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殿前,俨然已经成了后世的“手术室”门外的景象。
一个个文武官员就像等待手术结果的家属,满心焦虑,却又要故作镇定的假装平静。
张世杰、苏刘义眼见文天祥他们像搬家一样,官家更是连床都抬过来了,心里没底,赶紧叫人回去给他们也备一副铺盖送过来,不然都不好意思站着了。
陆秀夫、陈宜中,就像自己的老伴儿就在大庆殿里生孩子一样,时不时往里瞅一眼。更是没事儿就往文天祥、张世杰这几个“小护士”身边转一转。
“生了没?”
呸!
“什么事儿啊?这么大阵仗?”
张世杰等人一翻白眼,他们还想问生了没...啊呸!什么事呢!
......
赵维与赵与珞于皇宫之前翻身下马,随手将马缰甩给宫门侍卫,父子二人大步而入。
来到大庆殿前,只见文武百官铺陈门前,每个人都是面色茫然。
见宁王与成王驾到,自觉的闪开一条通路,直抵殿门。
赵与珞依旧是路上那般飒然冷俊,也不知是和儿子聊美了还是怎地,反心态都与以往不同。
脚下生风,下巴朝天,一副天老大,我是老大他爹的威风做派。
赵维也早就收拾好心情,一如常态。
眼见陆相公、陈相公,还有江帅茫然望过来,登时换上一副笑颜,“几位相公,闲着呢?”
陆、陈等人一窘,“活,活动活动筋骨......”
心里却骂:你就是明知顾问,大庆殿都快变大车店了,还不行我们看看了?
赵维则是视而见,只当没看见三人的异样,扫视百官,“你们...也闲着呢?”
百官一窘,“溜达,溜达溜达!”
赵维一乐,“溜达?那正好啊!”
几步跃上台阶,立于殿前,面向百官道:“东西二府,三司、六部,还有殿前司、左右戍卫军、大理寺、宗正寺、台柬诸衙,、各馆阁学士。”
“所有衙门的主、副职官于殿前侯见!主臣列于入殿的,选两名副臣,以此类推。”
说完,赵维与赵与珞等接到旨意的朝臣,一齐入殿。
“来人,锁门!”
“锁门!?”
本来就是懵的陆、陈等人,一听锁门,更是急了。
“啥事儿啊?怎么还锁门了呢?”
陈宜中就不明白了,我们这刚定下来归宋,你们这就锁门,怎么有种被打入冷宫的感脚呢?
趁着殿前侍卫把刚卸下来的排门一扇一扇装上,再缓缓闭合的当口,陈宜中伸长了脖子使劲往里看。妄图看到点什么机密,可以启发他已经麻木的脑壳。
结果,还真让他看见了。
只见宁王入殿之后,毫不拖拉,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之下,将一幅涵盖四海的山河图高挂于殿上。
然后,扫视众人,一指东瀛四岛所在,冷然发声。
“两年!”
“忽必烈于此陈兵60万!”
再一指大宋最北哨站西雅图以北处:“此处,有东瀛移民50万!”
又指西雅图,“而我们...只有20人。”
眼神犀利,掷地有声,“两年之后,这里将是大宋的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正面抗元的第一战场!”
“现在,请诸位动用一切才智和能力,制定一个两年之期的大方略。两年之后,我要西雅图的20战卒...变成50万铁军!”
哐当,大庆殿最后一扇排门随之闭合。
陆秀夫、陈宜中,还有江钲皆是呆若木鸡。
两年之期的大方略...第一道防线...第一战场!?
第一战场不是在四川吗?怎么又成西雅图了?
三人有种儿子不像自己,却像隔壁老王的不安与失落。
......
殿门合上,大庆殿中。
赵维看着尚在茫然的张世杰、苏刘义等人,咧嘴一笑,“大伙儿不要慌乱,没什么的。”
“锁门是给外面的人压力,待会,我们要随时传召门外的各部职臣。不给点压力,他们不会当回事儿。”
“再说,锁门更不是为断了与外面的联系。诸公要是东西没带全,还可以让人送过来,也是递得进来的。”
“当然。”赵维看了一眼山河图,“时间确实紧迫,但办法不是憋出来的,是商量出来的。”
“最后得出来的,不是某个人的灵光闪现,而是一个系统的,贴合当下实际的,甚至可以说是从零开始,一直到达成目标的详细计划。”
“呆会儿,成王殿下和谢先生会把扶桑,还有东瀛元军、北边倭人的详细情况,和大家做一个陈述,让大家做到心中有数。”
“之后,大伙儿随意!第一天不谈正事,吃吃喝喝,睡睡觉。”
赵维嘻嘻哈哈,尽量让张世杰这些没参与过这种议事形式的人放松。
“从现在开始,一直到大庆殿开门,这里没有君臣,也没有尊卑父子,更没有规则!”
张世杰、苏刘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说,真是新鲜,没有君臣父子?把一帮人往殿里一锁,就能拿出主意了?
倒是文天祥、赵与芮、谢叠山,早就习惯了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
在这个屋子里,用的是脑子,是这些人的脑子,其它都可以放下。
文天祥已经把铺盖卷铺好,整个人往上一躺,准备躺着听赵与珞和谢叠山的详报了。
赵与芮更是把朝服一脱,只穿中衣,盘腿坐在众人之中。
“谁要点茶?武夷小团,从大宋带过来的哟!”
张世杰看着这老两位有些哭笑不得,这也行?
殊不知,这老几位正是用这样的状态,打赢了巴蜀之战。
那边,赵与珞已经见识过一回,也就见怪不怪了。率先站出来,做扶桑详报。
“如今,扶桑有大宋军民15万。其中,民不足8万,军7万余。其中水军5万、步战2万。比刚来扶桑之时,少了整整2万!”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追随宁王归宋,也有一部分现于海外探索。但大部分...皆身陨异乡。”
“身死的这些将士,大都死在探险的路上。也有不少是因为不适应扶桑水土,疫病而亡。”
“也就是说,大宋现在可以动用的军事力量,只有7万!”
......
“新崖山,以及大宋各个城池的土人,现在16万。在南方各矿藏之地,还有10万佣工。”
“加在一起,一共26万。这些都为大宋雇佣,已经超过了宋人总数。”
“礼部派遣礼使的土人城邦有28座,其中,奇布查八部皆有宋使,玛雅6城、阿兹台克13城、库斯科1城”
“受陆相等人在各城宣讲理学的影响,除了奇布查八部尚且温和,其余诸城都先后对大宋表达过不满。”
“上个月,在库斯科城还发生过礼官被人袭击的事件,死伤数人。但库斯科国王的态度值得商榷,只是遣使来表达的歉意,并未处置肇事者。”
赵与珞把扶桑大宋从军事到民生,再到外交的情况,详详细细与众人分说。
虽然张世杰等扶桑臣子对此都是了然于胸,可是出于朝议的习惯,还是听的很认真。
等到赵与珞说完下来,换谢叠山上去细讲中原、东瀛四岛,以及北条时宗朝的近况和详报,众人听的更是认真了。
“元军现在60万大军屯于东瀛,由伯颜与张弘范二人总领。”
“迟迟未渡洋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忽必烈很谨慎,对渡洋船只,还有沿途探索的要求很高,以保证万无一失。”
“另一方面,则是元朝国力之限,无法支撑这么大规模的渡洋作战。忽必烈需要先稳固江南等地,平息叛乱,将战区化为粮产区之后,才有底气出动。这几年,他也一直在做出努力,对江南等地百姓温和很多。”
“如今,随着罗平义军,还有德庆义军出走四川,湖广、江浙的叛乱基本平息。估计最多两年,便可成行。”
“而且,忽必烈深知此行甚远,所以60万元军不但携带了战争兵械,还有大批牛羊,以及农垦物资。他是打算一步一个脚印地蚕食扶桑!”
“另外,北条时宗那边,有军二十万、民三十万。自祥兴四年渡洋登陆之后,三年间一直在深耕广植。之所以没有向南进兵,甚至探索都没有,正是因为全民都在屯田,无暇分身它务。”
“目前,北条时宗最深入内陆的一个城镇,已经接近大陆的中心地带。因为有大面积草场的缘故,他从东瀛带过去的虾夷马、东瀛马种已经在壮大,开始组建骑兵了。”
这些东瀛的情报不是赵维自己拿来的,而是得益于锦衣卫在元朝的布置,从元人手中得来的,比扶桑宋廷还要详细。
不得不说,忽必烈在情报工作上,也下了不小的力气。
谢先生一番详报说完,众人先是沉默半晌,随后都生出一丝明悟——不可能!
不是不可能如成王和谢先生说的那样,而是宁王的那个战略目标,在这样的态势之下就不可能达成。
两年...50万!
事实上,即便没有那么多阻碍,也不可能有50万啊!
扶桑水陆之军全算上只有7万兵,哪给你变出50万去?
每个人的脸上皆有阴霾,甚至有点绝望。
没办法,差的太多了。
别说蒙元大军,就连东瀛倭国也没法比。
赵维看在眼里,也不着急。
这是必然的,按照正常的思维,这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可是,话说回来,巴蜀一战不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吗?事在人为!
事实上,昨夜,赵维和文天祥等人就讨论过这个局面,也拿出了一个粗糙的初步计划。
只不过,没有扶桑诸臣的支撑,还有他们对印第安人的了解和对扶桑各种资源的了然,那个计划还施行不了,得继续完善。
今天把这些人锁在殿中,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而且,赵维还不能现在就把计划拿出来,因为张世杰等人还没适应这个状态,他们的思路还是偏向个人的。
就是自己在心中推演,觉得这些事不可能,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性。
但是,参谋议会最大的特点,也是优势却是,参与其中的每一个人,只能算是一块拼图,个人智慧只在于把拼图拼起来。
最后形成的完整计划,可以说没有任何个人色彩,甚至没有感情可言。不能说完美,但一定是漏洞最少的选择。
“不急。”看着大伙儿的士气低落,赵维出声安慰,“说好了,今天就只听个详报,大伙喝喝茶,尽管放松,明天再说正事。”
“对了。”赵维又想起一个事来,“如果实在放松不下来,想先思考对策也可以。外面所有衙门的正副长官随时待命,需要任何详细信息,可以随传随到。”
“现在举朝待命,咱们睡在大殿里,他们比咱们还苦命,只能睡在大殿外。”
说完,赵维不再理会众人,他先开个头,把户部侍郎叫了进来。在他那个不完善的计划之中,还需要大量的户部数据的支撑。
结果,殿里面的没怎么着,却把外面的户部侍郎吓了一跳。
进来一看,眼珠子没掉出来。
就见:
文相公躺在地铺上。
福王脱了衣服,坐在地上正在那和成王斗茶。
官家四仰八叉地躺在龙床上,望着天。
张世杰则蹲在角落里,支着下巴,一脸的苦大仇深。
户部侍郎心说,这是闹的哪一出?好好个大庆殿,怎么弄的跟刑部大牢一样?
等到和宁王聊完,汇报完新崖山的民籍状况和民生各态,出了大殿。
呼啦一下,什么陆相公、陈相公,以及苦逼等在外面的各衙职臣,全都围了上来。
“怎么样?怎么样?里面在干什么!?”
户部侍郎一苦,“不知道。”
大伙一听急了,“什么叫不知道?”抓着户部侍郎就不放了,“把话说清楚!”
户部侍郎也急了:“真不知道啊!”
把里面的情况一说,众人一听更迷糊了。
这是干啥?
陆秀夫和陈宜中则是琢磨着宁王问户部侍郎的那些话。
都是民生百业,户籍点校的小事儿,和关门之前说的那些什么两年大计、筹兵50万,也不搭边儿啊?
“不行!”陈宜中忍不了了,“老夫要进去!老夫乃大宋少师,自当在列!”
结果,户部侍郎赶紧把他拦了下来,“宁王有令,擅闯大庆殿者,严惩不怠啊!”
陈宜中:“......”
......
接下来一夜,有了赵维打样儿,殿内的众人也都慢慢放开。
虽然还是个想个的,但时不时就有人给外面传话,一会儿是殿前司的将校,一会儿是工部、兵部的职臣。
问的问题,也是越来越稀奇古怪。
以至于殿外的职臣一个个开始冒冷汗,怕答不上来啊!
没办法,兵部被问的最多。兵部侍郎两次进去都灰头土脸的出来,最后发了狠。
“我这个侍郎不睡,你们底下的人还想睡?都给我叫起来!抬着兵部文案和造册就给我在殿外办工。里面问什么,我现查总行了吧?”
有了兵部在前,别的衙门口儿那就都跑不了。
被骂说的吸取教训赶紧摇人,没被问住的有备无患也开始聚拢人员。
天刚擦黑的时候,大庆殿前的广场挤满了,可谓灯火通明。
传旨大监叫到谁,谁就小跑进殿。
隔一会儿跑出来,在殿门前高声嚎叫,“给我查!新崖山有土人、女工几何?”
底下必有一个角落,哗啦啦的开始翻户册,一个一个的算人头。
到最后,外面全乱了。
各个衙门口儿,你一堆儿我一堆儿,眼珠子都是红的。人挤人不说,有的时候还找不着人。
“你是哪的?”
“刑部大牢!”
“狱卒也跑来了?那你看见登闻鼓院在哪边了吗?”
“好像是...那边!”
“你又是哪的?怎么提着刀?”
“尚医局的郎中。”
“郎中跑来添什么乱!?还有你!怎么还提着菜刀啊?别跟我说是尚食局的厨子。”
“正是!”
“好吧,那你知道登闻鼓院在哪不?”
......
。
——————
PS:西雅图这个名字本身就是来自印第安语,以一位印第安酋长的名字命名。
所以就不改了,起个新名字,作者浪费脑细胞,读者时间长了也记不住是哪儿。
以后也是,除了一些特殊的地理节点要改成“华夏特色”,剩下的标志性地名还是沿用后世吧,否则没有地理概念。
另外,是不是有很多人对地理没有概念啊?如果需要,我抽空做一个地图出来,发在明天章节的评论里。
不需要就算了。
另外吐槽一句,读者老爷们好难伺候呀!
写的不细,你们说寡淡无趣。写的详细些,又说俺水......
水就水吧,反正俺更新的多,每天1万多允许水一点吧?
哈!!从来没说话这么硬气过,更的多底气就足啊!
......
另:感谢“书友20170328160938714”的万赏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