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三国之最强义父董卓

第二百一十五章:震惊,董卓不会《三字经》!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

  董卓借着拿下益州的威势,开始了新一轮政策改革。

  以现在董卓的权柄和威势,要执行新政也并不是想怎么就能怎么样。

  想要改变大汉朝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就像是行军打仗一般,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人和。

  董卓拿下益州后,底气更足,这个时候推行新政,无论是朝廷上的百官,还是底层的小吏都不敢阳奉阴违。

  ***

  “老头子,这些个当官的做啥呢?!”

  “鬼知道呦,说是给娃娃们修学堂,让娃娃们能识字,多学习圣人之言呦。”

  “修学堂?!让娃娃们识字?!”老婆子眼中露出惊容,不可思议。

  “是的撒,是这么说的,你看喽,狗娃子不久在那边帮忙撒。”

  被喊作老头子的人,其实年纪也不大,也就四五十岁模样,虽说看上去有些瘦弱,不过都是些庄稼汉出身,那身上的力气可能比些年轻人还要大。

  老婆子顺着老汉的眼光望去,还真看到了一个年轻人,正在帮忙做工,那年轻右手小臂其肘一下已经没有,只有半截上臂。

  左胳膊到还是完好无损,依然挂在身上。

  他左肩挑着担子,担子两边的簸箕中装着土沙,正往返于一次工地,在那工地上也有一些和他差不多的残疾人。

  有的瞎了眼,有的也是断了胳膊,不过断腿的到没有多少,毕竟没有腿后还是很不方便的。

  “唉,这狗娃子,当初要是跟俺们一起往山上逃,也不至于这个样子撒。”

  “多好的一个娃,可惜了。”老婆子摇了摇头,感叹道。

  “嘿。你懂个求,老子要是年轻些也跟他们一起去混喽,你又不是不晓得,当初俺们一起往山上逃的才活下来几个。”

  “俺们那是运气好,老天爷赏饭吃。”老头子摇了摇头,似乎想到了什么不好的经历。

  老虔婆闻言,岔开话题道,“老头子,你说这村子里盖学堂干啥子呦,这一年来算是勉强有些吃食,哪个还有精力克上学呦。”

  老虔婆对所谓的学堂不是很看好,虽说现在已经没有之前混乱,算是安定下来,朝廷也给了土地什么的。

  但大部分家中依然没有余粮,饭都吃不饱,哪有什么心思去上个学。

  先前能活下来的孩子,一个个猴精似的,不是在田里乱串,要不然就是摸鱼摸虾,或是到山上去寻些野菜。

  不过现在去山上寻野菜的也少了,自从有些个娃娃去了山上没回来后,官府便不允许家户人家的孩子往山上跑。

  至于吃的,官府也会发放一些,不说吃饱,饿肯定是饿不死的,只要饿不死在勤快一些,日子总归是一天比一天要好点。

  活人难道会被尿憋死?

  当然前提是他还活着。

  老头子摇了摇头,“刚才狗娃子路过的时候,俺和他唠叨了两句,他到是提了一嘴,说是待那学社建好,入学的娃娃优异者,还能得些吃食呢。”

  “啧啧。”老虔婆砸了砸嘴,“还能得些吃食?!那可是极好的。”

  “唉!”“走喽。”老虔婆轻叹一声,摇了摇头忙活自己的去了。

  老头子望了一眼老虔婆的背影,什么也没说,这个老虔婆本来家中儿、女都有,现在也就只剩她一个人了,能活下来已是不易了。

  不过看着样子,日子应该也会越来越好,应该能回到数十年前的模样吧?

  六州各处,小到乡村,大到州府,一座座学院拔地而起,单靠朝廷那肯定是不行的,少不了本土乡绅的支持。

  当然这些乡绅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那就只有他们自己清楚了。

  学社还不完善,有些里面的所谓教书先生,可能也只是些勉强识字的人。

  但总体来说,都是一个由无到有的过程。

  相国府。

  董卓将蔡邕、杨彪唤到了府中,手中拿着一卷写满字的绢帛。

  “伯喈、文先,董某一时兴起,写了些东西,给你们看看。”

  言罢,董卓将手中的绢帛递给了蔡邕。

  蔡邕拿起写满字的白娟,眼光扫过,口中喃喃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明公?!这是…”蔡邕眼中露出奇色,蔡邕又将手中的白娟递给了杨彪。

  董卓笑了笑,解释道:“董某谓之曰《三字经》,可为小儿启蒙之物。”

  杨彪看完后,口中轻叹一声,“明公大才也,吾等不及。”

  “哈哈。”董卓大笑一声,“文先,本相唤你过来,可不是来听你称赞本相的。”

  “这《三字经》本相也就想到这么多,心中还有一些其他想法,像什么,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不过只是随心而动,不成文章,还需要依仗伯喈、文先二人多多琢磨。”

  董卓心中有些无奈。

  《三字经》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是华夏三大启蒙书之一。

  但是……

  董卓,他没记住。

  没错。

  他没记住,前世里也就是知道那些大家经常念道的一些,什么人之初,性本善,等等之类。

  要让他把《三字经》全文背诵下来,董卓只是表示后悔当初没有多看书。

  不过,董卓没记住是小问题,天才是啥?

  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那百分之一灵感,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

  现在自己眼前的蔡邕、杨彪二人便是大汉朝一等一的天才人物。

  自己给他们个灵感,剩下的就可以教给他们来做了。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他们都做不好,那就妄称大儒了。

  “伯喈、文先,这《三字经》启蒙读物,就交给你二人来处理了,你二人也可以寻其他人一起探讨一番。”

  “只不过要记住一定要通俗、顺口、易记。”

  “这是给孩童的读物,可不要搞太复杂,等你们弄好之后,交给本相看看是否合适便看。”

  董卓大袖一挥,直接当起了甩手掌柜。

  蔡邕、杨彪二人互视一眼,点了点头,“尊相国令,吾等一定将此事办好。”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