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成害怕中了高干的埋伏,带领着青龙营的将士们缓慢行军,远远地跟在高干的军队后面二十里处。
高干的探马只打探到距离军队十五里的情报,便没有发现身后的奋武军。
就这样,韩成及奋武军四千青龙营士兵来到了袁绍的地盘—钜鹿郡平乡县。
平乡县和上艾县相邻,高干的一万五千大军便驻扎在平乡县的军营里。
韩成到达此县后,并没有着急的对着高干的大军发起攻击,而是广布探马,打探冀州各处的消息,思索破敌之策。
这日,奋武军探马来报:“有超过三万之众的黑山军从太行山出来进攻魏郡了,已经击破了魏郡的内黄县,阴安县,平思县三座县城,直逼邺城。”
听着探马打探到这个重要的消息,韩成对着身边的张凡说道:“速叫黄忠和张辽前来与我商量破敌之策。”
待张凡去通知两人之时,韩成想到:
“袁绍攻打我常山郡,导致郡内的百姓和军队伤亡惨重,虽说惨重的伤亡其中有着赵孚报仇心里的推动,但罪魁祸首却是袁绍无疑。
既然自己的兵马来到袁绍的地盘,不给袁绍来下狠的,只是小打小闹,可就算是白来一趟了。”
在此想法的作祟下,韩成又听到了黑山军逼近邺城的消息后,心中便产生了一个计划。
......
待黄忠和张辽到来,韩成将刚刚得到的消息告诉此二人,并说道:“两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虽说张辽一开始不同意韩成的追击方案,但对于一个合格的将军来说,第一要务也是最重要的品质就是服从主公的命令。
当韩成提出了追击的方案之后,张辽要做的就是如何出谋划策和领军打赢这场追击战,而不是消极的抵抗。
张辽思索片刻后,对着韩成说道:“关于此次追击战,卑职有上中下三个策略,请主公定夺。”
韩成说道:“这么快便有三个方案,你说说,我听听看。”
张辽说道:“邺城危机,我认为高干前往邺城救援的可能性非常大。卑职的下策就是趁高干率军南下邺城,我们奋武军攻占平乡县等周围几个钜鹿郡的县城,扩大主公在冀州的地盘范围。
但是,我奋武军在冀州的人马并不多,攻下的县城也没有太多人马守卫。若掠夺一番就走,则有损主公威名;若不走,则兵力过少,待袁绍回过神来,很容易将我们各个击破,故我认为此乃下策。”
韩成满意的点点头:这个想法,韩成也考虑过,但弊端太大,转眼间就被韩成放弃了。
张辽当下策说了出来,说明就是最差的选择,还有更好的策略,故韩成说道:“这个策略我考虑过,白白浪费军力,不适用。我不会选这个策略,文远,你继续说一下中策吧。”
张辽也不是很赞同这个下策,下策只有攻取县城,剩下的分析是张辽自己加上去的,就是害怕韩成头脑一热,打下几个县城,现在来看,主公韩成很冷静,张辽的考虑完全就是多余的。
听到韩成的话后,张辽放心了许多,继续说道:“中策就是以消灭袁绍的军事力量为主。就是说我军趁高干南下之时,利用骑兵的高速性,在路上提前设下埋伏。吃掉高干的大军。
但毕竟高干拥有一万五千大军,我四千青龙营吃起来比较费事,会对青龙营产生不小的伤亡。故我认为此策略只是中策。”
黄忠听到后,发言道:“我觉得这个中策不错。
在上艾县城下,那个文丑和颜良不要脸皮,两个人打我一个,我不能将他们斩杀,心里憋着火呢。
待我们提前埋伏他们,我打一个,文远负责拦住一个,我保证不出二十回合就可将文丑那个小光头斩杀,到时候再将文远拦住的颜良斩杀,袁绍突然损失心爱的两员大将,估计能把在中山郡和公孙瓒打仗的袁绍气的吐血。”
韩成听到张辽的中策,一脸欣慰的看着张辽,能打仗,还能出谋划策,怪不得‘张辽’能名列中国古代六十四名将,确实有其本事。
韩成却还不知道,张辽还有一个称号叫做“百计张辽”。
在一些戏曲中曹操左右基本都是固定的两人,一个是九牛许褚,另一个就是百计张辽。
九牛许诸说的是许诸的力气能拉动九头牛,而百计张辽的意思可不是张辽只有一百个计谋,而是说明张辽计谋多。
张辽能以曹操左右出现,和许诸的地位相同,足见曹操对张辽的看重。
韩成听完黄忠的话,对着张辽说道:“文远不如将上策中想要进攻的地点写在手心之上,我也将我的想法写在手心之上。
一会儿,我们同时打开手心给对方看看,我看文远是不是和我的想法一致。”
张辽一听,主公这个法子不错啊,便在手心中写出自己的上策想要进攻的地点。
当韩成写完举起右手,看到了张辽手中的“东武城”三个字,内心更加欣慰了。果然英雄所见略同啊。
......
一切准备就绪,现在只能高干南下邺城救援了。
攻打冀州的袁绍军队,是原来钜鹿郡的守卫军队,现在要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南下救援袁绍的大本营—邺城,二是固守原地,在保存钜鹿郡的势力,等待袁绍的命令。韩成觉得,领军人物高干会帮自己做出选择的。
果不其然,高干手握大军,不能看着邺城被白白攻破,于是乎,探马打探到消息:高干的大军南下了。
......
待韩成收到消息后,下令全军,立即赶往清河郡。
东武城县,县城虽然不大,人口也不是很多,但在清河郡却非常出名。
原因便是因为这个县城内居住的一个大世家—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虽然没有大量的土地,也没有大量的财物,但是却有着别人向往却得不到的东西—家族传承。
自西汉时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后,清河崔氏族中人才辈出,虽说没有袁家‘四世三公’的显赫地位,但是一直也是官宦不断,并且在儒林中也享有极高的名声。
到了这一辈,已经历经了十二世,在官场和儒林中一直屹立不倒,凭借的不过就是这家族传承。
现任家主崔密,曾经做过清河郡功曹,年轻时和当代大儒郑玄有过不错的交情,故曾经推荐过自己的次子崔琰在郑玄座下读书。
而崔密的堂哥崔景,先任魏郡郡守,后又调到河间郡任郡丞,实乃冀州官场的“老人”。
袁绍和公孙瓒在河间郡的大战,军粮等后续相关事宜,不少就是崔景辅助的。
崔琰和韩业是求学时的好友,本来要投奔韩业,但父亲崔密认为韩成不可靠,早晚会被袁绍所灭,故让崔琰投奔到袁绍名下,袁绍看在河间郡郡丞崔景及清河崔氏的面子上,直接便任命崔琰为骑都尉。
现在东武城县的守将是袁绍手下的大将冯礼。
因为清河郡西面有着高干在钜鹿郡驻军,东临渤海郡,北靠安平郡。
南临黄河,是自然的天险,其他三面皆有冀州郡县守护,实在是不可多得好地方。故袁绍将大军安扎在四周三郡,并未在清河郡部署重兵。
结果,西面的钜鹿郡守军在高干的带领下,南下救援邺城去了,韩成的青龙营便毫无阻力的出现在了清河郡的地界上。
天刚刚亮,东武城门口,
一个壮汉带着十几个庄丁推着大车子出现在守门士兵的视野中。
大车子上装满了干草。
守门士兵对着群人大喊道:“干什么的?”
这十几个壮汉领头的人正是张辽,赶紧回道:“东家说,昨天让把这些干草运进城,但我们昨天到的时候,城门已经关闭了,所以今天只能来个大早,叨扰各位军爷了。”
说着递过五百文钱,说道:“请各位帮帮忙,事后喝个酒。”
守门士兵一看,还挺懂事,便说道:“赶紧去吧。”
这几个壮汉推着车子,走到门口,突然不走了。
守门士兵气的大怒,说道:“在这停着干什么,想死吗?”
张辽等人从车子下抽出大刀,转眼间便将守门士兵们砍翻在地。
然后,将车子中的干草点燃。
远处的黄忠看到城门口处烧起了大火,便知道张辽得逞了,下令青龙营全军出击,拿下东武城县。
看着远处的骑兵,冯礼的手下一脸茫然,这是哪里来的骑兵?
四千对五百,虽说还有八百县兵,但连战场都没上过的县兵怎么可能是精锐的青龙营的对手,辰时,韩成已经坐在了东武城县的官衙内。
堂下跪着的是守将冯礼以及县内的一干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