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门前
“本初说笑了,用兵之道,在于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用兵者,诡道也,用兵不可能占据十全之机。”
曹操对袁绍说的话表示不同意见,在袁绍的观念里,用兵非要等到十足把握再出兵,在曹操这里,这样的用兵之法就已经是不占据战场先机的。
袁绍一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了让人羡慕不已的天生优势,袁家政治资源丰厚,可以保证他仕途一帆风顺,而袁绍本人又生得仪表不凡,还有一些能力,走到哪里都受到追捧。
袁绍不愿意再走父辈们走过的路,尽管这条路风光无限,他清醒地看到天下正在发生变化,为此他开始了精心准备,抓住时机开创了一番事业,一度成为天下最有实力的割据者,引得无数英雄豪杰追随,成为汉末三国的“领头大哥”。
但过早成名和过于顺利的政治道路也造就了袁绍性格上的缺陷,并最终让他走向失败,他的事业在官渡之战中嘎然止步。袁绍开始实在太顺利了,但最后仍败给了曹操,这说明天时、地利、人和之外还有一种因素作用更大,那就是品质、毅力和努力,其中也包括性格。
正因为一路太顺,所以史书上说袁绍有“色厉胆薄”的一面,他外表宽容内心却充满猜忌,器量狭小,喜好谋略而不能决断。袁绍手下能人不少,但他纵容大家搞内斗,并且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从而一到关键时刻正确的主张往往得不到支持,错误的战略却屡屡被通过。
对一个组织而言,领导人的性格就是这个组织的特点,所以领导人的性格不仅决定了自己的命运,也决定了整个组织的命运。韩馥窝囊而死,害的不仅是自己还有身边那些追随的人,袁绍比韩馥有能力,但也算不上是个完全称职的领导人。
袁绍摇摇头,但是一时又找不到反驳的话,这几句话实际上也是在借机抬高自己,在曹操面前,袁绍很是喜欢找存在感,曹操官职不如自己,出身不如自己,在曹操面前袁绍很是自大,一时间找不到话来反驳,竟然有些不悦。
这一对宿敌的命运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在这显出端倪了。
袁绍一生都在打胜仗,几乎没有败绩,为何单单不是曹操的对手,最后输给曹操?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让给曹操一份大礼。
大部分人对于袁绍的印象都停留在了官渡之战:少谋,无断,听不进忠言,一个失败者。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纵观袁绍的一生其实都在打胜仗,可唯独官渡大败于曹操,隔了两年病死了,就好像一个人打架,赢了99次,可却在第100次被人意外的打残了一样,结果前程尽毁。
袁绍虽然顶着四世三公的光环,可刚起兵的时候也没有多少人马,照样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可是袁绍凭着自己的双手硬是打出了一片天地。最初袁绍寄于冀州韩馥的篱下,结果袁绍用计轻易的让韩馥主动让出冀州,获得第一块地盘。
而后,袁绍率军击败青州的黄巾军。接着亲自率军以少胜多击败公孙瓒。
不久后袁绍又与袁术,公孙瓒同时开战。在曹操的帮助下彻底击败北方的豪强,最后剩下唯一的对手曹操,结果在官渡被曹操大败。袁绍一路走来顺风顺水,几乎没有败绩,难道是靠运气吗?显然不是,袁绍是有实力的,并非庸才。那他为何偏偏就不是曹操的对手呢?
这是因为此时天上掉下了一份大礼,可袁绍竟然将这份大礼拱手让给了曹操。导致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份大礼到底是什么呢?公元195年,正当袁绍所向披靡,志得意满,横扫诸侯,如日中天的时候。
汉朝的皇帝汉献帝刘协正在四处东躲西藏,逃避董卓余孽追捕,苦苦的寻找一个避难之所。
而此时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收留皇帝,路过吕布的地盘,吕布因为粮草不足不敢收留。此时袁绍的谋士沮授立即提醒袁绍这是份上天掉下的大礼,应该赶紧接着,将天子接回,挟天子以令诸侯,名正言顺一统天下。
可袁绍不同意,他认为汉朝已经完蛋了,这个时候接天子回家就是个累赘,毫无益处,还得事事请示天子,麻烦。虽然沮授屡次提醒,袁绍依然不采纳。
结果曹操闻讯,赶紧派人将皇帝接回家,名正言顺的奉天讨贼。可以说汉献帝这份大礼是袁绍活生生主动让给曹操的。这个举动虽然只是微妙的变化,却彻底改变了局势。
大汉绵延400多年,天下士子之心依然心向汉室,很多名士投奔曹操,实际是忠于汉室的。譬如曹操最重要的谋士荀彧,所以曹操终其一生没有称帝也有这个原因。
袁绍习惯于贬低曹操来抬高自己,虽然从来没有明说过,可是曹操可以感觉到,可是没有办法,自己权势不如袁绍,只能这样,要不然就是给自己的家族找敌人,虽然曹操的家族也不小,可是与袁绍比起来,还是差的很远。
曹操对于袁绍,这个时候,还在处于羡慕和忌惮之中。
“孟德此言有理。”袁绍叹了口气,索性不再去理论,虽然在曹操面前说话很是自在,可是曹操才思敏捷,又经历了黄巾之战的历练,皇甫嵩,朱儁都是世之名将,在这些人的身边,自然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袁绍拍了拍自己身上的袍子,加快脚步,向着董卓的大将军府走去。
曹操也没有说话,只是跟了上去。
大将军府在洛阳城中,两人步行都可以走到,自从董卓当上大将军以来,将他手下的将领都提拔进洛阳当差,华雄、徐荣、李傕郭汜,这些人虽然能力一般,可是因为董卓的原因,竟然一个个的都居高位。
徐荣负责洛阳的军队布防,李傕郭汜两人负责洛阳城中的巡视,华雄更是凭借着董卓的原因,直接升成了偏将军,跟随董卓左右,随时听命。
这等于给司隶校尉架空了一般,洛阳里里外外都是董卓的耳目,稍有不慎就可能有危险,也就是袁绍敢在这样的场合议论,若是曹操,是断断不敢的。
大将军府不远,一刻的时间,两人就已经来到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