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寒门贵子

第一百七十一章 朽木和金石

寒门贵子 地黄丸 4194 2021-11-30 11:39

  太平仓的建造前后动用了数千人,规模是近些年来之最,出动人次更是十数万计,耗资达百万钱,所以才能在短短时间内建造成功。可谁也没有想到,仅仅过了十余日,就变成了火光中的一堆焦土。

  不需要徐佑吩咐,冬至已经将手中握着的所有资源全部散了出去,各种情报流水般送到了了静苑。从蝼蚁百姓到富庶地主,从奴仆佃客到士族门阀,几乎都被太平仓的失火震的缓不过气来。

  顾允写给徐佑的信里,充满了悲伤和沮丧的情绪,言辞之中甚至流露出了辞官的意图。左彣很是不解,道:“顾府君虽然入仕没有多少年,可自小家族培养的就是如何在官场纵横游走,心志之坚,应该不会逊色多少,怎么刚碰到点难处就如此灰心丧气?”

  何濡眼中透着耻笑,道:“大雪青松、傲霜寒梅,无不是苦境炼心,这才磨砺出了真正的气节和风骨,如顾允的出身,说是万般呵护、千般疼爱并不为过,身边的谋主鲍熙固然智计超群,但也怕顾允在自己的辅佐下有什么闪失,所以做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样的门阀养出来的俊才……哈,哈哈!”

  对此徐佑表示理解,庐陵王安休隆在金陵遥领扬州刺史,州治也迁到了金陵,诸如长史、司马等二三把手全都在金陵任职,也就是说,此次太平仓的建造乃至吴郡等诸多郡县的赈灾事宜其实都由顾允全权负责,责重权大,时间紧任务重,可顾允还是不负众望的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让太平仓成功矗立在世人面前,并且筹粮运粮,有章有法,从坊间到朝堂,无不赞誉有加,博得了太多的荣耀。

  俗话说捧的越高,摔的越重,这是天地间不变的道理,顾允心知肚明,他看着风光,可不知道多少人等着看笑话呢,太平仓若有失,必定会引得扬州动荡,甚至祸及国本,这样大的过失,哪怕他是顾氏的子弟,也应对不了如雪片的弹劾奏章。

  辞官,是愧疚和惶恐之下的对自己失去自信的表现,顾允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失败的经验。

  徐佑回了信,让冬至亲自送去吴县。顾允在后堂接见了她,打开密封的信笺,光滑如玉的元白纸第一次呈现在外人面前,摸上去如同处子的肌肤,若是往日,顾允肯定大喜过望,视若珍宝,可今时却无暇他顾,因为满张纸只写了一句荀子的话: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顾允凝视良久,俊美的容颜难得露出几许愁云,道:“微之还说了什么?”

  “回禀府君,我家小郎没有多余的交代,只是……”

  “只是如何?”

  “只是他彻夜未眠,早上将信交给我的时候,我看到满地的纸团,写满了凌乱的字……”

  顾允再次低头看信,眸子里似有水光闪烁,再抬头时,毅然而然的道:“回去转告微之,我绝不会辜负他的厚望。除非主上动怒,降之以雷霆,否则的话,我一日在位,就一日不会放弃!”

  冬至伏地,恭谨的道:“婢子记住了,府君的话,我必定带回钱塘。对了,方才是婢子记错了,来时小郎确曾有过交代,府君若是这几日有闲暇,可私下里见一见孟假佐!”

  徐佑临行时和冬至密语,若是顾允重新燃起斗志,可指条路让他去见孟行春,若是真的颓废不已,无心政事,这番话不必提起,再寻别的法子劝诫他。

  “孟行春?”顾允眉头微皱,在他们这些门阀贵人的心中,司隶府是皇帝豢养的鹰犬,人品恶劣,品格低下,除非明面上躲不开的公务,否则的话,一向都敬而远之。

  “正是!太平仓走水一事太过蹊跷,小郎料定必是有人暗中纵火,否则的话,以太平仓的防备,绝不可能一夜之间焚烧殆尽。孟行春的卧虎司代天子坐镇扬州,出了这样的事,他也难脱干系。府君只有和他统一口径,将罪责推到纵火的人身上,然后……”

  接下来的话,冬至闭口不言。哪怕徐佑和顾允交情再深厚,这样的谋划也不可宣之口外。

  顾允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片刻之后,回头说道:“我明白微之的意思,好,今夜就去见孟行春!”

  “鲍先生那边,府君是不是再征询一下他的意见……”

  “不必了!”顾允眉宇间透着不可动摇的决心,道:“微之总不会害我的!”

  天一入夜,繁星布满银河,如同万千灯笼高悬,美不胜收。顾允身穿普通齐民的衣服,带了冠帽子遮住脸面,临出门时,被鲍熙拦住,他苦苦哀求,道:“孟行春是主上的家臣,府君却是主上的外臣,内外勾连,从来都是人主的大忌,府君切不可听徐佑胡言,置身危地而不自知。何况太平仓既毁,扬州的局势已经不可挽回,府君正好借此机会脱身,虽难免会有点点骂名,但总比将来深陷泥沼要好得多!”

  顾允温声道:“先生,我知道你是为了我好,可微之说的有道理,遇事则逃,畏难避险,哪怕安然活着,也只是一根朽木而已。再者,这次逃了,下次又能逃到哪去呢?”

  “这是徐佑的诡辩!”鲍熙难掩怒火,厉声道:“扬州的局势错综复杂,又遇上这么严重的旱灾,两者其一,都是百年难得一遇,更况乎两者兼具?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明知事不可为而为之,那才是真的朽木!”

  顾允抬头,不知是哪颗星辰亮了亮,照耀着他的容颜,仿佛白玉无暇,道:“先生,让我置身事外,眼看着扬州百姓垂死挣扎,那么,如此君子,不做也罢!”

  鲍熙久久无言,长叹了口气,让开了房门。顾允对他施了一礼,负手而去,英挺的身影悄然融入了夜色。

  有孟行春的秘密奏报,有吴郡门阀的倾力庇护,虽然朝中指责顾允的声音始终居高不下,但安子道仅仅下旨斥责并罚俸三年,具体善后事宜仍交由顾允全权负责。

  这样大棒高高举起又轻轻落下,让很多人看到了顾允在安子道心目中的地位,所以逢迎拍马或者有意示好的人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这就是所谓的祸兮福所倚!

  不过,金陵城中的威胁虽然化解了,但是扬州的旱情却在继续恶化,因为太平仓建成而营造的稳定局面再次失控,米价开始了报复性的反弹,短短五日,又涨到了四千钱的高位,别说那些苦哈哈的齐民,就是普通士族也有些不能承受。

  民怨开始凝聚、沸腾、翻滚,谁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时候会爆发出来!

  顾允当然没有闲着,由徐佑秘密献计,一方面说服扬州诸姓门阀体恤国难,将多年仓储的陈粮以略高于往年的平价卖给官府,这主要是靠着他顾氏的身份,一般官员根本不可能做到,但这种收购是秘密的,并没有对外宣扬;另一方面,行文整个扬州有司,放开水陆各处的隘口,对运粮的车船减免关税,吸引别地的粮商大批量往扬州转运粮谷牟利。

  “米价高,无非供需关系发生了改变,供过于求,则米贱,供小于求,则米贵。想要米价回落到正常的水平,必须有足够多的米粮作为依靠,可要做到这点,单单依靠官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先从门阀买粮,并让朝廷给予一定的奖赏,不过切记,绝不能走漏丝毫风声。然后再对外表明官府无意打压扬州的粮价,以此诱惑粮商们逐利而来……”

  起初,徐佑的计划在内部引起了很大的反弹,不仅左彣、履霜、秋分、冬至、山宗他们,就连何濡都觉得太过行险,不止一次劝道:“七郎的原意是好的,可为什么从门阀够粮要保密,宣扬出去,对当下的局势岂不是更加有利?”

  徐佑解释道:“若是宣扬出去,粮商们以为扬州粮储足够,必会心生疑虑,哪里还肯日夜兼程的往扬州运粮?”

  “这正是我的第二点疑问,黎庶苦于米价高涨,官府却还公开宣称无意干涉米价,这要传出去,顾允不知要招来多少骂名……”

  徐佑的脸上闪过一丝坚忍不拔之态,淡淡的道:“做大事,担些骂名不算什么!为扬州计,为百姓计,也为飞卿自己打算,受一时委屈,救苍生水火,这笔买卖划得来!”

  何濡见劝他不住,也就不再多说,但鲍熙可没这样的好脾气,从吴县专程赶到钱塘,面谒徐佑后,只差指着他的鼻子骂了,道:“徐七郎,你到底要干什么!小小年纪,粗莽武夫,就算博得些许才名,可这扬州的政务何等繁杂,赈灾一事牵扯万端,岂是你坐困钱塘,能够窥探明白的?为何要蛊惑府君行此遗臭万年之计?”

  徐佑冷冷道:“鲍先生,你的学问连其翼都是佩服的,可要说到政务,未必比我这个黄口孺子强多少。”

  “你……”

  “你辅佐顾东阳多年,可作出了足以夸耀的政绩吗?”徐佑不容他废话,字字诛心,道:“十年了,顾东阳考绩从来只是中上,十年了,仍然是区区东阳太守,要不是这次顾允高升,朝廷以父职不能低于子辈为由,将他拔擢为建武将军、益州长史,你也能说无功无过罢了。”

  鲍熙目呲欲裂,道:“徐佑,辱我就算了,竟敢辱及老郞主,你好大的胆子!”

  徐佑笑了,笑的轻蔑而自傲,道:“也只有你这种蝇营狗苟的人,才会在生死攸关之时计较尊卑长幼之类的虚礼。此次扬州旱灾,百年未遇,若是太平仓尚在,还可以徐徐图之,可一把火将太平仓烧的干干净净,主上看似没有追究,但谁都明白,飞卿这是在刀尖上起舞,若能控制局势,安然度过大灾,则主上有识人之明,飞卿有治国之能,朝野称颂,皆大欢喜。但你想没想过,为了建太平仓,为了那几十船粮,扬州官帑花费一空,现在火烧眉毛了,去哪里弄钱赈灾,去哪里买粮救济?一旦灾情不可收拾,酿成民乱,飞卿第一个要死!”

  他顿了顿,盯着鲍熙的眼睛,道:“鲍先生,顾允死了,你可以另谋高就,所以不急,是不是?”

  鲍熙脸色变得煞白,望着站在旁边一言不发的何濡,好一会才怒斥道:“徐佑,不要血口喷人。府君若出事,我自不会苟活于世,不过在我死之前,一定要拉着你共赴黄泉。”

  徐佑懒得再看他,挥挥手,道:“风虎,送客!”

  不同于鲍熙的强烈反对,顾允这次选择坚定的站在徐佑一边,在买粮运粮的同时,拿出大部分官帑修建馆舍学宫、筑堤疏河,并号召各郡县的中等士族主动开设粥棚施粥,将无劳动力和疾病缠身的老幼妇孺的口粮缩减到了每日一碗稀粥,维持着不饿死就成。

  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买卖人口、兼并土地、畜养奴仆、由良入贱等现象已经不再重要,只要不饿死人,或者少饿死人,任何手段都在官府的默认之内。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