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明天子

第十四章 主导权

明天子 名剑山庄 3141 2021-11-30 11:47

  第十四章 主导权

  什刹海乃是北京避暑胜地。

  此刻却有一种不胜烦躁之意,无数鸣蝉拼命的嘶吼着,宣告他们最后的生涯。

  什刹海一处凉亭之中,三根钓竿深入水中,上面的浮标上下拉动,显然下面已经有鱼上钩了。但是垂钓的人,却没有注意到。

  李贤,王文,刘球三个人。静静坐着。凉亭之中没有人,但是外围却有锦衣卫层层保护。

  这是朱祁镇对内阁成员的待遇。

  也就说,内阁大员出入都有锦衣卫负责保护。

  当然了,这些大臣也知道,这些贴身护卫依仗之中,也有皇帝眼线。

  但是那又如何?总不能推辞皇帝厚爱吧。

  就好像朱祁镇知道大臣私下聚会一般,大臣们也没有想过瞒着皇帝。所以他们所谓的密谈,也不算太秘密。

  刘球实在忍不住了,说道:“徐有贞这个小人,他不知道规劝圣上,还做出此等事来?”

  刘球带着几分怒不可遏。

  却是因为徐有贞的文章,实在是无懈可击,如果真有漏洞,刘球早就将这文章喷一团渣滓了。

  真因为无法辩驳,才刘球那么生气。

  如果皇帝没有其他心思,修《大明会典》的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皇帝的心思,或许别人不知道,内阁这些人与皇帝几乎朝夕相处,皇帝的心思,他们几个人都能猜得出来。

  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想皇帝的心思得逞。

  如果说,徐有贞没有猜出皇帝的意思,他们才不相信的,而徐有贞猜出了皇帝的心思,却没有文官觉悟,反而去迎合皇帝。

  每一个文官大佬都明白一件事情,祖制是什么?或者说他们真在乎祖制吗?

  不在乎。

  说起来,破坏祖制的行为文官做的也是不亦乐乎。

  就好像这一件事情的开端,不就是皇帝想用祖制来裁定官员,而文官不答应而已。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是本质上,就是他们背叛祖制。

  文官之所以这么推崇祖制,并非祖制真有什么万年不易之理,而是用他来限制君权。

  从文官角度来说,限制君权是他们面对的万古不易的问题。

  在汉唐用来限制君权的是天意。只是在大明,用来限制君权,就是祖制了。

  比起制度上的一些问题,皇帝的权力不受限制。才是最大的问题。

  一个皇帝胡作非为,能给天下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前代已经有不知道多少皇帝做出了示

  范。

  所以皇帝的权力必须有能限制。

  但是具体该怎么限制?对于各个皇帝有不同的办法。

  但是朱祁镇这里,却不得不承认,那就是就权力而言,击破瓦刺之后,朱祁镇的权力边界无限延伸。

  甚至要超过仁宗宣宗皇帝,直追太宗皇帝。

  想要超越太宗皇帝或许不可能,毕竟朱祁镇不可能比得上,从生死之中杀出来的太宗皇帝。但是问题是,即便比不上太宗皇帝,就已经让百官胆寒了。

  看看太宗皇帝对文官做了什么事情?

  有多少大臣,都在诏狱里面待过,还有解缙的死亡更是如此。

  而且他们也知道,当今陛下登基之后,对文官集团并不能算得上友好,别的不说,单单从兵部与五军都督府之争就可以看出来。

  在朱祁镇登基之前,兵部几乎将五军都督府给架空了。

  但是这一切有利于兵部的变化,从当今陛下亲政以来,这种变化就停止。而今五军都督府重振。正统勋贵再次立起来,虽然比起之前开国勋贵与靖难勋贵,要差了许多,但是正统勋贵之中,也是有一些很多文官都不港轻视的大佬,孟瑛,杨洪,石亨,郭登等人,看起来在政治上老老实实的。

  但是能打仗的老虎,与不能打仗的花猫,还是不一样的。

  而这样皇帝又打破了祖制的限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这种未知他们实在惶恐。毕竟皇帝多离经叛道之举。

  他们所做所为,并不是为了与皇帝作对,而是要将大明国策维持在正常的轨道之中。

  洪武年间,武贵文贱的局面再也不能回来。

  而徐有贞也是进士出身,也算是士大夫集团一员,如此背叛士大夫集团,在刘球看来,说他是小人,还是轻了。

  李贤说道:“两位前辈,而今看来,这《大明会典》是不可能不修了,下面的关键就在于让谁修。”

  王文心领神会说道:“如果大事,非重臣不可,而称得上重臣的,无非,曹公,于公几位,而这几位都是从道不从君,纵然当今陛下有万般手段,也不可能让他们屈服。”

  刘球沉吟一会儿,说道:“如果这都不行的,我辞去大学士一职,去翰林院修书也不是不行。”

  朱祁镇登基二十多年了,当初老臣凋零的差不多了。

  李贤说道:“刘前辈的心意,晚辈能够体会,只是以晚辈之见,咱们这位陛下,不是一个硬来的人。”

  如此说罢,刘球与王文都点头。

  这一

  点,朱祁镇并表现出来的风度,让他们也没有什么话说。

  虽然朱祁镇有很多奇思妙想,让他们这些老臣吃不消,但是大多数时候,朱祁镇都愿意按照游戏规则来办事。不会因为群臣有些地方冒犯,而打击报复。

  王文忍不住感叹,说道:“抑庵公可惜了。这一件事情要不要与其他人通通气。”

  抑庵公就是王直,如果王直还在,其实王直才是修大典最好的人选。

  李贤摇摇头说道:“还是不要了。”

  内阁之中分工也渐渐形成了,而今内阁之中,李贤总理大政,杨洪与罗通两人负责改卫为县的事情,甚至刘定之也参与进去一部分。

  除此之外,刘定之还负责各地钱粮,以及赈灾事务。至于丈量田地,却是由刘球与王永和负责。

  王文主要管的就是京察与吏治。

  说起来,内阁大学士的分工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却首辅总领朝政不变之外,其他事情彼此管辖的事务也是有牵连摩擦的。

  就好像是刘定之主管钱粮,但是其他内阁大学士都不能过问了?也行的。在职权上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插手别人的权力范围,并不是一个友好的态度。

  李贤能在内阁之中迅速站稳脚跟,就是迎合了王文与刘球的政治态度,在内阁之中三人抱团,再加上其他摇摆不定,还有李贤的首辅地位,就有占据了上风。

  毕竟杨洪从来不参和文官的事情,刘定之是陛下的死忠。罗通也有几分桀骜不驯,王永和似乎与他负责的工部事情差不多,沉默寡言。

  想将这些人牵头在一起,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人。

  不过李贤不愿意这样做的原因,却不是不容易将人拉过来,而是担心内阁抱团,反而让陛下有一种被逼宫的错觉。

  总之,李贤秉承中庸之道,一方面反对朱祁镇太过激进的做法,另外一方面他也不行太过激进的反对。

  能将事情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悄然无声的过去了,就最好不过。

  这一次闹出一个报纸来,已经让他有些措手不及了。

  倒不是李贤太怕事,而是李贤深刻的明白,作为首辅,就是好像一个管家太太一样,不是将家里闹得鸡飞狗跳,大鸣大放,才是本事?

  而是全家和和美美的,即便有些问题也家丑不可外扬,日子蒸蒸日上,这才叫做能耐。

  只是李贤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他所期望的,恐怕永远不能达成了。

  三人在什刹海的沟通,很快就反应在明报之上了。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