中还有一策。”

  天下之大英才何其之多?蔡邕有些搞不明白董卓为什么纠结在法正身上。

  不过既然董卓这么说了,蔡邕不得不静待其讲完,只是蔡邕望向董卓的眼神已有些幽怨了。

  咳咳。

  应该是睡意上头,眼神茫然。

  虽说大半夜的拉着蔡邕这个六旬老人议事有些不厚道,不过董卓还是厚重面皮开口道:“伯喈,世家大族之间相互联系,其中最多者是以联姻为主吧。”

  蔡邕此时愈发觉得头昏脑涨,看着董卓都出了重影,不过还是回道:“嗯。”

  “不同的两个家族联姻,待后代出生后便有了血脉联系。”

  “呵。”蔡邕轻笑一声,摇了摇昏沉的脑袋,“不过家族联姻也只是个纽带而已,家族来往还是要其族内如何决定。”

  “有些个姻亲反目成仇的也不在少数。”

  董卓点了点头,忽然像是想到了什么,拍了拍额头,惊呼道:“琰儿已是适婚年龄,吾竟忘了此事,不知琰儿婚事可曾定下?”

  言罢,董卓不着痕迹的瞟了蔡邕。

  蔡邕听董卓说到女儿蔡琰,掠了掠胡须,笑道:“明公勿虑,邕早已为琰儿说好了婚事,只待成亲即可。”

  “呀?!”董卓询问道:“不知说的是哪家的俊才?”

  蔡邕笑道:“说的乃是河东卫家之子。”

  董卓闻言,心中暗踌道,果然是河东卫家,应该是卫仲道那个病秧子了。

  河东卫家算起来也是汉朝的名门望族。

  其祖上最有名的便是大名鼎鼎的卫青,还有被汉武帝立为皇后的卫子夫了。

  只不过这多年过去,卫家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鼎盛,已经逐渐没落了下来,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算是没落的卫家也不是一般小家族能够比拟的。

  董卓可是记得蔡琰嫁给卫仲道没多久后,她的这位夫君就病死了。

  如果说是成亲后染病病死,那只能说是蔡琰倒霉,运气不好。

  但如果是蔡琰还未成亲前这个卫仲道便染病在身,那卫家的行为就有待商榷了。

  善意的去想,可能是因为如今医学不够发达,所以卫家对卫仲道的病情估计有误,才导致了他年纪轻轻便病逝。

  恶意点去想,无论是卫家为了攀附到蔡邕这个尚书身上,与蔡家搭上关系也好,借助蔡邕的名气也罢。

  若是故意为了家族利益隐瞒真实情况,那简直就可恶至极!

  当那木已成舟时,最后就算蔡邕发觉不对劲,生米煮成熟饭了熟饭他也无可奈何。

  虽说如今寡妇再嫁也是常有之事,但蔡邕的身份放在那里,肯定是比较麻烦的。

  如今董卓既然知道卫仲道是个短命鬼,断然没让蔡琰嫁给他的可能。。

  况且蔡琰现在是自己的义女呢!

  只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种未卜先知的事情不好向蔡邕解释。

  弄的不好肯定会影响自己和蔡邕之间的关系。

  董卓掠了掠胡须,最后还是决定试探性的对蔡邕说一说。

  “伯喈,那卫仲道才学如何?”

  “人品如何?”

  “可配的上我家琰儿?”

  蔡邕笑了笑,“仲颖无虑,河东未家虽不复往日鼎盛,但也是簪缨世胄,这才学、人品自不用说。”

  “喔。”董卓点了点头,“琰儿博学多才,一般人可比不得。”

  蔡邕闻言,轻叹一声,“唉,也怪老夫,博学多才虽说是好事但总归是女儿家,若是恃才而骄在夫家眼中那可就不妙了。”

  谈到自家的女儿,蔡邕不在是那个文学大家,不在是那个音律奇才,也不再是什么尚书,司徒。

  只是一个关爱自家孩儿的老父亲。

  董卓摆了摆手笑道:“伯喈你这话说的,琰儿性格乖巧可爱,怎会是恃才而骄的人。”

  “再说了。”

  “届时琰儿出嫁之日,多陪些嫁妆便是。”“伯喈可勿要吝啬。”

  “哈哈哈哈哈哈。”说着说着,董卓忽然哈哈大笑起来。

  而此时蔡邕脸上也露出无奈的笑意,因为董卓说多陪嫁妆是有道理的。

  汉朝的婚姻嫁娶的支出是相当惊人的,因为聘财与嫁妆的数量,是婚姻当事人家庭的经济、政治与社会地位。

  汉惠帝娶后就用“聘黄金二万斤”,此外,还有若干数目的“雁璧、乘马、束帛”。

  稍微近一点的,东汉桓帝立梁皇后,也用黄金二万斤。

  有道是上行下效,皇帝都是如此,更别提下面的世家子弟,名门望族了。

  要说“近一点”的则是董卓了。

  蔡邕眼前的董卓娶妻时的聘礼,辎车百乘,马二十匹,奴婢钱帛充路。

  辎车一乘约值一万钱,马价每匹也在一万钱左右;最低限额十万钱计。

  奴婢是一个人大概是三、四万钱。

  奴婢钱帛充路,将路都堵满了。

  董卓之所以出这么多的聘礼,那自然是为了显示出自己的身份、地位、财力。

  而董卓让蔡邕多出些嫁妆也同样如此,嫁妆越丰厚代表的自然身价越高。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女儿出嫁所带去的嫁妆属于出嫁人的私人财产,男方未经过出嫁人的同意是不能私自动用的。

  这也反应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谓的男尊女卑都是扯淡,一切关系都是相对而言。

  蔡邕闻言笑了笑,戏谑道:“琰儿出嫁老夫准备的嫁妆自然不会少。”

  “就不知仲颍这当义父的,出多少嫁妆啊?”

  董卓:……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