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政和风云 50 官家教子
不过,王黼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心念急转,硬着头皮回道:“臣以为,此事还得看礼部的意思,若是礼部觉得此事有妨宋辽邦交,那便严惩,若是不然,训诫一番也就是了。”
王黼再次把皮球踢回给了礼部尚书刘正夫。
刘大人原本刚送了一口气,老神在在的看戏,哪想到皮球居然又被踢了回来,连忙说道:“臣以为,这事目前辽国使臣都未追究,不如暂且按下,等到与辽国谈妥岁币再说不迟。”
“刘大人,方才您可不是这么说的,您可是要对杨峥严惩不贷的。臣请对杨峥这般目无国法,危害两国邦交的贼子,予以严惩。”年轻的侍御使再次奏请。
刘正夫有些尴尬的张了张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只能拿眼朝王黼看去。
你们御史台这都啥人?分不清好赖坏吗?蹬鼻子上脸是吧?没看陛下都不想追究吗?怎么还不依不饶的?
大哥我也很无奈啊,我哪知道这莎士比亚没有士的玩意,到底怎么回事,这脑子缺根筋啊,大哥,你也别急,回头我就办了他,这事我交给我,我来解决。
王黼和刘正夫眼神交流了一番,王黼忙再次出声,“陛下,臣以为,刘大人说的在理,毕竟此事连辽人都没有追究,我大宋却行严惩,这若是传到民间,怕是影响不好,况且那杨峥毕竟是杨家忠烈之后,若是严惩,怕明德门前又不消停了。”
“臣以为,对杨峥稍作训诫,让他多加注意自身言行,毕竟他如今也是贡士,没准日后还有望进士及第,成为陛下之臣,还应严律自身,以为表率。”
王黼这话翻译过来就是,这事人家事主都不追究,咱们也就别多管了,而且杨峥还是个刺头,再来一次告御状怎么办?这杨峥日后是要做官的,要惩戒日后等他做了官,机会多的是。
要不说还是王黼厉害,不愧是素以辩才无双著称,这正的反的都让他说了,谁也不得罪,谁的好也都卖了,跟他一比,刘正夫简直就是个弟弟,太极打的都没人家圆。
“可是,大人……”
“闭嘴。”王黼回头,瞪了一眼,那没半点眼力价的年轻侍御使,用眼神示意一旁的几名御使将他拉住,不给他再说话的机会。
“还请陛下定夺。”
“好,那这事就按王爱卿的意思办吧。”
王黼闻言也是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知道这关算是过了,好歹没让官家再生恶感。
别看卿家和爱卿都是两字,这期间区别可大了去了,卿家,那说明在官家眼里你就是个一般人;爱卿,那得是官家觉得你不错,表示亲近才说的,若是厌恶,那官家就会直呼其名了。
等到退了朝,赵桓乖乖的在垂拱殿站了近一个多时辰,才等到父皇的传唤。
“知道你今日错哪了吗?”
赵桓低着头,咬了咬嘴唇,“孩儿……孩儿今日,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却不想……,孩儿不知,还请父皇示下。”
“呵,”赵佶摇了摇头,自己这个儿子看来还得多历练啊。
“公道话?朝堂上是讲公道的地方?你旁听朝会已经半年有余,居然还能说出这话来,看来朕该给你换个老师了。”
“父……父皇……”赵桓委屈的眼泪都要下来,他虽然贵为太子,可此时毕竟还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可是父皇,若是我们都不去主持公道,这天下又哪里还有公道可言?父皇你前些时日不也还去明德门前了吗?”
“朕不是说不让你主持公道,可是你得分场合,况且你真的立身持正,没有私心,在主持公道吗?”
“孩儿,孩儿……”
“你是看上了那杨峥之才?想要将其收入麾下?”
“父皇……”赵桓心中一惊,冷汗直冒。
赵佶摆了摆手,“不用紧张,你想要招揽人才,朕并不反对,更何况那杨峥确实有些能力,智计胆识都是上选。这么多年来,能在明德门前上演这么一出的,十数年来,他是第一个。”
赵桓没想到,父皇居然对杨峥评价如此之高。
“可是你今日却不该在朝堂上,如此明显的偏帮于他。”
“非是孩儿偏帮,孩儿只是陈述事实,当日若非杨峥,我大宋男儿将被辽人羞辱的一文不值,那绝对是我大宋之耻。”
“哦?你是如何得知的?他们争斗的地方好像是醉花楼吧。”赵佶笑眯眯的看着赵桓。
“孩儿……孩儿……”赵桓语塞,心慌不已。
逛青楼被父皇知道了,该怎么回复,在线等,挺急的。
“哈哈,”看赵桓的样子,赵佶不由的大笑出声,“我已让高俅选了两个高手保护你,省的你身边连个护卫之人都没有,还要靠他人解围。”
儿子随自己,当老子的哪有不高兴的,是自己的种,没错。
要不是当了皇帝多年,城府已深,怕不是还要说一句,朕年轻的时候也如你这般。
微服私访、逛青楼什么的,大宋老传统保留项目了。
所以赵佶虽然知道了,却也没有说什么,反倒是关心起赵桓的安全问题。
“谢……谢过父皇。”实锤了,父皇什么都知道了,“孩儿……孩儿,只是好奇,所以……所以这才……,孩儿保证以后不去了。”
赵佶闻言只是笑笑,不置可否,其实心里多少有些得意。毕竟他自己也经常微服出访,出入花街柳巷,这好奇,哪里是想管就能管的住的?
“好了,还是说回朝堂之事吧,今日你不该去为杨峥争辩的。桓儿,你记住,你是君,你不能与臣子争锋,你与他们争,只会将他们推到你的对立面,你有想法,可以让他们帮你说出来。为君者,讲的是平衡之道,你可明白。”
赵佶心情不错,显然存了调教儿子的心思,连这般帝王心术都直白的教给儿子。
赵佶耐心教导赵桓,赵桓面上点头,可心中却没有多少认同。
“可是,若孩儿不去争辩,杨峥只怕是就要被他们冤杀。”赵桓有些委屈。
“而且,父皇,你可知,那些辽人此来,明面上是讨要岁币,可是实际却是怕我大宋与金国联手出兵对付大辽,所以那些辽人就算吃了亏也根本不敢声张,可是父皇您看看,这些朝臣,又哪一个是为我大宋着想?不思报国也就罢了,居然还要杀忠良去讨好辽人?孩儿实在见不得这些奸佞在朝堂之上颠倒黑白,危害我大宋。”
赵桓终究还是忍不住心中义愤,将心底的话说了出来。
“哦?辽人当真怕我大宋与金人联手?这事你是从何处得知?”
“这……这是哪杨峥说的。”
“杨峥?又是他?他如何能够断定此事?你且与我说来。”
赵桓便将当日杨峥所言说给了赵佶,赵佶听了沉思良久。
“他如何能这般肯定?”
“这个……这个……”
赵桓挠了挠头,一时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赵佶叹了口气,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还需要多加历练,偏听偏信可不行,若是这杨峥忠义,一心辅佐,也就罢了,可是万一要是懂了什么歪心思,自己这个傻儿子怕不是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看来该为自家儿子找一位好老师了。
“这事朕知道了,桓儿,此事先不要外传,朕自有安排。”
“是,父皇。”
“不过,即便事出有因,可是今日之事,也依旧是你鲁莽。要是朝堂之上有人问起缘由,你又该如何解说,难道你要说是杨峥说的吗?”
“你让朝臣如何看你?觉得你是一个偏听偏信,只是听信一家之言的储君?是个徇私舞弊,不知轻重的储君?”
赵佶说着说着,不觉语气重了几分,眼神也凌厉起来。
“这……可是……可是……”赵桓喏喏的不知如何作答,只得将头深深的低了下去。
“桓儿,你是储君,自该有储君的威仪,也该有储君的思虑,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千万人盯着,不可轻易表态。今日之事,一来,你不该偏听偏信,只听杨峥一人所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二来,更不该在朝堂之上,亲自下场,与朝臣争锋,理不辩不明,事不说不清,你有想法,且让朝臣去讨论,不满意就让他们一直讨论,讨论到你满意为止。”
“你学废了吗?”
赵佶耐着性子,仔细的教导儿子。
“是,父皇,孩儿记下了。”
“行了,朕罚你将《资治通鉴》给朕抄写一遍,去吧,朕还有事。”
“啊,是,父皇。”赵桓苦着脸退了出去。
赵佶看着自己的长子退出了垂拱殿,不由有些感慨,他当年刚当皇帝的时候,也刚十八岁,也如自己儿子这般赤子之心,可是朝堂终究教会了他怎么去做一个帝王。
“小梁子。”
“奴才在。”梁师成不知道刚才躲哪去了,这会听到赵佶召唤,立刻便出现在赵佶的面前。
“去,叫高俅、童贯速来见朕。”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